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问答题修持佛法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哪五个阶段?其各自有什么特点?请以比喻一一说明。

题目
问答题
修持佛法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哪五个阶段?其各自有什么特点?请以比喻一一说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特点:用户在编写应用程序时,不仅要设计数据的处理方法,还要说明数据是如何在存储器上存储的。数据的独立性差,也不能实现数据共享。
(2)文件系统管理阶段
特点:由一个专门的文件来单独管理数据。由于各个数据文件之间没有建立关联,所以,数据的冗余量大,不能很好的实现数据共享。
(3)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
特点:所有的数据都放在数据库中,应用程序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完全独立,使得数据的冗余大大降低,真正实现了数据的共享。

第2题:

修持佛法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哪五个阶段?其各自有什么特点?请以比喻一一说明。


正确答案: 修持佛法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闻——听闻佛法;二、思——思维佛法;
三、修——观修佛法;四、行——行持佛法;五、果——最后得果五个阶段
(一)、闻——听闻佛法正见依靠听闻而产生。佛教是最科学、最完整、最圆满
的学说,把一辈子的精力和时间用在这上面,也是非常值得的。我们有幸听闻佛法时,当如野兽闻声般专注。
二、思——思维佛法:
听完上师所讲之法后,应逐字逐句地思维,就像北方人剪羊毛一样。
我们在思维法义时,要将上师所讲的道理全部细细分析,不应该有所取舍。
三、修——观修佛法:
观修的时候,应该像愚人品尝美味一样,有感觉却说不出来。
四、行——行持佛法:
行持时,应当如理如实地做到,而且一定要有强烈意乐。就像饥饿的牦牛找到一片草地,饥不择食地一扫而光,而不是四处都品尝。我们行持佛法,每一个法义都应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而不是中间取舍一部分。
五、果——最后得果:
得果时不能糊里糊涂的,而要像云散日出一样,完全显露实相,没有任何怀疑。

第3题:

作者以纲和目的关系作比喻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文中还运用了哪两个比喻?


正确答案:
文章应突出主旨。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和照相投影的焦点。

第4题:

人类有哪三大根本苦?请一一解释其定义。若要遣除这三苦,需要依靠什么方法?


正确答案: 1)变苦:人们现在所拥有的片刻快乐,可谓瞬息万变,转眼就会变成痛苦。苦苦:指前面的痛苦还未烟消云散,后面的打击又接踵而来,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行苦:指变化,只要是变动迁流的事物,即是一种痛苦。
2)应该时常好好思维人间等轮回的痛苦,并通过不断串习,倘若你能从心坎深处认识到“世间一切不离痛苦,没有一个安乐永恒不变”,从而息灭对世间万法的贪著,乃至对整个轮回都生起恐怖心、厌离心,那你的修行肯定会成功。

第5题:

我们在修持禅定时,会经历哪五个阶段?请以比喻具体解释。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是如“峭壁落水”之动摇觉受,心犹如从峭壁飞泻而下的瀑布,刚开始时难以调伏,自心急躁、分别念迅猛、粗大,恒时处于飘摇不定之中。
第二阶段是如“山谷流水”之获得觉受。山谷里的水声势浩大、湍急奔腾,但跟峭壁落水相比,流速有明显的缓慢。到了这个阶段,心已能基本上安住下来,但时间不会很长。
第三阶段是如“平原江河”之修行觉受。江河缓慢流动,从远处看好像没有动摇,只有到了岸边,才会发现它仍不舍奔流。同样,此时的心已经比较稳固,但若详细观察,还是有细小的分别念不断闪出。
第四阶段是如“大海离波”之稳固觉受。从远处看大海,似乎风平浪静,没有什么波涛,与平原江河比起来更为平静,此时细微之分别念亦日渐消失,自己将心专注于任一所缘境时皆能安住很长时间,纷扰外缘也难以撼动其安住之心。
第五阶段是如“山王稳固般”之究竟觉受。须弥山王始终不为狂风所动,同样,此时将心专注于任何一处,皆能自然融入此法,无需任何勤作,自然明然安住于此法中,任何分别念都无法动摇。

第6题:

请以比喻说明为什么不应贪著守护身体?


正确答案:就像仆人不听使唤时,主人不再给他提供衣食;你养护身体它却不听主宰而离去,那你又何必那么对它善加养护呢?既然于自身已酬与衣食为佣值,现在就应当要它成办善业义利;如果它不能利益我和其他众生,那么我就不应再给它任何东西。

第7题:

本论前三品的关系是什么?请以比喻说明。


正确答案: 前三品讲的是菩提心未生者令生起,第一品主要宣讲了菩提心的功德,第二品讲了菩提心的前行——积累资粮和断除罪障,第三品是受持菩提心。
打个比方说,譬如我们要买一样东西,首先要了知它的功能,对此产生真实的兴趣(第一品);然后考虑需要多少资金,应该排除哪方面的困难(第二品);买到以后,自他心里都非常高兴(第三品)。

第8题:

隐住饿鬼分为哪三种?请一一说明其感受的痛苦。


正确答案: 隐住饿鬼分外障饿鬼、内障饿鬼和特障饿鬼。
外障饿鬼以业力所感,在外境上找不到饮食,甚至数百年中连水的名字也没听过。它们整日饥渴交迫,常为寻找饮食而四处浪荡,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内障饿鬼,嘴巴小得像针眼一样,本想开怀畅饮大海里的水,怎奈水无法流进它那细如马尾毛的咽喉,而且在这中间,水已被口中的毒气一扫而光。就算有一星半点的水进了咽喉,也满足不了它那大如盆地的腹部。即使稍有一点饱的感觉,夜间腹部内也会燃起大火,烧尽心肺等内脏。当它们想走动的时候,灰白色茅草般的肢体,难以去撑大如盆地的腹部,真是痛苦到了极点!

第9题:

自相的贪嗔与佛法中的方便,二者的界限是什么?请以你周围的事情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二者的界限是有没有自私自利的成分,完全是利益众生。
杀生、邪淫等行为对凡夫来说,一点自利的成分也没有比较困难,所以只有获得一地菩萨以上,没有自私自利、完全是利他心态时,才开许行持这些行为。

第10题:

学习佛法和学习世间法,二者有什么异同?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世间上的学校为了灌输知识,尚且制定了一套强迫机制来约束学生,佛法就更不待言了。如果佛教徒仅是为自己的快乐、享受生活,不听课没压力恐怕好一点;但是如果为了度化众生,使自相续与佛法相应,每天都应该有一些佛法的压力。这是二者相同的地方,没有压力就不能增进。不同的地方是发心和目的:世间学习的发的是超越他人之心,目的无非是吃穿住行;学佛应发菩提心,目的是获得解脱。为了学习和实修结合,除了既定的学习之外,每天加诵忏悔经咒,顶礼诸佛菩萨,依经论指导而学修。学修之前先发利益众生之心;结束后回向众生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