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问答题正知与正念有什么差别?为什么要有正知正念?

题目
问答题
正知与正念有什么差别?为什么要有正知正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具备正念有什么功德?请引用教证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 《宝髻经》中说:“正念能阻止一切烦恼,正念能制止一切魔业,正念可使我们不入歧途和恶道,正念犹如一扇门,能隔绝心和心所的所有烦恼不让其进来。”佛陀在《华严经》中也说:“又若燃法灯,正念坚固器,慈爱无垢光,净除三毒暗。”

第2题:

简而言之,护持正知正念是指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 于一切时中,以智慧再三审观身心三门之状态,这就是护持正知正念的要义。

第3题:

“不做一切非佛理之事”称为()。

  • A、正见
  • B、正语
  • C、正业
  • D、正念

正确答案:C

第4题:

佛教教义认为,只有坚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这样一些正确的行为,才可以积极地实践一切善行。这种方法叫()。

  • A、正语
  • B、正命
  • C、正念
  • D、正业

正确答案:D

第5题:

正知与正念有什么差别?为什么要有正知正念?


正确答案: 正念就是念念不忘善法,正知就是经常用智慧来观察三门行持善法。以前高僧大德们常将自心比喻成马,正念喻为拴马之索,正知喻为马的主人,经常看护马。
因为正知正念是修行成功的两个必备条件。有了正知,才会时时观察自己的身口意三门是否如法,只要发现有不如法的地方,正念重新将心系于善法上。如此修学,则相续不会被烦恼染污,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修行人。

第6题:

金钱、轿车、别墅那么诱人,为什么说这些不可靠,跟梦境没什么差别?了知此理后,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正确答案: 我们现在回想以往经历,自己曾经贪著的各种财富受用、誉名高位,拼命逃避的讥苦贫贱,除了一些虚幻影像外,其余毫无遗留,与梦境无异。无垢光尊者说:“昨日前去之诸法,如昨夜梦乃意境,今现无而常现心,昨夜今夜梦相同。”一切法如同梦境,都无有实义。
了知此理后,不会再为获得这些而违背上师佛陀的教言。我们无始以来因贪恋妙欲而屡屡违背上师的教言,没有如理如实地修行,现在知道一切受用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没必要再去执著,应该断除对今世的贪恋,一心忏悔往昔所造的罪业,好好利用这个难得的人身解脱轮回。

第7题:

在修行过程中,为什么要时时提起正知正念,将一切分别邪思转为道用?有时候的一念之差,会导致什么样的可怕后果?请引用公案加以剖析。


正确答案: 只有如此,才能不背离正法。
有时候一念之差,便堕落,造成生生世世的痛苦、遗憾。顺治皇帝在《出家偈》中也说:“黄袍换得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他以身著黄袍的帝王之躯,换去了身披紫袈裟的出家之命,这也不是无缘无故的,究其原因,完全归咎于他当初的一念之差。崇祯皇帝的公案也莫不是如此。
因此,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务必要经常观察自己,尽量把心转为道用。如今依靠良师益友的助缘,我们暂时拥有了修法的时机,但凡夫的想法没什么恒常可信的,故一定要夜以继日勤奋修法,活到才,修到老。

第8题:

翻译:义者,正也。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


正确答案: 因为义即是正。因何知道义即是正呢?天下有义就治理,无义就混乱,我因此知道义就是正。

第9题:

佛教教义中的()认为,摒除杂念、专心致志是修行的枢纽。

  • A、正语
  • B、正定
  • C、正念
  • D、正业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既然正念对我们如此重要,怎样才能生起正念,且永不退失?请从内外缘两个角度回答。


正确答案: 外缘是如法依止具相善知识,听闻正法。内缘是依法反复思维,无论上师在不在自己身边,自己应随时随地存想:佛菩萨和上师圣众,具有无边智慧神通,能无碍现见一切诸法实相,我们所有的言、行、心念,圣众们能随时清晰现见。这样就会自然地生起惭愧心、畏惧心,进而生起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