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问答题杀生食肉,为世界造劫众生冤冤相报之因,但欲人类及众生不杀生、不食肉,似非政令及教化之力所能做到,近代国家富强之道,近海岸线一带提倡发展渔业获量之多,数位至为庞大,欲其舍此不图,殊难实现,又即如梁武帝阿育王之世,政令亦不能禁屠,由此以观,杀业何时可净尽?再动物之肉食类大小以次吞啖,永无尽时,亦永无觉悟之时,是则佛之宏愿大誓,度尽众生不将永无实现之日乎?

题目
问答题
杀生食肉,为世界造劫众生冤冤相报之因,但欲人类及众生不杀生、不食肉,似非政令及教化之力所能做到,近代国家富强之道,近海岸线一带提倡发展渔业获量之多,数位至为庞大,欲其舍此不图,殊难实现,又即如梁武帝阿育王之世,政令亦不能禁屠,由此以观,杀业何时可净尽?再动物之肉食类大小以次吞啖,永无尽时,亦永无觉悟之时,是则佛之宏愿大誓,度尽众生不将永无实现之日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杀生剂的杀生机理,可将杀生剂分为()两类。

A、杀生剂和抑制剂

B、竞争性杀生剂和非竞争性杀生剂

C、无机杀生剂和有机杀生剂

D、氧化性杀生剂和非氧化杀生剂


参考答案: B

第2题:

随喜他人杀生、唆使他人杀生,分别会有何种过失?如果许多人共同杀了一个众生,这个罪业该怎么分?


正确答案: 随喜他人杀生具有同样的罪业。
唆使他人杀生,过失更大,不仅自己有杀生的罪业,还让他人染上了杀生的罪业。
如果许多人共同杀一个众生,凡是参与杀生的每个人,都将得到杀生的整个罪业。

第3题:

用于冷却水处理的杀生剂,按化学性质可划分为()两大类。

A、杀生剂

B、有机杀生剂

C、氧化杀生剂

D、非氧化杀生剂


参考答案:CD

第4题:

我所住的世界若是劫尽破坏,是变成微尘,或是世界还在只灭众生。


正确答案:成住坏空,指器世间而言。

第5题:

山河大地是众生共业所造,现钴弹可以毁灭全人类及生物,设全人类及生物悉数死亡,然则地球亦随之毁灭乎?月球半月为昼,半月为夜,昼则酷热,夜则奇寒,不生生物,何来业力,不知此球何以成之哉乎?先有根器界后有众生?抑先有众生,后有根器界?


正确答案: 此须分答:
一、‘问山河大地众生共业所造’之疑,山河大地乃是众缘和合而成,众生业感,唯识所现耳,无是共业者,无感召,识中亦不现相,以水为喻,天龙人鬼,见各异相,是其显例,然水自有彼成住坏空之阶段,天龙等类,所见异相,自是业报不同,故见非一,而水并不因其错觉,在刹那之间变琉璃,变焰火,即天类死尽,尚有龙人鬼等向水取相,是水不因天死而消灭,纵诸类全死,而水未到空劫,自有新生之天龙人鬼出来相依,明乎此则知地球不一定即随现人类而消灭。
二、月球无空气无动物,是科学家以望远镜测度之语,亦是看了半面,是否真实如此,尚有待科学家再进一步之发现,月球黑影,在数十年前,曾云系已死之火山,近又不承认此说,再若干年,将又有新说矣,即便月珠果无动物,而此地球夜间常为所照,中国且依彼定历,况彼又绕地而转,焉知不为地球众生感召乎?如曰月为月之众生所现,日为日之众生所现,水为水之众生所现,然则地球陆居众生,分明曝日饮水,日与水是否仅为其本体众生而现,抑与他体众生亦有关系耶?
三、众生器界孰先,原为不明上事附带问题,上事明,可置勿论矣。

第6题:

虚空无边故,世界无边,乃至众生无边,但佛出世说法亦称不可量、不可说之恒河沙数相喻,且竖穷三世,亦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计,是以有众生处时即有佛出世说法,广长舌所及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为诸众生说法,度济,何以众生未见其少(就四生众生说)反见其多,若说由他界来,则此界原有者,亦应应缘往生他界才对,不可能专向此界来生?但此仅能就未蒙佛教化所有现象而论,否则当应见其少,因佛教之诞生已是无始故,若说大乘法在体取生即无生,(诸法实相)则从无始来至今天在此世界至少也应多生上根上智之人,此方不违因律及无果,何以上根上智人竟日渐其少,少根少智之人甚至无根无知之人遍处皆是,此实不解?


正确答案: 此问语繁,可析二段。
(一)从首至‘不可能专向此界来生’,本不足怪。然各各世界有成往坏空,各各众生有生住异灭,世界喻如沧海桑田,众生喻如海中浮浪,皆无定相。居士居此地,居此时,所言‘专向此界来生’,是未见沧桑变改,及未见全海之浪也。
(二)再至‘无根无智之人遍处皆是’,地上菩萨,不到七地尚有退转,况凡夫乎?且头出头没,又有隔阴之迷,俱生二惑未断,分别二惑再增。佛法如帚,众心如地,帚虽扫尘,明日复生,此不能尽出上智之理也。

第7题:

五戒不包括()

  • A、不饮酒
  • B、不杀生
  • C、不旅行。

正确答案:C

第8题:

以下哪些理念属于佛家尊重生命的生态理念()。

A、万物平等

B、天人合一

C、普度众生

D、不杀生


参考答案:ACD

第9题:

众生是原有或缘生?如系原有不合缘生之原则,如系缘生,先有会造业之众生乎?先感业果报而成为众生乎?如系前者清净之众生为何会造业?如系后者已先无自己为何造业,岂能别人之业我们会感果报?是则太冤枉,如系自生他生共生缘生,那么众生不断被创造出来乎,似均不是,可能会被老师骂为世间见,但被莲友问,无法解答。


正确答案:所问多出误会,故界线不清,致有张冠李戴,堪分四段答之。一、‘众生是原有’,至‘先感业果报而成为众生乎’。所谓众生者,是云众多缘集而有生命也。万物之生,皆属于缘,此其公例,不独人为然也。兹就人言,乃五蕴四大,十二因缘等,多缘而成为人。更须知真空即妙有,妙有仍真空,而此空有如静则无所生,如动则变现万物矣。动则诸有相互和合,故生幻相,此一动即是造作,不必问其善恶也。人之识蕴,即本性不觉而动所变,色蕴即父母媾精而化,识色合则诸缘毕集,此众生先期之大概,故不必言善恶之类也。二、‘如系前者之清净众生’一段,既缘集变众生矣,则五阴炽盛,是众生非清净,清净自不成众生,盖缘集是夹杂混染,不杂不染方为清净,五阴炽盛,则攀缘造业,从此善恶始分,业有善恶,报有乐苦,皆自作自受,与他无关。三、‘众生不断被创造出来’一段,无人创造众生,缘生前已言之,始则无相之本性不觉而动,而与诸有混合,继则迷染愈深,颠倒六道难出矣。如能自觉,求返本性,先止薰染,继求断惑,静止诸缘,众生何有哉。四、‘莲友问无法解答’一段,此理甚深,不能多读佛经者,难以领会,即与说恐亦听不了了。

第10题:

有些人说:我们杀生食肉,是为的救度众生出离畜生恶道受苦,一刀杀了它,免得继续再受苦了,老居士以为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粪坑中的蛆受苦为最,他肯不肯发慈悲心,多去吃些,救度了它?佛制‘灯必加罩’,‘水须滤绢’,以防伤害物命也。若以杀生为救度,那么世尊之行为,岂非残暴不仁乎?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