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问答题作为大乘修行人,平时是否可以跟别人谈论军事、政治、经济等世间话题?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作为大乘修行人,平时是否可以跟别人谈论军事、政治、经济等世间话题?为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本来政治、经济、军事等世间话题,能引发诸多贪嗔痴恶念,修行人应尽量断绝。但在弘法利生过程中,为了调伏和度化某些众生,可以随顺他们谈这些话题。虽然表面上行为不太如法,但如果真正能利益众生,也有一些开许。不过这时候一定要慎摄身心,断除贪执心念,以警醒之心恒念正法,观察外境如梦如幻的本质,而不为喧闹外境所转。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节庆聊天的几个忌讳包括

A、谈悲哀的事情

B、对谈论的话题进行是非判断

C、否定别人喜欢的事情

D、谈论他人隐私


参考答案:ABC

第2题:

世间皈依、小乘皈依、大乘皈依在时间和发心上有什么差别?如果别人问你是哪一种皈依,你会怎么回答?


正确答案: 小乘的皈依只是“有生之年”,大乘的皈依是“乃至菩提果之间”,世间皈依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小乘皈依是指自己特别害怕轮回的痛苦,为了从中获得解脱而在有生之年皈依三宝,这种皈依一定要具足出离心;大乘皈依是指为了救度天边无际的可怜众生,自己发愿要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佛果;世间皈依是为了躲避一些暂时的怖畏。

第3题:

当顾客置身档口后,我们可以谈论一些不直接联系销售的话题,如天气等。()


参考答案:√

第4题:

现在的世间上,许多老年人是如何面对衰老的?作为修行人,又应当如何面对?为什么?


正确答案:许多老年人面对衰老,心里特别苦恼,而且还喜欢打扮,甚至还要美容整形,似乎非要以此来挽留青春。作为修行人,应从内心中认识老苦的道理,以后一旦老年来临,遭受到诸多痛苦,如《正法念处经》中形容:“人为老所压,身羸心意劣,供销偻柱杖行,此苦不可说。”也会明白这是自然规律,第个人身上都不避免。因此,会更加精进地念阿弥陀佛、行持善法。

第5题:

与泰国人交谈要回避政治、王室等话题,要赞美别人婴儿,但不可询问个人情况。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在咨询时,一般不把()作为首先谈论的话题

A一般性话题

B性话题

C开放性话题

D敏感话题


B,D

第7题:

涉外交往时,话题力求高雅、轻松、时尚,可以谈论人们共同关心的()

  • A、全球性话题
  • B、政治话题
  • C、个人生活话题
  • D、信仰问题

正确答案:A

第8题:

学生们谈论的话题涉及文化和政治。(range from)(中译英)


参考答案:The conversation topics of the students range from culture to politics.

第9题:

作为大乘修行人,平时是否可以跟别人谈论军事、政治、经济等世间话题?为什么?


正确答案: 本来政治、经济、军事等世间话题,能引发诸多贪嗔痴恶念,修行人应尽量断绝。但在弘法利生过程中,为了调伏和度化某些众生,可以随顺他们谈这些话题。虽然表面上行为不太如法,但如果真正能利益众生,也有一些开许。不过这时候一定要慎摄身心,断除贪执心念,以警醒之心恒念正法,观察外境如梦如幻的本质,而不为喧闹外境所转。

第10题:

有些居士特别讨厌蟑螂、蚊子,一看到它们,就边念佛边打死它们,嘴里还说希望它们早日超生,这种行为是否会破皈依戒?为什么?作为大乘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所谓的害虫?


正确答案: 如果故意杀生,那就是破了皈依戒。因为皈依三宝以后不能伤害众生。
应随学本师释迦牟尼佛,如佛陀在因地时曾用自己的鲜血、生命来救护众生,他的所作所为如此伟大,作为佛陀的随学者,也应该宁舍生命也不伤害任何有情。同时,多给它们念皈依、佛号,令其相续中种下解脱的种子,早日摆脱这种恶趣之身,趋入佛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