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问答题有些人提起残忍之事会毛骨悚然,可是听到地狱的描述,一点感觉都没有,这说明什么?若认为地狱的痛苦不存在,会有什么过失?请以教证、理证加以说明。

题目
问答题
有些人提起残忍之事会毛骨悚然,可是听到地狱的描述,一点感觉都没有,这说明什么?若认为地狱的痛苦不存在,会有什么过失?请以教证、理证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这说明他对因果没有生起真实定解。
对因果产生邪见,比造五无间罪还严重。
1)教证:《极乐愿文大疏》中说:“听闻了上述这些善不善业因果法门,反而认为这是不真实的,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说法、传说而已。对因果产生邪见,这是比造五无间罪还严重的恶业。”
2)理证:因为五无间罪有忏悔的机会,而这种恶业断绝了善根,乃至在没有对因果生起诚信之前,进行忏悔也无有恢复的机会,将于许多阿僧祇劫中不能从恶趣中解脱。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些人认为:“若对上师三宝生起一刹那的恶心,就要堕入地狱一个大劫,那等一个大劫过后,我还可以重获人身,那时再修持也来得及。”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因为在受苦的同时,又为烦恼摧动造更多罪业,罪上加罪,每种罪业又有无量的苦报,所以如果堕落的话,则很难摆脱恶趣之身,更不要说获得人身重新修持了。

第2题:

在许多佛教经论中,对地狱的描述各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


正确答案:法王如意宝曾经讲过:“地狱其实是众生心识的显现,由于众生的心识千差万别,故地狱的状况也成千上万,不一定只有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这几种。”所以我们应该知道,不同经典中对地狱描述,是源于不同众生的业感所现。

第3题:

基督教的天堂、地狱、炼狱分别指什么?


参考答案:
  基督教认为天堂是上帝和真正信奉和追随耶稣的人的居处,得救的灵魂也升至天堂,与上帝同享永福。地狱是恶鬼和受罚之灵魂所在之处,或阴森可怕,寒冷黑暗,或烈火烧人,或鲜血淋漓,残酷无比。炼狱仅为天主教承认,认为世人生前犯有未经宽恕的轻罪,已蒙宽恕的重罪以及各种恶习,其亡灵在升入天堂之前,须先经过涤罪净化,这种净化场所即是炼狱或涤罪所。

第4题:

这些地狱是否只是藏传佛教中才有?为什么?明白这一点,对你有哪些帮助?


正确答案:并非如此。“近边地狱”在汉地有些经典中,将其译为“游增地狱”,只是名称不同。另外,有关这些地狱的景象不同经典的描述可能有些不一样。对近边地狱的种类,《观佛三昧经》中描写了许许多多,如十八寒地狱、十八黑暗地狱...但如同上师如意宝讲《前行》时提过的那样:“这里所讲的十八大地狱,只不过是大致的归类,实际上每个地狱从生的心识不同,所造的业不同,感受的果也完全不同,因此,地狱的景象应该有无量无边。就像在这个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对众生处罚的法律都不同,故监狱的状况也千差万别。

第5题:

佛教的戒律以及天堂、地狱思想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帮助?


正确答案: 从戒恶行善的教化目的出发,佛教说的戒律以及天堂、地狱不但需要,而且对预防犯罪、保障社会安定有积极的意义。
人间法制社会的监狱、刑罚并不是为了压迫人,而是为了保障正常的社会秩序。若没有监狱,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谁都会想得到。犯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别人强迫的,犯法的人受到法律制裁是罪有应得,也不能算不合理的强制压迫。
同样,地狱也是恶人应得的报应,不能说是“神对死后灵魂的压迫”。
社会法制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外力约束,宗教道德戒律是一种思想心理上的内在的信仰准则,因此,它能起到许多法律起不到的作用。在社会上杀人、强奸、盗窃、抢劫、贩毒等危害极大的犯罪活动,信佛的民族和佛教徒犯罪比例极低,这一点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6题:

明白八热地狱、近边地狱的痛苦之后,我们应当如何实地去观修?


正确答案: 首先,观想自己如今已真真切切地转生在那些充满恐惧和痛苦的地狱中了。又转念深思:“啊!我现在并不是真正生在那些地狱里,仅仅是内心意念,竟然那么恐怖、那么痛苦,而今真正堕落于地狱中的众生不可胜数,这些有情都我前世的父母,也无法确定现世的生身父母、亲朋好友命终后不堕入地狱。其实,转生到那些地狱的主因就是嗔恨心,而我们这些人在前世和今生中,肯定造下了数之不尽的嗔恨烦恼恶业,由此后世一定会转生到上述那些地狱中。”
接着观想:“如今我已获得暇满人身,不有幸遇到了具有法相的上师,聆听了甚深窍诀,拥有行持佛法成就佛果的机会,此时此刻务必要下决心:为了从今后不转于那些恶趣,一定要锲而不舍地努力修持!”
总之,我们要再再思维上述道理,对以往所造的深重罪恶诚心忏悔,并立下坚定誓愿:“今后纵然遇到生命危险,宁死也绝不造堕落地狱的恶业。”一方面这样忏前毖后,一方面对现在身陷地狱的有情生起强烈悲心而发愿:“但愿这些众生当下从恶趣中解脱...”

第7题:

孤独地狱的众生,是如何感受痛苦的?明白这些,可遣除你的什么疑惑?


正确答案: 孤独地狱的处所没有固定性,痛苦也是变化不定。有的夹在山岩间,有的困在磐石内,有的冻在冰块里,有的煮在沸水中,有的烧在烈火内...
有些众生藏在树森林里,当樵夫砍伐树木时,它们的肢体被千刀万剐,受尽苦难;还有些转生为人们日常使用的杵臼、笤帚、瓦罐、门、柱子灶石、绳子等形象,以识蕴感受这些苦楚。
以此可知:有情众生不仅以有情的形象,也可以以无情物的形象存在。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所感受的痛苦也千差万别,故时时以正知正念摄持三门,尤其信财亡财一定谨慎对待,使用如理法。

第8题:

()小沙弥对西夏一品堂的这些人非常不满,背地咒骂他们会打入什么地狱?

  • A、黑神地狱
  • B、叫唤地狱
  • C、大灼热地狱
  • D、无间地狱

正确答案:D

第9题:

地藏土菩萨说地狱名号及罪报恶报之事,是否主持地狱及管辖阎罗王,佛法能消除罪业,似不在有管辖与否?


正确答案:管辖系政治用权,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只施教化度脱,并不作政治领袖。地藏菩萨悲愿广大,欲度尽地狱众生,因常往地狱施教,并无管辖阎罗之事。

第10题:

在不同的经论中,对地狱的描述各不相同,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矛盾。众生根识前所显外境,并非存有坚固实质,只是自己业力之幻现。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说,不同业力众生,一水可显现铁汁、脓、甘露等不同境相,因此针对不同根基意乐之众生,各经论随顺众生业力对同一境有不同说法。《入中论》中说“有情世间器世间,种种差别由心立”,因此,不同业力众生,对同一境有不同印象、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