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
第2题: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全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西周规定: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卿、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64人的大型舞乐队。这种情况体现的本质特点是()。
第3题: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句话出自(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第4题:
孔子说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原因是()。
第5题: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莫己知也
第6题: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_”
第7题:
孔子“是可忍孰不可忍”,反映了孔子对()一事的鲜明态度。
第8题: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
A.士可忍,孰不可忍
B.是可忍,孰不可忍
C.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第9题:
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第10题: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句话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