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问答题由四圣谛修证四果,其极曰阿罗汉,由十二因缘修证而成独觉佛(辟支佛);是则修菩萨法不经前者,可由十住十地直登佛位,不必修证四果矣,然释尊示现诸弟子均证阿罗汉果,不明奥义所在?

题目
问答题
由四圣谛修证四果,其极曰阿罗汉,由十二因缘修证而成独觉佛(辟支佛);是则修菩萨法不经前者,可由十住十地直登佛位,不必修证四果矣,然释尊示现诸弟子均证阿罗汉果,不明奥义所在?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众生根器不一,佛分五乘方便,若只谈一乘,不能普度。菩萨虽修六度万行,然亦深解四谛十二因缘,罗汉虽属自了,仍劝其回小向大,进修佛果。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缘觉又曰辟支佛,是未到菩萨境界,菩萨尚未称佛,因何辟支佛,有加一佛字呢?


正确答案:触缘而自悟者,简称曰独觉,梵语独曰辟支,觉曰佛陀,觉有大小种种不同,佛亦有藏通别圆之异。普通称佛者,多指三劫福慧,觉行圆满之佛,与辟支自有等差,如中国古代尧舜禹汤文武称王,周末七国之君亦称王,汉之诸侯亦多封王者,虽皆曰王,品位岂无别耶?

第2题:

四圣谛的内容是什么?学佛人对四圣谛没有深观体证的结果是什么?


正确答案: 苦、集、灭、道。
苦:苦的现象、相状;
集:苦的原因;
灭:出离苦海;
道:走在八正道上。
苦谛当知当解,集谛当知当断,灭谛当知当证,道谛当知当修。如果一个人没有见到四圣谛,没有体悟到三法印,就会像轻飘飘的棉花团一样,一会飘东、一会飘西,到处找人、找法。如果能够对四圣谛进行如实深观、体证,就如同地基深入地中,很稳固;任四方猛风吹袭,也不会动摇。

第3题:

佛在世时,闻法大菩萨及阿罗汉等弟子是否吃素?


正确答案:佛徒以素食为原则,佛禁食肉,散见各经,繁难枚举。有限于时,或限于地,谷蔬不生,许食五净,乃其例外。此问题极为简单,勿须多惑!佛之教义慈悲平等,杀他食他,何有慈悲?牺牲他,生长我,何有平等?如执著生物必须牺牲彼,方赖生活我,此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之学派,理偏不圆,居士未深下问,区区亦不多赘也。

第4题:

今某甲为菩萨,某一因缘之化身,出生为人,是此人死后其神识是否仍归并为某菩萨神识?或者独立成为另一神识再修另一菩萨佛?或者因其行愿未了且招来一身罪业仍受三界业力果报影响沉沦下界?‘一切众生皆佛子’此之谓欤?


正确答案: 乘愿再来者,大体有二说:
(一)已证圆满法身,化身无边者,其相生灭先后,即如前条所云。
(二)未证圆满法身,而藉化众自修者,则以最后身成一佛名,其神识转而成智,转智以后,与诸佛法身非一非二,所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而在未圆以前,所行之道,亦系无漏,不会造罪,但在七地以前,或有退转,虽有退转,遇缘仍进。所云三界,亦分人天善道,三途恶道,如非特别因缘,其堕三途者希矣。

第5题:

闻云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候补佛,是等待阿弥陀佛入涅槃后接续其佛位的。因弟子愚昧不明其理。回家思维了好久,佛已是证得不生不死,永不退转的极果位了。为何还要入涅槃?是退席之意否?又未知在西方入涅槃是何状况?


正确答案:佛有三身,弥陀岂独例外,甲、‘自性身’即法身,无始无终,无生灭之相。乙、‘受用身’,此分为二,一自受用即报身,亦无生灭相,二他受用,即胜应身。丙、‘变化身’,即劣应身,皆系随缘现隐。言弥陀入涅槃者,乃指他受用之胜应身。

第6题:

维摩诘经上云:‘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是‘无生四谛法’,而佛的十大弟子中,摩诃迦旃延,在佛后所敷演的是‘生灭四谛法’(错)是时,佛为何不与其订定呢?假若维摩诘居士不到岂不是使诸比丘得不到利益呢?反而空说吗?


正确答案: 此说有三,
一、十尊者被维摩大士所呵在前,被遣在后,前或未知,后岂终不知也。
二、佛在此土说教,所有声缘菩萨,皆为所化,说一法门,含有多义;各随其根,而异其受,订正亦必遇缘,否则不契,应知生灭四谛,亦非错法,维摩大士并非破之,乃斥其执小,不知观诸比丘之机。
三、说法有权有实有自说有借他说,此乃故借十尊说小,而显大士说大,无非皆施善巧,专以为利众也。

第7题:

常见病重者,极愿代为祈祷求佛菩萨加被,令其消除病苦,并增正信,然又恐道力微薄,未获感应反令众生疑惑佛菩萨之神力,不知平素修何法,存何心方遇事能得感应?


正确答案:凡受病苦,皆属夙孽,已熟之果,虽发忏悔,事已嫌迟,况自不悔耶?他人代忏,乃是忏者慈悲之心,自有功德,惟忏者得多分,被忏者得少分耳。然尚须被忏者信心生愧否则少分亦不感应也。凡属佛法,均有力量,不必分别,更应知佛法不可思议,业力亦不可思议,法力胜业力,则业可消,业力胜法力,则业不消。

第8题:

密宗有许多不经苦行即证佛果的甚深方便,归根结底主要依赖于什么?你打算如何观修?


正确答案: 密宗有许多不经苦行即证佛果的甚深方便,归根结底只要依赖于转变意乐——观清净心。我们首先要懂得转变意乐,明白现在的所见所闻,全是清静刹土的游舞或显现,只是自己以无名烦恼不能照见,就像胆病患者把白色的海螺看成是黄色的一样。如果依靠善知识的教言,于一切威仪中观清净心,那密宗的见解自然而然会生起来。

第9题:

十方佛国以外有无其他佛国?十方诸佛菩萨中其佛位有无高低,何佛成佛最早?及阿弥陀佛是否为十方诸佛中佛位最高者?又大悲咒每句中是否菩萨圣号?


正确答案:既曰十方,则横穷竖遍,安有其外。言佛则佛佛道同,言菩萨则有四十二级之别,兹以月喻,自初一至十四,皆喻菩萨,其光明各有不同。至十五则喻佛陀,正二三月乃至腊月之十五夜月,无不相同也,偈中称‘阿弥陀第一’,赞其愿也。大悲咒乃系真言,古例不许翻译。世间所流通之绘图注解本,区区学识浅短,未解梵文,对之总觉怀疑。如咒中‘娑婆诃’句甚多,而注者每一‘娑婆诃’,则各异其讲,何字同音同,竟有若干分别也。居士此问,恕不能答。

第10题:

经上说,遇到佛,闻佛说法开悟,须发自落袈裟披身,即刻证罗汉果,为甚么没有听过证菩萨果?


正确答案:小乘经典,是如此说,小乘志在自了,见思惑破,所证即是罗汉。大乘经典,则不如此,多说发菩提心,上求下化,自然主张广度众生,破尘沙无明,所证自是菩萨。如言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或言于此得不退转,或言所愿速成,悉皆成就,或言授记,是皆证菩萨之果者,此大小典籍所载之不同一也。自了者不发菩提心,安能突证菩萨,无如是因,自无如是果二也。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