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医学高级)

单选题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多长时间梗死区处于吸收期,此时因水肿消失及吞噬细胞的浸润病灶可与脑组织等密度,导致CT上不能见到病灶,称“模糊效应”()A 第4~6天B 第1~2周C 第2~3周D 第3~4周E 第4~6周

题目
单选题
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多长时间梗死区处于吸收期,此时因水肿消失及吞噬细胞的浸润病灶可与脑组织等密度,导致CT上不能见到病灶,称“模糊效应”()
A

第4~6天

B

第1~2周

C

第2~3周

D

第3~4周

E

第4~6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FNH的CT特征是

A.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强化明显,延迟扫描病灶密度低于周围肝组织

B.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强化不明显,静脉期强化明显

C.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中心强化明显,静脉期病灶密度低于周围肝组织

D.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周边明显强化,静脉期病灶呈等密度充填

E.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周边明显强化,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


正确答案:A

第2题:

急性期血肿CT检查是()

  • A、高密度病灶
  • B、等密度病灶
  • C、低密度病灶
  • D、混杂密度病灶
  • E、钙化

正确答案:A

第3题:

脑梗死病人CT图像的特征性表现是

A、起病后即可见脑梗死区低密度灶

B、起病后即可见脑梗死区高密度灶

C、起病12h后可见脑梗死区低密度灶

D、起病12h后可见脑梗死区高密度灶

E、起病24h后可见脑梗死区低密度灶


参考答案:E

第4题:

关于亚急性期脑梗死,叙述正确的有()

  • A、一般来说脑梗死后72h至10d内为亚急性期
  • B、此期坏死脑组织开始吸收
  • C、CT上梗死区域密度逐渐升高
  • D、脑水肿一直加重直至慢性期
  • E、此期有时可见“迷雾效应”

正确答案:A,B,E

第5题:

脑梗死的常见CT表现不包括()

  • A、梗死区域密度减低
  • B、大脑灰白质密度区分不清
  • C、内囊结构模糊不清
  • D、梗死区域周围脑沟裂变浅或消失
  • E、梗死区域与周边组织分界清楚

正确答案:E

第6题:

关于病灶,下列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亚急性出血、脑肿瘤可以是等密度病灶
  • B、脑梗死的某一阶段均呈等密度改变
  • C、脑室、脑池的移位可以帮助判断病变的存在
  • D、等密度病灶在CT平扫上不能显示
  • E、增强扫描有利于等密度病灶的显示

正确答案:D

第7题:

水肿CT检查是()

  • A、高密度病灶
  • B、等密度病灶
  • C、低密度病灶
  • D、混杂密度病灶
  • E、钙化

正确答案:C

第8题: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特征是A.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强化明显,延迟扫描病灶密度低于周围肝组织SXB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特征是

A.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强化明显,延迟扫描病灶密度低于周围肝组织

B.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强化不明显,静脉期强化明显

C.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中心强化明显,静脉期病灶密度低于周围肝组织

D.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周边明显强化,静脉期病灶呈等密度充填

E.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周边明显强化,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


正确答案:E

第9题:

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多长时间梗死区处于吸收期,此时因水肿消失及吞噬细胞的浸润病灶可与脑组织等密度,导致CT上不能见到病灶,称“模糊效应”()

  • A、第4~6天
  • B、第1~2周
  • C、第2~3周
  • D、第3~4周
  • E、第4~6周

正确答案:C

第10题:

脑出血后显示典型CT图像和时间为()

  • A、病后即示高密度病灶
  • B、病后24~48小时示高密度病灶
  • C、病后即示低密度病灶
  • D、病后24~48小时示低密度病灶
  • E、病后2~3周示高密度病灶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