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问答题在世间层面上,如何分上师的功德和弟子的功德?这和“视师如佛”相违吗?

题目
问答题
在世间层面上,如何分上师的功德和弟子的功德?这和“视师如佛”相违吗?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据堪布所讲,在世间层面,按佛经的意趣,上师的功德一定要超过弟子。比如我是一个资粮道的修行人,那我的上师,至少应该是加行道的;如果是我加行道的,上师就应该是见道以上的菩萨……以此类推。这与“视师如佛”并不相违,因为“视师如佛”是从最终的密意融入无二无别。因此,在祈祷时,应把上师观作和佛一模一样,但在平常学习、依止的过程中,尤其是初学者,最好先把上师当做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来看待。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哪些佛像是释迦牟尼佛亲自开光的?现存于何处?若人们朝拜顶礼会有什么功德?


正确答案: 佛陀二十五岁等身像,现供养于兜率天;佛陀八岁等身像和十二岁等身像,分别安放在拉萨的大昭寺和小昭寺。这三尊佛像都是佛陀亲自开光的,与真正的佛陀没有差别。据《红史》等史料记载,北京故宫中还有一尊檀香木佛像,据说也是佛陀亲自开光的。

第2题:

若是居士家况关系未皈依佛门,照佛戒律修持,未知和皈依功德一样否?


正确答案:皈依与修持,不必混为一谈。但既信奉佛,自当皈依,方合事理。惟修持不皈依,虽有功德,但以无师承,而信奉亦欠诚敬,功德自少。设皈依者,而不修持,或懈怠不进,亦无多大功德也。

第3题: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的下句是()。

  • A、师不必不如弟子
  • B、师不必如于弟子
  • C、师不必贤于弟子

正确答案:C

第4题:

在世间层面上,如何分上师的功德和弟子的功德?这和“视师如佛”相违吗?


正确答案: 据堪布所讲,在世间层面,按佛经的意趣,上师的功德一定要超过弟子。比如我是一个资粮道的修行人,那我的上师,至少应该是加行道的;如果是我加行道的,上师就应该是见道以上的菩萨……以此类推。这与“视师如佛”并不相违,因为“视师如佛”是从最终的密意融入无二无别。因此,在祈祷时,应把上师观作和佛一模一样,但在平常学习、依止的过程中,尤其是初学者,最好先把上师当做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来看待。

第5题:

又云人上佛饭,佛施饿狗,其功德无异,此又何说耶?


正确答案:佛与饿狗,是外色相,凡夫之眼,有此分别。见饿起悲,是内心相,佛心无缘慈悲,一律平等,既云平等,安得尚有异耶。

第6题:

对于吃素的功德和食肉的过失,请谈谈你的理解。你有短期或长期断肉茹素的打算吗?


正确答案: 戒杀吃素,能感得健康长寿,为转生人天的因。在我们佛教徒中,有些人因为两种缘起:
一是心怀慈悲,不会为自己杀害任何众生,甚至不损害众生一根汗毛;
二是不食众生肉,所享用的食品非常清净,以此不会沾染上各种疾病。杀生食肉,而感得短命多病,来生堕入孤独地狱等恶趣。长期吃素。

第7题:

维摩诘是否为佛弟子,不然是跟谁学的。其师父是谁。抑或如缘觉无师自悟的?


正确答案:其本古德曾云为金粟如来,其迹乃毗耶离之居士。经云‘有国名妙善,佛号无动,是维摩诘于彼国殁,而来生此’。据此其本之所学,非从释尊也。经又云,‘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据此其迹则教秉释尊,即是释尊弟子也。

第8题:

欲和贪有何差别?福德和功德有何差别?


正确答案:欲字在佛典中有好坏二义。‘欲勤心观’四种神足,授戒已缘事故不能出席,所行之与欲,受欲、说欲,十八不共法中之欲无减等皆是好义。如欲染、欲尘、欲爱等皆是坏义。贪字是恶心所,根本烦恼之一,但有恶而无善。福德功德者,福是报加自己,功是益加他方,皆其差别也。

第9题:

八功德水有哪八种功德?


正确答案: “清凉”,喝起来特别清爽,可以消除酷热,具有解毒之功效;“香”,水质甘美香甜,没有任何臭味;“轻”,矿物质含量少,饮后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对身体不会有任何损害;“柔”,水感柔软可口;“澄清”,不浑浊,很清净;“无有垢”,没有任何杂质;“饮时不损喉”,喝完后对嗓子没有伤害;“饮已不伤腹”,喝了以后不会闹肚子、生病。

第10题:

我们凡夫人能真正了解菩提心的究竟功德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能。有些教言书中讲,菩提心的功德,十地菩萨也不能圆满宣说,它唯一是遍知佛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