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问答题有些居士遇到一个假活佛,自己被骗得人财两空,就认为是藏传佛教不好,并到处说这个活佛的过失。对此现象你怎么看待?如果你也有相同的经历,今后打算怎么办?

题目
问答题
有些居士遇到一个假活佛,自己被骗得人财两空,就认为是藏传佛教不好,并到处说这个活佛的过失。对此现象你怎么看待?如果你也有相同的经历,今后打算怎么办?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个单位和气团结,但是业绩平平,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答案:
解析:
对于此种现象,我想应该辩证地看待。
(1)一方面,一团和气说明同事之间有着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氛围,有着宽容待人的气氛,有利于单位上下齐心协力地工作。但另一方面,如果一团和气是建立在不讲原则的基础之上,则不利于单位的成长,也不利于为人民服务。恩格斯曾经说过:“团结并不排斥相互间的批评,没有批评就没有团结。”
(2)结合单位的工作气氛,寻找业绩平平的原因,是因为一团和气打击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还是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如果是因为后者,我们需要对能力不足者加强培训;如果是因为前者,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一团和气的现状。一方面要进行宣传,让大家知道一团和气,只讲团结不讲原则的弊端,另一方面要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明确责任,明确任务,明确分工,赏罚分明,提高大家的责任心、事业心,改变大家的观念。
(3)从这件事上,我吸取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作为一名公务员,在工作中,我们既要讲团结,也要注意把握一定的原则,提高本部门乃至本单位的业绩和效能。

第2题:

有些人认为,圆满布施度就是要消除所有众生的贫困,所以需要赚大钱来达到这个目的。对此你怎么看待?


正确答案: 这种想法不正确。在《百业经》中可以看到,佛在世时也有很多的穷人,虽然佛陀六度万行皆已圆满,但穷人依然存在,这正说明了圆满布施度是从内心上安立,而不是将外在的贫困者全部遣除。佛陀说过:一切功德皆是由心所生,如是内心愿意将自己所有的财产、身心性命、功德善果,毫无保留地施舍给众生,生起这种无伪的意乐,就圆满了布施波罗蜜多。在《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中说:“将自己的一切施舍众生,此无伪舍心名布施波罗蜜。”所以圆满布施度并不是从外面物质上安立的,而应该是从内心上安立。

第3题:

在这个案例中,有些人见义勇为,而有些人却很冷漠。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正确答案:
①在社会成员中,社会成员由于思想境界不同,价值判断标准不同,道德修养的水准不通,他们在处理遇到的问题时的态度和行动也不同。所以社会上出现一些有悖于社会公德的现象也不奇怪。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一些负面的和消极的东西,就对社会公德的建设失去信心。②改变社会风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生是社会成员中接受教育较多的群体,应该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力军,在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③在见义勇为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④面对道德冷漠现象,作为社会,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与社会公德的宣传普及,明辨是非,扬善抑恶,弘扬社会正气,让见义勇为成为社会称颂、赞美和人们尊敬、效仿的行为。

第4题:

有些人说:“我没有学佛前,工作特别顺利,但学了佛以后,什么都不顺,身体也不好……”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正确答案: 佛在经中说:“修善违缘多,造恶顺缘多。”我们行持善法的时候,要么身体不好了,要么工作不顺利了,要么家庭不和睦了,这都是一种必然规律。比如学习《般若经》,学得越好,魔王波旬就越不高兴,千方百计地制造违缘,但如果想办肉联厂,或造一些恶业的时候,魔王波旬就特别高兴,总是为你提供顺缘。现在是末法时代,白法护法神的能力比较脆弱,魔众的力量非常强大,想造恶业的话,所有魔众眷属都会帮助你的。现在学佛以后,家里人反对,亲戚朋友也不理解,敌人好像越来越多了,实际上,这说明你的境界越来越高了。另外,学佛后受苦也是消除自己堕入恶趣之业。所以,你不应该特别伤心,任何成就都是需要斗争的。

第5题:

施主供养自己的怨敌,有些人就气愤不已,对此你如何看待?


正确答案: 没必要生气。因为不论是怨敌从施主那里获得受用,或者他没有得到,财物仍旧留在施主家,这二者都没有你的份儿。别人得到与否,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你又何必生嗔恨心呢?

第6题:

有些居士遇到一个假活佛,自己被骗得人财两空,就认为是藏传佛教不好,并到处说这个活佛的过失。对此现象你怎么看待?如果你也有相同的经历,今后打算怎么办?


正确答案: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无论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在佛教的本质上没有任何过失,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谁也没有找到佛教的真实过失,因此不能说佛教不好。
同时,也不要说这个活佛的过失,毕竟你以前曾依止错过他。那么,今后在依止上师的时候,遇到一个上师要先了解,然后再决定是否结上法缘,这样才是智者的做法。

第7题:

有人说:“藏传佛教活佛的地位是靠花钱买来的。”这种说法对吗?


正确答案: 这纯属胡说。
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始于噶玛让雄多吉(公元1284~1339年),后来各教派中陆续产生了转世活佛,至20世纪50~60年代蒙藏地区已有大小活佛数千个。
每个活佛的第一世都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有学问、有声望,对建寺、传法、授徒有突出贡献的高僧学者,如一世班禅大师克珠杰,一世达赖喇嘛更登珠,二世噶玛巴噶玛拔希,一世嘉木样大师阿旺宗哲,一世贡唐大师根登彭措,一世热振阿旺却丹,一世吉尊丹巴达罗那他等等,都是藏传佛教中的第一流大学者。
这类大德高僧,或建立了寺院,或主持寺院建教传法有功,或有很多弟子,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他们圆寂后,生前建立或主持的寺院和亲传弟子、教区群众要求转世,请示有声望的大德高僧预示有无转世,转生的生辰八字、区域方位、住地山水和父母特征等等。根据预示的方位、特征、年龄段,进行寻访登记,然后将登记到的儿童名单,装进面团,或写在竹签上,经过摇面团或摇签筛选认定,有的还要考验灵童认识前世遗物和验证身体特征等取得信众的认可,然后进行正式坐床仪式。
如元朝国师噶玛拔希临终时接受乌见巴等大弟子的请求,表示乘愿再来,并预示了转世的地点。噶玛拔希去世一年后在预示的地点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五岁时自称是噶玛巴,经过乌见巴考查,被确认为噶玛拔希转世,这就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个转世活佛。
又如,十六世噶玛巴去世时留了一首预言诗。后来根据预言诗中暗示的方向、山水特征、降生时的特异征兆等,寻访认定了十七世噶玛巴。
在这种严格的转世认定制度下,以钱买取灵童资格的徇私舞弊行为是很难得逞的。
至于佛位的高低也不是由金钱决定的,是由每个活佛各自弘教的贡献,在教中所担任的教主、法座、堪布职位,朝廷加封的国师大喇嘛等名分高低决定的。
数千个活佛转世系统的历史资料和各个活佛的各世传记都是有力的证明。一切强加的诬蔑不实之词,都歪曲不了历史事实。

第8题:

你如何看待个别医务工作者违反规定收受红包?你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答案:
解析:
一,收红包这种现象是存在,但是这种情况是个别,而不是普遍的,大多数医生是拒收红包的。近年来,卫生主管部门多次拿“收红包”开刀,开展行业不正之风整顿工作。从建立举报电话,到设立廉洁账户;从聘请社会监督员暗访;《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规定: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收红包的问题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二,医院大部分都是公有制,医生的正常收入是靠资历,职称来定,有能力的医生,干工作就多,拿的并不多,这样就心理不平衡,也是收红包的原因之一。社会大环境造成了医生受红包,其实受红包的根子也不在医生。病人往往有这样的观点,以为不送医生红包,医生就不会认真看病,其实,这是误解。
三,当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跟患者说明绝对不收红包,并且跟他说明,真正的病人,不送红包,医生也会认真看病的,医生不会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这是我们的职业道德,作为一个医生最起码的准则。

第9题:

有些人经常咒骂自己的敌人:“愿他倒霉、失败,让他不得好死……”对此现象,你如何看待?


正确答案: 这样阴毒的发心,对于别人的成败兴衰,其实不会起任何作用,别人的遭遇只能由他自己所作的业决定,如果他的福德善根成熟,无论你如何盼他受苦,不会变成现实。但是,这种心念对自己却是有很大的危害,以此恶业将招感恶果,毁坏自己今生来世的福乐。

第10题:

一个学生成绩不好,老师打电话告诉家长,家长说你看着办吧?如果你是老师,你怎么办?


正确答案: (态度)每一个老师,在工作中,都或多或少的遇到有些学生家长不配合工作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我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耐心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
(原因、化解)首先要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1、可能是我在跟家长打电话的时候态度有问题,导致家长对我的误解,所以不愿意配合。如果是这种情况我愿意跟家长道歉,本着平等和尊重的原则耐心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2、可能是家长认为孩子成绩不好是老师的责任,觉得自己也做不了什么,所以就把责任推给了老师。这种情况下我会跟家长分析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引起家长的重视,并且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多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配合学校共同提高学生成绩。
(避免)最后要建立统一战线,可以借助家长会、校训通、家访的平台多与家长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老师之间建立信任感,明白老师和家长是合作者的关系,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这样家长就会愿意配合工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