压缩机工考试

单选题隔热性能最好的材料是()。A 玻璃棉B 硬质聚氨酯C 聚乙烯泡沫D 聚乙烯板

题目
单选题
隔热性能最好的材料是()。
A

玻璃棉

B

硬质聚氨酯

C

聚乙烯泡沫

D

聚乙烯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隔热、隔声效果最好的材料是( )。

A:岩棉
B:石棉
C:玻璃棉
D:膨胀蛭石

答案:D
解析:
2019版教材P167
本题考查的是保温隔热材料。岩棉又称矿物棉,可用作建筑物的墙体、屋顶、天花板处的保温隔热和吸声材料,以及热力管道的保温材料。石棉在建筑民用建筑中应用较少,主要应用在工业建筑的隔热、保温及防火覆盖等。玻璃棉主要应用于温度较低的热力设备和房屋建筑中的保温隔热。蛭石是一种复杂的镁、铁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由云母类矿物经风化而成,具有层状结构。膨胀蛙石的堆积密度80~200kg/m3,导热系数0.046~0.07W/(m?K),最高使用温度1000~1100℃。煅烧后的膨胀蛙石可以呈松散状,铺设于墙壁、楼板、屋面等夹层中,作为绝热、隔声材料。

第2题:

当幕墙节能工程采用隔热型材时,隔热型材生产厂家应提供型材所使用的隔热材料的( )试验报告。

A.力学性能
B.热变形性能
C.力学性能和热变形性能
D.热工性能

答案:C
解析:
当幕墙节能工程采用隔热型材时,隔热型材生产厂家应提供型材所使用的隔热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变形性能试验报告。

第3题:

下面隔热性能最好的材料是( )。

A.玻璃棉

B.硬质聚氨酯

C.聚乙烯泡沫

D.聚乙烯板


正确答案:DB.

第4题: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性能应符合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1)保温材料在平均温度等于或低于350℃时,其导系数不得大于0.12W/m.C,保冷材料在平均温度低于27℃时,其导热系数不应大于0.064W/m.C;
(2)硬质保温材料的密度不应大于300kg/m3
保冷材料制品的密度不应大于200kg/m3
半硬质、软质保温材料制品密度不应大于200kg/m3
(3)硬质保温材料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4MPa;
硬质保冷材料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15MPa;
(4)隔热材料制品的pH值不小于7;
(5)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的隔热材料制品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25ppm,或应符合GBJ126-89《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验收规范》有关规定;
(6)隔热材料制品应具有安全使用温度和燃烧性能(不燃性、难燃性、可燃)资料;
(7)隔热材料制品应具备防潮性能(吸水性、吸湿性、防水性)资料,保温材料含水不得大于7.5%(质量比),保冷材料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质量比);
(8)隔热材料制品应具有抗大气腐蚀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渣球含量、纤维直径等测试报告;
(9)阻燃性保冷材料制品的氧指数不应小于30;
(10)隔热材料的防水率应大于或等于95%,软质隔热材料制品的回弹率应大于或等于90%。
对硬质材料必须提供线膨胀或收缩率数据。
隔热材料应是隔热性能好,并有明确的导热系数方程式或随温度变化的导热系数图表。

第5题:

以下不属于炎热地区的住宅隔热措施的是()

A:增加东西向墙体
B:利用绿化隔热降温
C:采用隔热构造
D:采用具有较好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

答案:A
解析:
炎热地区住宅建筑处理方式隔热:通常可分为采用减少东西向墙体,通过采用具有较好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和隔热构造提高墙体和屋顶的隔热性能、利用绿化隔热降温等措施。

第6题:

当幕墙节能工程采用隔热型材时,隔热型材生产企业应提供型材隔热材料的()试验报告。

A.力学性能
B.压缩性能
C.热变形性能
D.抗腐蚀性能
E.燃烧性能

答案:A,C
解析:
当幕墙节能工程采用隔热型材时,隔热型材生产企业应提供型材隔热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变形性能试验报告。

第7题:

以下不属于炎热地区的住宅隔热措施的是( )。

A.增加东西向墙体
B.利用绿化隔热降温
C.采用隔热构造
D.采用具有较好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

答案:A
解析:
炎热地区住宅建筑隔热的处理方式通常可分为:采用减少东西向墙体、通过采用具有较好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和隔热构造提高墙体和屋顶的隔热性能、利用绿化隔热降温等措施。

第8题:

冷库的隔热结构损坏、隔热材料受潮、库门或泄水口漏热严重是导致冷库隔热性能差的主要原因。()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9题:

玻璃具有隔热的性能,以下玻璃中隔热性能最好的是()

  • A、普通平板玻璃
  • B、有色吸热玻璃
  • C、浮法平板玻璃
  • D、热反射玻璃

正确答案:D

第10题:

简述隔热耐火材料结构的性能表征。


正确答案: (1)孔隙率、显气孔率、闭气孔率、体积密度和真密度
(2)孔径分布及平均孔径
(3)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