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问答题宗教是拙劣的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精致狡猾的宗教。

题目
问答题
宗教是拙劣的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精致狡猾的宗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宗教的产生和发展问题,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B.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C.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出现的社会现象

D.宗教将随着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消失


正确答案:BCD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它必将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而逐渐消失。

第2题: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类型是指( )。

A.辩证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

B.宗教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可知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唯心主义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两者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都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两者的区别在于,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两者在精神决定世界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第3题:

唯心主义哲学与宗教神学不是相通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下列那句话的表述是正确的?()

  • A、宗教与迷信都属于有神论
  • B、迷信是一种文化现象
  • C、迷信是一种由信徒组成的社会实体
  • D、在思想体系上,宗教属于唯心主义思想体系,迷信不属于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正确答案:A

第5题:

马克思主义的()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认识宗教问题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指导。

  • A、主观唯心主义
  • B、辩证唯物主义
  • C、客观唯心主义

正确答案:B

第6题:

关于宗教的产生和发展问题,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B.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C.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出现的社会现象

D.宗教将随着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消失

E.宗教将永恒存在


正确答案:BCD

第7题:

宗教是拙劣的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精致狡猾的宗教。


正确答案: (1)这是马克思对哲学唯心主义与宗教关系的正确论断。
(2)哲学唯心主义与宗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哲学唯心主义与宗教的联系表现在:二者都是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二者都是被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但哲学唯心主义又不等同于宗教,二者又有区别,表现在:哲学唯心主义靠理性说明对世界本质的看法,提倡抽象思辨,宗教则依靠感性直说形式表明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宣扬虔诚的信仰。
(3)哲学唯心主义,特别是客观唯心主义将“绝对精神”、“理念世界”、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当成世界的本原,宗教宣扬“上帝”是世界的本原,二者在回答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上是一致的。所以马克思概括说:“宗教是粗鲁拙劣的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精致狡猾的宗教”。

第8题:

宗教的特点有( )

A.宗教崇拜的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B.宗教是自然和社会压迫的产物

C.在历史上宗教从未起过积极的作用

D.宗教是粗俗的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是精致的宗教


正确答案:ABD
宗教作为一种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是自然和社会压迫的产物。在社会历史上也曾经被人民群众用来反对剥削阶级的统治,因而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宗教消灭的前提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由于宗教夸大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因而是一种唯心主义,但这种唯心主义是以盲目的、直观的崇拜,而不是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为特征的,因而是粗俗的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夸大某种精神性的力量,就好像宗教崇拜上帝一样,因而在这一意义上说,唯心主义也是一种宗教,它所崇拜的是一种主观的或者神秘的精神力量,但这种宗教是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为特征的,因而是精致的宗教。因此,正确选项为ABD。

第9题:

从对宗教的定义来看,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带有什么色彩?()

  • A、客观主义
  • B、主观主义
  • C、唯物主义
  • D、唯心主义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宗教都是唯心主义吗?


正确答案: “宗教”一词包括的内涵极广,是包括信仰在内的观念形态和人类文化现象,几乎很难找到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和不受宗教影响的民族文化。人类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思想探本寻源,也和宗教有着直接关系。“宗教是艺术之源”,“宗教是哲学之母”,这两句话是学术界公认的学术结论。对这样一种内涵十分广阔的人类意识形态文化,扣上一顶简单的,只适用于哲学分类的名词——唯心主义的帽子,不但是一种简单粗浅的作风,也是一个无法提出充足理由的非科学性概括。凡思想方法严谨的学者对这类十分复杂的思想文化现象,不会作出简单轻率的评判。
对其他宗教是不是唯心主义,我没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明,姑且不论。就拿佛教来说,内容包罗万象,有的问题可以用哲学思想来衡量,有的问题不能用哲学思想衡量,如佛教艺术、音乐、舞蹈、绘画等怎能用唯心、唯物的尺度来衡量。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也不能用唯心、唯物来衡量其优劣。我记得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概念的使用范围有严格的限制,说仅仅适用于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的时候,不能乱套、乱用。
就佛教的哲学思想而论,就有毗婆沙、经部、唯识、中观四个不同的派别。从唯心论和唯物论的根本标志——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哪个是第一性的主张来衡量,除了持“三界唯识,万法唯心”观点的法相唯识宗一派可以划入唯心论范畴之中以外,其余小乘毗婆沙、经部、大乘中观宗都无法划入唯心论范畴。因为这三派都承认独立于精神之外的客观存在,并认为心因境生,无境心不生。“境”指物质世界,客观存在,“心”指主观意识。中观论将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视为相对的存在,二者是相互对立,互为依存,有则俱有,空则俱空的对立统一体。怎能把佛教简单地划入唯心主义的哲学范畴呢?
符合客观实际的说法应该是,佛教哲学中既有唯心论成分,也有唯物论和辩证法成分,不考虑这种实际情况,一口咬定是“唯心主义”是站不住脚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