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问答题佛陀与诸天尊均不是作者的现量境,作者凭什么说佛陀的功德超胜一切天尊?

题目
问答题
佛陀与诸天尊均不是作者的现量境,作者凭什么说佛陀的功德超胜一切天尊?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不能皈依外道天尊?为什么应该皈依佛陀?你能分清天尊与佛陀的区别吗?


正确答案:1)外道所供奉的天尊都有过患,作为佛教徒,皈依佛后不能供奉外道天尊,否则就违反了皈依戒。如果是非佛教徒,虽然可从天尊那里暂时得到一点利益,但究竟来讲,天尊既不能赐予增上生的一切人天福报,更不能赐予决定胜的究竟解脱,因此不应皈依外道天尊。
2)佛陀已经彻底调伏自心,脱离了贪嗔痴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并且一直精勤地利益众生。所以,在这样的大仙面前,我虔诚皈依。
佛陀已经彻底调伏自心,脱离了贪嗔痴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并且一直精勤地利益众生。所以,在佛陀面前,我虔诚皈依。
3)众生怙主佛陀与天尊截然不同:他不像大天那样以嗔心持着三尖箭,也没有以贪心怀抱女人,没有像遍入天那样手拿锋利的宝轮,没有像能瘦那样持着短矛,也不像具力天子一样拿着犁刃。佛陀已经获得了解脱,永断贪嗔痴烦恼之结,远离所知障经及爱染等烦恼障,超越生死轮回的瀑流,诚如《随念三宝经》所言:“永断诸结,脱离热恼,解脱爱染,越众瀑流。”

第2题:

佛陀出生时说的“唯我独尊”是什么意思?不是说诸法无我吗?


正确答案: 这是由于混淆二谛而引发的问题。
佛教四法印中所说“诸法无我”的“我”,是指一种“单一、永恒不变、主宰”性质的我,是一种无明意识的虚构产物,一种本来不存在的“抽象”的我。并不是把所有的我都否定了,如果那样,就损坏二谛,堕入断灭空的罪恶深渊了。
佛曾经在很多《本生传》里面讲过,我于往昔在什么时候,当时我是谁等,都提到我,这个世俗谛的我是存在的,是不能否定的,否则佛教基础理论四谛、轮回、成佛都不能成立了,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唯我独尊”中的“我”就是指这个世俗谛的我。在藏地,能真正分清这两种我的只有宗喀巴大师等少数几个人。

第3题:

在道教的“三清境”中.玉清是指( ).

A.灵宝天尊

B.道德天尊

C.元始天尊

D.玉皇大帝


正确答案:C

第4题:

佛陀圆满了一切功德,完全断尽了贪心,为什么还需要我们的供养?


正确答案: 诸佛菩萨并不需要这些财物,我们进行供养,佛菩萨也不会得到什么利益,因为他们已圆满了一切功德,不需要这些。那为什么还要供养呢?对我们来说,一方面可以断除自相续中的吝啬心和贪心,另一方面,依靠这种方式供养十方诸佛菩萨等殊胜对境,能很快圆满自己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第5题:

为什么说众生与佛陀是一体的?请从世俗、胜义两个角度分析。


正确答案: 从胜义的角度来讲,众生与佛一味一体,每个众生都具有如来藏,都具足如来的功德庄严。从世俗的角度而言,佛在因地发了菩提心后,把众生和自己观为一体,通过自他交换、自他平等、自轻他重等修持菩提心,众生的悲苦喜乐全部都是自己的感受。而且众生都是未来佛。

第6题:

供养佛陀等殊胜对境时,如果自己发心不清净,会有功德吗?请举一公案说明。


正确答案: 也会有。往昔人寿四万岁时,正值拘留孙佛的教法时期,当时有一群盗贼,盗贼首领的鞋子破了,由于晚上看不见,为了补鞋子,他找到一座佛堂,里面供了一尊金灿灿的佛像,但佛前的酥油灯马上要灭了,于是这个首领加一个灯芯,借着灯光把鞋子补好了。因为灯光十分明亮,这位首领看到了佛像的笑容,当即对佛像生起信心,以恭敬心将灯移到佛像面前,并且发愿:“以此功德,愿我生生世世获得智慧,将来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成为天眼第一!”此人即是“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之前世。

第7题:

怎样才能了解佛陀的功德?对此你有何打算?


正确答案: 佛陀的悲心和五道十地的广大功德,应该看一看《释迦牟尼佛广传》等论典,佛于多生累劫中,为了众生发菩提心,历经种种难行苦行,一般凡夫人根本无法想象。至于佛陀的无上智慧,可依靠因明的推理来成立佛陀为量士夫。

第8题:

佛陀与诸天尊均不是作者的现量境,作者凭什么说佛陀的功德超胜一切天尊?


正确答案: 作者说虽然没有亲见,但有十分确凿的依据,通过教证理证分析他们之间的不同差别,可以推出佛陀的功德胜过任何天尊。
有关佛陀的功德,在《毗奈耶经》、《阿含经》、《俱舍论》等大小乘经论中都详细的描述;而诸天尊的功德,从印度婆罗门教、原始教的教义及民间故事中,也可了知他们是什么样的。对二者的色身、威力、行为进行比较后,我们可以知道谁具功德、谁不具功行,从而抉择出所应依止的对象。
而以智慧反复观察,最终可以得论: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中,唯有佛陀找不出任何过失,以法称论师《释量论》中的丰富比量可以证明,佛陀才是唯一的量士夫。

第9题:

缘佛陀而顶礼会有何种功德?若想获得这些功德,是否必须要有虔诚的信心?请具体说明。


正确答案: 《阿含经》中讲过,礼佛有五种功德:一、相貌端正,身相庄严;二、声音好听;三、具足财富;四、生于富贵家、贵族家;五、命终后转生天界。
礼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无论以什么样的发心礼佛,哪怕以嗔恨心或蔑视的眼光注视着佛像,也有无量的功德。《华严经》中说:“见闻供养彼等佛,亦增无量大福聚。”以佛陀作为对境,见到、听到或供养顶礼,都会产生极大的利益。所以,即使有些人不信佛,让他参加法会看到一些佛像,这样功德也很大。

第10题:

佛陀的法身即是诸法的自性。佛陀说:「见()即见法,见法即见()。」


正确答案:缘起;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