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单选题《咳论》指出六腑咳应当取五俞穴中的什么穴刺治?(  )A 井穴B 荥宋C 俞穴(原穴)D 经穴E 合穴

题目
单选题
《咳论》指出六腑咳应当取五俞穴中的什么穴刺治?(  )
A

井穴

B

荥宋

C

俞穴(原穴)

D

经穴

E

合穴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咳论》言“荥俞治外经,合治内府”,故六腑咳用合穴治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素问.咳论》针刺治疗取穴原则,浮肿应取()

  • A、井穴
  • B、荥穴
  • C、俞穴
  • D、经穴
  • E、合穴

正确答案:D

第2题:

《素问·咳论》认为,导致"六腑咳"的病因是()

  • A、五脏咳病衰,传出于六腑
  • B、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
  • C、六腑各以其治时受邪
  • D、皮毛受邪,传入于六腑
  • E、寒饮食入胃,乃传于六腑

正确答案:B

第3题:

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病机的是

A、《素问·咳论》

B、《素问·痹论》

C、《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D、《素问·生气通天论》

E、《素问·至真要大论》


参考答案:A

第4题:

结合《素问•咳论》试述五藏咳和六腑咳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它们的传变规律如何?


正确答案:根据《素问•咳论》所述,五脏咳的临床表现为:
肺咳: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六腑咳临床表现为:
胃咳: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胆咳:咳呕胆汁。大肠咳:咳而遗失。小肠咳:咳而失气。膀胱咳:咳而遗溺。三焦咳: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其症状特点有二:一是与该脏受邪后功能活动障碍有关,这是对脏腑咳证认识的主要方法;二是与该脏经脉气血运行障碍有关,因经脉与脏腑相连,脏腑受邪,则经气不利,故出现经脉循行部位上的症状。
其传变规律为“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即表里相传。如“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肝咳不已,则胆受之”。

第5题:

据《素问咳论》,对“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机理理解正确的是()。

  • A、因情志不畅易伤五脏,所以五脏会使人咳
  • B、因饮食不节易伤六腑,所以六腑会使人咳
  • C、因肾主纳气,肾气不固影响五脏六腑会使人咳
  • D、因外感寒邪易传至五脏六腑,所以五脏六腑会使人咳
  • E、因肺朝百脉,主治节,所以五脏六腑病变均会影响到肺而致咳

正确答案:E

第6题:

据《素问•咳论》,“咳而失气”常见于()

  • A、肝咳
  • B、胃咳
  • C、大肠咳
  • D、小肠咳
  • E、六腑咳

正确答案:D

第7题:

根据《素问.咳论》针刺治疗取穴原则,脏咳应取()

  • A、井穴
  • B、荥穴
  • C、俞穴
  • D、经穴
  • E、合穴

正确答案:C

第8题:

如取背部腧穴治疗百日咳,在针刺时宜

A、浅刺

B、深刺

C、直刺

D、斜刺

E、常规针刺


参考答案:AD

第9题:

试论《素问•咳论》中“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的含义。


正确答案:从五脏咳和六腑咳的临床症状来看,五脏咳是初期阶段,是以各脏经脉气血失常为主要病机,以咳多兼“痛”为主要表现。六腑咳是咳久不愈的后期阶段,病情进一步发展,影响到人体的气机运行和气化活动,表现出气虚下陷,不能收摄的病机特点,以咳多兼“泄”为主要表现。可见,六腑咳较五脏咳的病程长、程度深、病情重,反映了咳病的传变是由脏及腑,病情转重的特殊传变规律。这种脏腑分证论咳的分类方法,实为后世脏腑辨证之雏型。

第10题:

据《素问•咳论》,治疗六腑的咳病当取五输穴的()

  • A、井穴
  • B、合穴
  • C、输穴
  • D、经穴
  • E、荥穴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