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问答题既然《入菩萨行论》的内容在经论中已有,那我们直接学习经论就行了,寂天菩萨造论是否多此一举?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既然《入菩萨行论》的内容在经论中已有,那我们直接学习经论就行了,寂天菩萨造论是否多此一举?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佛教造像组合中,属于西方三圣的是()。

A.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观音菩萨
B.普贤菩萨-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
C.月光菩萨-药师佛-日光菩萨
D.普贤菩萨-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

答案:A
解析:
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梵名Amita),其左胁侍为观世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或称“(阿)弥陀三尊”。

第2题:

为了知菩萨学处,寂天论师建议我们读阅哪几部经论,它们分别讲了什么?


正确答案: 《虚空藏经》:宣说了菩萨的十八种根本学处以及支分学处,详细阐明了堕罪与还净方法,广泛宣说了如何发心、怎样受戒、学处开遮等内容,这些都是需要首先了知的。
寂天菩萨的《学集论》:在这部论典中,菩萨的整个学处,比如怎么样发心、发心后的受戒方式、得戒后应如何护持、护戒的功德等宣说得非常圆满。
寂天菩萨的《经集论》:这部论典是作者在阅藏时的札记,词句、内容都很精简,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引用大乘经典宣说了大乘菩萨学处,极具有窍诀性。
龙猛菩萨的《学集论》和《经集论》:寂天菩萨没有宣说的一些菩萨学处和教言比较多。而《经集论》中,主要讲了很多难得——人身难得、佛法难遇、菩提心难发、在家修行机会难值。尤其是在家人如何学习佛法,《经集论》中用相当一部分教证讲了这方面的道理。

第3题:

在"观虚与盛之所在,非吾之过论"中,"过论"之义为( )

A、过分之论

B、曾经论过

C、谬误之论

D、过往之论


参考答案:C

第4题:

我们为什么要回向?诸佛菩萨的一切回向可以包括在什么当中?


正确答案: 《宝箧经》中讲,如果没有回向,一旦相续中生起恶念,这些善根很容易被摧毁。又《极乐愿文大疏》中言:“积累善根后,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因。”其中就讲到不回向是灭善根的一个因。上师如意宝也说过:“我们所做的善根一定要回向,否则一刹那的嗔念就会毁坏所有的善根。如果立即回向于菩提,乃至获得佛果之前,这些善根永远也不会耗尽,并且蒸蒸日上、不断增长。”关于此点,《慧海请问经》中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
诸佛菩萨的回向都可包括在《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当中,这十大愿归纳起来,就是愿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快乐。

第5题:

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入菩萨行论》在印度、藏地颇受重视?


正确答案: 印度大概有108个《入菩萨行论》的注疏,而在过去的印度,造论规矩相当严格,一般的论典不能公开出版,只有通过所有高僧大德的共同商量、审核,认为这部论典能够真正有利于众生,才可以出版,故从108个注疏推知,印度对《入菩萨行论》非常重视。藏传佛教有103函《甘珠尔》、250多函《丹珠尔》,各派大德所造的论典也不计其数;任何一个教派、任何一个高僧大德,在撰著大乘论典时,几乎都要引用《入菩萨行论》的教证。在千经万论中,各大教派(不管是格鲁派、噶举派、萨迦派,还是宁玛派)每个寺院一致公认共同认可的、必须要学的一部论典就是《入菩萨行论》。尤其是噶当派,尊崇本论为必须要学的“噶当六论”之一。

第6题:

既然《入菩萨行论》的内容在经论中已有,那我们直接学习经论就行了,寂天菩萨造论是否多此一举?为什么?


正确答案: 并非多此一举。因为佛经的内容非常广泛,即使很多人想学大乘法义,但也不知道如何下手,若一一去翻阅《大藏经》,恐怕也有很大的困难。因为《大藏经》的内容特别多,我们末法时代众生的寿命有限,思想纷繁复杂,琐事此起彼伏,智慧也非常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想通达佛陀的大乘教义是极为困难的。
另外,佛经一般是根据请法者当时的提问,佛陀随即回答,内容没有一定的次第,而这部《入菩萨行论》却摄集了所有大乘经论的精华教义,并将经论中杂乱无章的内容理顺成井井有条,零散的内容汇于一处,次第性地编排了修学内容,如果学习本论并深入研究,大乘佛法的教义就能完全通达。因此,寂天菩萨造论并非多此一举。

第7题:

寂天菩萨一再强调除了护心以外,其他的善行意义不大,这是否意味着受持别解脱戒没有用?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制定的任何一条戒律,都为了护心而制。别解脱戒的戒条全都为护心而制,是护心的一种助缘。在《宝蕴经》中说:“心净则身净,身净未必心净,故心清净,则称之为梵净行。”梵净行的标准,完全依心而定,如果内心不清净,那发之于心的身语不可能合于净戒。

第8题:

目前研究循经感传形成的机理多从哪个角度分析()

A.神经论

B.体质论

C.体液论

D.分子论


答案:A

第9题:

在不同的经论中,对地狱的描述各不相同,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矛盾。众生根识前所显外境,并非存有坚固实质,只是自己业力之幻现。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说,不同业力众生,一水可显现铁汁、脓、甘露等不同境相,因此针对不同根基意乐之众生,各经论随顺众生业力对同一境有不同说法。《入中论》中说“有情世间器世间,种种差别由心立”,因此,不同业力众生,对同一境有不同印象、感受。

第10题:

《入菩萨行论》中说要布施身体,《四百论》中说要保护身体,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并不矛盾。只要对众生有利益,也为了断除自己的贪执,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把身体欣然布施给一切众生。但如果对众生没有利益,自己在修法上暂时用得上这个身体,那就要保护它,但目的为了众生,这也是我们修持佛法的宗旨。因此,从利他的角度来讲,身体一定要布施给众生,但为了修持佛法,我们也应该保护它,用两个侧面来解释就不会有矛盾。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