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问答题律宗行者可往生极乐否?抑另有修持之法以终归宿?

题目
问答题
律宗行者可往生极乐否?抑另有修持之法以终归宿?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各宗有各宗修法,所赐亦有权实之别。往生极乐,为净土宗之果,先必有信愿行之因。若修律宗,而肯回向西方,发愿往生,自可生也。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舍利珠可证已生极乐?


正确答案:此不一定,自是瑞象耳。修净者往生极乐,修他法者,别有成就。

第2题:

若是居士家况关系未皈依佛门,照佛戒律修持,未知和皈依功德一样否?


正确答案:皈依与修持,不必混为一谈。但既信奉佛,自当皈依,方合事理。惟修持不皈依,虽有功德,但以无师承,而信奉亦欠诚敬,功德自少。设皈依者,而不修持,或懈怠不进,亦无多大功德也。

第3题:

释迦牟尼佛的名是译音抑另有意义,在家时曾听人云是‘救世慈悲’之意确否?菩萨呢?三宝是佛法僧宝否?各作何解?


正确答案:是译音,其义为‘能仁寂默’;菩萨亦是译音,义为‘觉有情’。释迦牟尼佛及十方三世佛,皆称佛宝;释佛所说一切经律,皆称法宝;出家之比丘,具六种和合,故称僧宝。

第4题:

律宗行者可往生极乐否?抑另有修持之法以终归宿?


正确答案:各宗有各宗修法,所赐亦有权实之别。往生极乐,为净土宗之果,先必有信愿行之因。若修律宗,而肯回向西方,发愿往生,自可生也。

第5题:

又有人说:凡是皈依三宝的人,遇著以上各等之神,而须行礼,并祝念‘愿尊神发菩提心,往生极乐’或者念佛及持往生咒,此念对否?


正确答案:广行法施,乃大乘佛子应为之事,某君之说是也。

第6题:

有人问,人在此世间念佛,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就生一朵莲华,确有实事否?我答他确实佛说的是不错。可是他要我举现在有所感觉的事证,不知如何解答?


正确答案:无法向其证明,此非现量,乃属圣教量,非凡夫所可解也。书载铜山东崩,洛钟西应,哭竹生笋,思鱼涌泉无非感应道交所起现相。如以古书记载不实,出于臆造,而太阳发现黑子,地球之电波即生变化,新发明之心理测验机,能断人语之真假,亦无非一感一应耳。读书多,见事广,自不以驼为马肿背矣。

第7题:

念佛求生极乐国,这是有法可得否?以六祖坛经云夫所谓禅宗者,非六度第五度之坐禅乃第六度之般若波罗蜜也,若照这样法,岂不是最上乘否?但净土宗到处寺庙都是净土宗,未知寺庙的禅宗有几处否?禅师有几位否?


正确答案:求生极乐之法,原有多种,但必依教奉行,不如其法,则无有效。阿弥陀经有持名法,十六观经有观想法,无量寿经即等六度万行法,此中以持名较易,宜先物色‘初机净业指南’,黄庆澜居士‘阿弥陀经白话解’,读阅两遍,便知门径矣。坛经及禅宗,无师指授,恐不了然,宜待后来,少明教相时再说。至于禅寺若干,禅师几位,天下之大,未去调查。

第8题:

“大抵按摩法,每以开达抑遏为义,开达则壅蔽者以之发散,抑遏则慓悍者有所归宿”一语出自《()》。


正确答案:圣济总录

第9题:

有些大德说,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虽然形式不同,但理念完全一样,修其他宗教也可往生极乐世界。对此你持什么样的看法?他这种言行是否一定不合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1)外道想往生极乐世界是不现实的。
《观无量寿经》中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佛陀说,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一定要修三种福,第一福是“慈心不杀”,第二福是“受持三皈”,第三福是“发菩提心”。而许多外道都杀生祭祀、喝酒吃肉,如此修行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
2)不能一概而论。从教义上看,有些外道也有可取之处,譬如劝人做慈善公益、促进世界和平,这此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可若将自他的见修行果混为一谈,则很容易步入错误的迷途。

第10题:

以往修持之法乃是愿提早往生,然后才回入娑婆度脱一切众生,今日之法则以今生即为乘愿而来,众生无边度,烦恼无尽断,法门无量学,佛道无上成,见者闻者皆精进,命终同生极乐国。而以教育即说法,努力为众生,然每苦于业障深重生多疾病,不能偿愿而于此理不明,祈开示。


正确答案:学佛之人,既在皈戒之时,对佛发出四愿,自应履行其言。知得几分,则向人宣传几分,假想即是乘愿来者,自无不可。所愿乘愿再来之意,是恐一般小根者,不发大心,耽乐涅槃耳,如是则净土之旨,完全背矣。非谓学人在未生而来者,不许度众也,此点切勿误会。至于多病,正是修道之增上缘,安乐则流放逸,忧患则思奋发,世出世法,皆以忧患为策励良师。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