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问答题密法的敬师是极端的“个人崇拜”吗?

题目
问答题
密法的敬师是极端的“个人崇拜”吗?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尊师重教是人类的美德,佛教自古重视师承,重视戒脉法脉。佛陀在世时,由佛陀亲自执教,佛示寂后由传灯接续的弟子代代相传,代佛传法,人世上才有了佛教。
无师法脉戒脉从何而来?无师经典解释的对错以什么为标准?无师、修证的境界由谁印证?佛经中的“无师智”是佛的境界,并非凡人。根据大乘佛教教义,十地菩萨在成佛前还需要受诸佛大光明灌顶。岂能轻视师教?
世尊去世后,一切佛都成了一个无形无色的抽象的精神,既不能说话,也不能传教,而在现实世界中给人传教的都是法师教师,也只有法师教师才能传法传教,因为庙中的泥菩萨是传不了教的。因此,从弥勒,无著一系传到阿底峡,宗喀巴的显宗修道体系《菩提道次第广(略)论》,称亲近师长为入道之门,《密宗道次第》称,尊师敬师为第一戒,是成就的主要保证,释迦牟尼也是名教师。信其教而不尊重传教之师,不尊重释迦牟尼,能算是真信仰,真皈依吗?历史经验证明,哪个教派尊师重教其法脉便昌盛。哪个教派不尊师重教,就会法脉衰败,乱行邪说泛滥。
把尊师重教的佛门美德,视为缺点而乱加指责,不是什么明智和高见,而是自己信德缺陷的暴露。藏传佛教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才得以兴隆不衰,因此尊师是藏传佛教优良传统,也是整个佛教的传统。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人说,《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密法论典,禅宗和净土宗的人没必要学,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信徒有民族、种族、语言文字的不同,三藏的教义并没有什么印度、西藏、内地的差别。
太虚大师在《宗喀巴大师偈赞》中写道:“此土禅净,今亦沦荒,扶戒研理,救之不遑,唯师与我,志趣相当,千年万里,不隔毫芒。”只有太虚大师这样精通佛理的人,才能清楚认识宗喀巴大师其人及其著作的价值。很多的偏见,都是由于无知所致。
我们追求的是遍知,是一切种智。只知道一个宗派的一个教典是不行的,我们应全面掌握三藏经论各教派的教义,即使不修,起码作为一种知识来了解,也可免去谤法之罪。在佛教里,谤法是最严重的罪孽。

第2题:

有人说,密法上师必须是已经成就的上师,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密法“成就”是指二次第内证境界。灌顶传法的上师具备内证成就当然更好。但人的内证成就,即修证地道层次,一般从人们的外表思想行为上是无法判定的。因人都善于伪装,表面像佛未必是佛,表面愚痴也未必愚痴。
佛菩萨常有亿万化身度生,但未必都是佛菩萨形象,故表面上道貌岸然具神通慈悲大成就相者,未必是真有成就者;表面普普通通,甚至德慧低下,受人歧视者也有深藏不露内证成就的可能性。
因此,佛陀曾说:“我和与我相同者,可判定人的性相境界。人与人无法相互判定性相境界,若判定,就会犯过错。”这就是说,只有遍知一切的佛,才能把握人的精神性相,二障未除的人,把握不了别人的精神性相。若自作聪明判定别人的性相,就会犯过错。俗话所说“不能以貌取人”就是这个道理。
人的内证成就无法把握,因此在经续中对金刚师的必备条件中并没有提到“须有成就者”。不知“灌顶师必须要有成就”这条规定从何而来?这“成就”指的是什么?如何判定成就?又说什么“未成就上师如浊水,愈洗弟子愈浊。”说这种话的人听说过没有:“自己的心不净一切不净,自己的心净一切净”这句佛教名言?可曾听说过善星和提婆达多挑剔佛陀之事?
在末法时代,要想找到经续中规定的那种德相完备的金刚师是很难的,一般都是有德也有过。只要具备灌顶应具备的有传承、未犯根本戒、曾经过闭关修持、掌握必要的灌顶知识这些条件,缺点不大于优点者就可以当金刚师。因此,《密宗道次第广论》引用《胜义承事论》曰:“浊世师长德失杂,难得全无过失者,善观何师德增上,弟子就应亲近彼。”(“增上”是德胜于失之义)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但作为学法弟子来说,应着眼师长的长处,不能挑剔短处。

第3题:

子敬的妈妈今年40岁了,身体尚好,只是血粘稠度较高,平时特别爱吃香甜可口的奶油夹心饼干。如果你是子敬,能根据这篇文章的相关知识给妈妈一点建议吗?(3分)


正确答案:
妈妈,奶油夹心饼干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粘稠度,形成血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您还是不要吃了。

第4题:

有人说:“藏传佛教宁玛派僧人可以娶妻生子,且有密法的根据”,是这样吗?


正确答案: 这是纯属不了解藏传佛教的一种说法。
藏传佛教各派都有僧俗两种弟子,僧人受沙弥和比丘戒,不允许结婚;在家弟子中有结婚和不结婚两种。宁玛派也不例外,僧人必须守僧戒。藏传佛教的僧人中有家室的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还俗的僧人成家,他们虽然不是僧人,但仍然可以修行、传法;
另一种是不合律制的僧人制度,如蒙古地区一些寺庙,允许僧人成家。
但这种情况和学密法毫无关系,至于那些借密法骗钱淫乱,胡作非为之徒,不是密法教义之过,而是那些社会渣滓的犯罪行为,这就像社会上的各种腐败和犯罪行为不会因为社会制度的存在而消亡一样。

第5题:

密法的敬师是极端的“个人崇拜”吗?


正确答案: 尊师重教是人类的美德,佛教自古重视师承,重视戒脉法脉。佛陀在世时,由佛陀亲自执教,佛示寂后由传灯接续的弟子代代相传,代佛传法,人世上才有了佛教。
无师法脉戒脉从何而来?无师经典解释的对错以什么为标准?无师、修证的境界由谁印证?佛经中的“无师智”是佛的境界,并非凡人。根据大乘佛教教义,十地菩萨在成佛前还需要受诸佛大光明灌顶。岂能轻视师教?
世尊去世后,一切佛都成了一个无形无色的抽象的精神,既不能说话,也不能传教,而在现实世界中给人传教的都是法师教师,也只有法师教师才能传法传教,因为庙中的泥菩萨是传不了教的。因此,从弥勒,无著一系传到阿底峡,宗喀巴的显宗修道体系《菩提道次第广(略)论》,称亲近师长为入道之门,《密宗道次第》称,尊师敬师为第一戒,是成就的主要保证,释迦牟尼也是名教师。信其教而不尊重传教之师,不尊重释迦牟尼,能算是真信仰,真皈依吗?历史经验证明,哪个教派尊师重教其法脉便昌盛。哪个教派不尊师重教,就会法脉衰败,乱行邪说泛滥。
把尊师重教的佛门美德,视为缺点而乱加指责,不是什么明智和高见,而是自己信德缺陷的暴露。藏传佛教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才得以兴隆不衰,因此尊师是藏传佛教优良传统,也是整个佛教的传统。

第6题:

有人说密法是外道演变而来,是这样吗?


正确答案: 这是外行的乱说。密法是纯正的佛法,有下面三个理由证明:
一是佛经。佛经是佛弟子记录整理的佛陀言论集。佛经中的密咒密法有两种,一种是散见于大乘、小乘显法经典中的密咒和涉及密法的言论,一种是专讲密法的《四续部》经典。前者如散见于《阿含经》、《般若部》、《华严部》、《杂集经部》、《佛顶经》、《大庄严陀罗尼》等经中的许多密咒、真言和涉及密咒的佛言,如《般若心经》中的“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等等。
后者如佛陀给乌杖焉国王恩扎菩提讲的《密集主续》,给香巴拉国王月贤等讲的《时轮主续》等《四续部》佛经。
这类密典在藏文佛经《甘珠尔》部共有398种,占佛经总数的51%;另有印度佛教学者研究佛经的著述,藏译集子称《丹珠尔》,其中收译的密部论著共有1747种,占总数的74.8%。这类论著中有佛亲传弟子恩扎菩提著的《密集主续疏》,有公元前2世纪白莲种王著的《时轮续略疏无垢光》,还有公元前1世纪大佛学家龙树著的《五次第》、《菩提心疏》等7部密法论和其弟子提婆著的《密行明灯》、《空行母仪规》等7种密法论,及月称的《密集大疏明灯》等。
这么多的经典资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密法的来源吗?特别是龙树、提婆、月称是大乘显教中观论的奠基人,如果说密法来自印度教的话,他们这些虔诚的佛教信徒怎么会把旁门外道的“邪术”当作佛门正法来进行研究和推广呢?如果说“密法是公元7世纪应运而生”的东西的话,那么,对佛经中的密法典藉和公元前的佛教学者的密法论著该作如何解释呢?如果都是后人的“伪作”,那么,有什么有力的证据能证明是“伪作”呢?
二是贯穿整个密法的佛教哲学思想。佛教的哲学思想和相应的理论体系是在彻底否定婆罗门等印度诸教派教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佛学的“苦、集、灭、道”四真谛和“无常、苦、无我、性空”等“四法印”,“业果报应”、“十二因缘”、“佛心论”、“涅槃”等观点,都是针对印度教的常见、断见思想和世间法提出来的。佛教思想的对立面是什么?凡系统研究佛法的人,无人不知。而在密法中反映的“性空观”、“佛心论”、“解脱道”、“无常观”、“六道轮回”、“业缘生成说”、“超世法”等等基本教理观点和大乘显教的观点完全一致,而与婆罗门等印度教的观点完全对立。在《时轮续》、《密集续》中明确指出,婆罗门等印度教的观点属于邪见。《胜乐法》明确宣称,此法是佛陀为了镇压湿婆(印度教主神)邪魔,化为胜乐62尊愤怒相传给圣弟子的。如果说“密法发源于印度教”,那么,对此类问题又该作何解释?如果说印度教的思想“渗透”在佛教密法中的话,“渗透”的思想有哪些,为什么不指出来呢?
三是表现在密宗文化中明显的反印度教的文化特征。除密部诸佛的形象和坛城、法器、装饰之类的象征意义完全反映佛教教义外,反印度教的明显特征如:九首大威德金刚脚下踩着婆罗门教、印度教的主神大梵天、湿婆、毗湿奴、因陀罗、六面童子、毗那牙迦、太阳神、月亮神等八大天神,时轮金刚脚下踩着湿婆和爱欲魔,胜乐金刚和瑜伽母都在脚下踩着湿婆和时间女神,大威德和胜乐金刚在手中还提着血淋淋的大梵天的头颅。湿婆是印度教主神,大梵天是婆罗门教的主神。印度教中有供奉男根的性崇拜习俗,而在时轮脚下踩着爱欲魔。大多数金刚像手持弯刀,在密藉中注明,手持弯刀象征夺取爱欲魔之命。此类文化特征,不止一例。如果说佛密是从印度教中产生的,那么对这类现象又该怎么解释?

第7题:

有人说:“佛教密法来源于印度教,非佛说,故不是正宗佛教。”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不符合实际。
从教义上讲,“显法”和“密法”都是大乘佛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缺乏任何一部分,都将显得残缺不全,理论和修炼上都不完备。
从大乘佛法的整体结构上看,显法是密法的基础,密法是显法的究竟高峰。如像二乘人最终进入大乘道一样,显乘学人最后破除最细分所知障时,必须进入大密金刚禅的境界,舍此,无力破障。因为,在显宗中只讲破细分所知障,但从来没有讲过破细分所知障的相应的细分意识。
另外,佛法是最大的方便法,既然是最大的方便法,就应适应一切众生,如果佛法只有一显、一禅、一净,怎能满足所有众生的要求呢?
比如,如何度化浊世的大欲、大恶之人?以无量劫来计算修道进程的普通道路,是否适应一般众生?寿短福薄的浊世众生能不能一生成佛?在显法经典中找不到答案,难道佛教的方便仅仅是一种有限的方便吗?
只知道佛法有一宗一派,或禅,或净,不知道《华严经》中的“不可思议的法门”是何义,少见多怪,极力排斥密法,不是智慧通达之相,也非戒德圆满之相。
“密法”在佛在世时,只传于乌杖焉和香巴拉等国王和雪山中隐居的密修士等宝器弟子,没有向不适应修密的声闻弟子传。直到龙树时代才公开。就像一般老百姓不知道国家高层机密一样,声闻弟子不知有密法,但不能因此断定佛在世时没有密法。
从梵文翻译的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中占一半以上的都是密籍,有什么根据可以证明“密续”不是佛经呢?
无上密部很多本尊,脚底下都踩着梵天、湿婆、毗什奴、因陀罗、时间女神等印度教的最高神灵。而且,胜乐续中明示,此法是“镇压湿婆及其部下众神之法”。大乐法与印度教性力派的“内供法”也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在观法上立足中观,破斥印度外道的常、断二边,这些思想文化特征,足以证明密法的纯佛教性质,凭什么理由证明密宗不是佛教呢?
在佛教文化方面有许多古印度文化的特点,这是不可否认的,但佛教的思想体系完全是和印度外道思想对立的,若不懂这个特点,只能说是对佛教哲学体系所知甚少。
另外,这种说法纯属对密宗佛教所知甚少,而抱有严重偏见的说法,毫无站得住脚的事实根据。在历史上曾有过“大乘经典非佛陀所说”的否定大乘教的谬论。弥勒在《庄严经论》中对这些小乘人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对《般若》、《华严》等大乘经典和小乘《律部》同期演说进行了论证。
佛教界历代学者对“大乘经典是佛经的精华,是佛亲说”不持任何异议。现在却有些人仍接受小乘人的偏见,说什么“大乘佛经是佛灭度后,借佛的名伪造”。按照这种观点说,佛说法45年,只讲了《律部经》和《四谛经》,其余经典都是龙树等佛弟子们的伪造?对佛法的诬蔑诽谤,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但他们除了任意篡改佛教经典,制造自圆其说的理由外,拿不出任何可信的证据。我不知道他们挖空心思贬低佛法的目的究竟何在。
又有些对佛法一知半解的人说什么“密法非佛陀所传”,“散见于《华严》、《般若》等经中的密咒,皆属后人伪造”,“密宗来源于印度教”;甚至还说什么“佛教中的‘禅定’、‘瑜伽’之类都来源于印度外道,是佛所反对的,是后人加进去的”等等。他们以佛门“高僧”和“善知识”自居,对公开否定、诽谤大乘佛法都不当回事儿,怎么会不否定更高层次的金刚乘密法呢?只要是不在他们所能理解的层次上的不可思议的高深经典和密法都说成是“非佛说”、“后人伪造”、“外道邪法”。
只有全方位掌握佛教的精神实质,从大小乘和显密的内在关系和深层联系上进行研究,方能清除以上那些浅薄的偏见和可笑的谬论。

第8题:

“大手印”是噶举派独有的密法吗?


正确答案: “大手印”是密法中对性空正见的称谓。但对性空正见的修法,藏传佛教各教派有各自不同的名称,如萨迦派称“明空无执”,宁玛派称“大圆满”,达布噶举称“俱生合璧”,香巴噶举称“宝盒”,止贡噶举称“五支法”等等。但从米拉日巴传下来的噶举派,总的称作“大手印”。
大手印修法并非噶举派独有,格鲁派也有此修法,称“格丹大手印”。但格丹大手印在四世班禅大师以前属耳传绝密,四世班禅大师时将此法写成密籍,传授范围略有放宽。此后有很多密宗大师,著有修此法的方法与心得的文书,在内部秘密传授。但外界至今鲜为人知。所以外界以为“大手印”是噶举派独家特有的密法。

第9题:

有人自称是正宗密法传人,但其法脉只有两三代人的传承,此传承可信吗?


正确答案: 佛陀释迦牟尼出生的年代有多种说法,最迟的年代也在距今2544年到2624年之间。佛陀在密宗中称金刚持,是一切密法的总源头,密法的传承或者直接由金刚持传,或者金刚持传给文殊等大菩萨,由诸大菩萨传给第一代修密弟子,在这种情况下,佛陀、金刚持就是间接传承之源。
佛祖释迦之王在世时,在其成佛的第二年,应香巴拉国王月贤王的请求,在印度南部的海岛上米堆塔下空中化现吉祥星宿坛城,地上化现法性悟自在坛城,举行以时轮为首的众多密法灌顶,并宣讲了《时轮》等续经。又在灵鹫山给众菩萨和声闻弟子演讲大、中、小《般若》。同一时期,佛陀应邀驾临印度西部的乌杖焉,为以国王恩札菩提为首的胜器弟子传授《密集本续》,赐灌成熟之顶。从此,乌杖焉的男男女女都修密法,乌杖焉变成了地上空行之国和众密法的发源地。又在须弥山顶,佛祖化现胜乐金刚,传《胜乐主续》。佛陀亲授的四续部经典中很大一部分续经传了下来,被译成藏文,至今完整地保存着,并有代代相传,法脉未断的传承。
由于佛陀在世时明传显法,暗传密法,严格要求密法弟子守持密戒,隐居冈底斯山等处进行密修,密修瑜伽师的足迹鲜为人知,直到龙树时代密法才逐步向外传播。因此,有密法出现于公元2、3世纪之说。就从公元2、3世纪密法外传算起,至今已有一千七八百年。
正宗的密法传承,从源头上师算起至今都有三四十代、四五十代传承,每部密法仪轨和传承录中,印度和藏地的传承师名单都有长长的一大串,传承历史、源流、脉络清楚,有据可查。
人的正常年龄只有七八十岁,最多只能活百岁,越百岁者极少有。所以,那些所谓活了“三五百岁”、“七八百岁”,甚至说数千岁者都是神话传说,其可信系数几乎是零。
要知道佛祖释迦牟尼才活了81岁。难道他的法流的弟子就能活到三五百岁,上千岁?如果活不到至少五六百年,怎么会有两三代传承的佛教密法呢?
“正宗法脉”只有两三代、三五代,至多十代八代传承者,很难自圆其说。

第10题:

“密法”和“密宗气功”是一回事吗?


正确答案: 佛教密法中有类似气功的修炼法,但密法是一个规模相当庞大而内容又十分丰富的综合佛法体系,绝非气功一词所能代表的。
首先,佛教密法是解脱生死轮回的大法,并不是气功之类的世间神通和健身修炼法。
其次,密法修的是大乘佛教的思想精神、智慧境界,并非单一的气脉和肉体功能的锻炼。
第三,密法要遵守严格的传承理法,绝不允许世人自创。
第四,密法要信守戒律,以修德为本,不重法术。
第五,密法中把气功只当作打开脉结的一种特殊手段,并不把它当作破悟大法而占用大量的修炼时间。
还有一点必须说明,这里所说的“密宗气功”指的是出自密续中的气脉明点特殊修法,不是社会上流行的那种借佛法名义胡编乱诌无根无据的伪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