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

问答题康复护理的审美目标和要求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康复护理的审美目标和要求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能使用主观色彩,表现自己的感情和幻想”是美术教育中()。

A、审美情感目标的要求

B、审美感知目标的要求

C、审美创造目标的要求

D、年龄目标的要求


参考答案:C

第2题:

对视觉艺术的兴趣和积极投入的态度是美术教育中()

A审美感知目标的要求

B审美情感目标的要求

C审美创造目标的要求

D年龄目标的要求


B

第3题:

社区康复护理要求整体护理结合()

A、社区康复

B、基础护理

C、专科护理

D、重症护理


参考答案:A

第4题:

康复护理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维持患者健侧部分的身体功能
2、协助患者恢复伤残肢体的功能
3、帮助家属了解患者的需要
4、协助患者完成独立自我照顾训练

第5题:

对康复护理学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护理的对象是各种功能障碍
  • B、护理的重点以恢复功能为主
  • C、康复护理过程中病人被动接受康复治疗
  • D、康复护理的目标是减少功能障碍

正确答案:C

第6题:

康复护理的近期目标是指()能达到的目标。


参考答案:1个月内

第7题:

截肢的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截肢是指将没有生命和功能或因局部疾病严重威胁生命的肢体截除的手术。
(1)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面对现实,树立生活信心;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假肢的选择,康复计划,训练方法,时间的安排及费用。
(2)残肢护理:正确使用弹性绷带包扎,预防残肢肿胀,脂肪沉积,以促使残肢早日定型。
(3)功能训练:①尽早安装假肢和进行功能训练,防止关节挛缩,残肢肌肉萎缩,残肢、骨盆和脊柱的畸形;②保持合理残肢体位;③功能训练:股四头肌的肌力训练、健侧腿的训练(镜前站立、连续单腿跳,站立位的膝关节屈伸运动)。
(4)假肢的安装放训练(假肢的穿脱训练、站立平衡训练、重心转移训练、迈步、步行、过障碍物,地上拾物及跌倒爬起的训练等)。  
(5)并发症的护理(重点为皮肤护理和残肢痛的护理)。

第8题:

在社区康复中,康复护理和康复治疗哪个具有重要的作用()。

A、康复治疗作用重要

B、康复护理作用重要

C、康复护理作用不重要

D、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作用同样重要


参考答案:D

第9题:

冠心病三期康复的分期,各期康复目标、康复护理措施、注意事项如何?


正确答案: 冠心病是由于血脂增高致使冠状动脉壁脂肪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逐步发展为血管狭窄乃至闭塞。
(一)临床分期
Ⅰ期:指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期康复。
Ⅱ期:指患者出院开始,至病情稳定性完全建立为止。时间5~6周。
Ⅲ期:指病情处于较长期稳定状态,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及隐性冠心病。康复程序一般为2~3个月,自我锻炼应该持续终生。有人将终生维持的锻练列为第Ⅳ期。
(二)适应证
Ⅰ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心绞痛,安静心率<110次/min,无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血压基本正常,体温正常。
Ⅱ期:与I期相似,患者病情稳定,运动能力达到3代谢当量(METs)以上,家庭活动时无显著症状和体征。Ⅲ期:临床病情稳定者,
(三)禁忌证:凡是康复训练过程中可诱发临床病情恶化的情况都列为禁忌证,包括原发病临床病情不稳定或合并新临床病症。
(四)康复护理措施
【Ⅰ、Ⅱ期康复】主要是通过适当活动,减少或消除绝对卧床休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逐步恢复一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上、下肢被动、主动运动,坐椅子,床边、室内步行,床上或床边个人卫生活动,轻度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运动能力达到Ⅰ期康复为2~3METs、Ⅱ期康复为4~6METs。
1.活动活动一般从床上的肢体活动开始,先活动远端肢体的小关节。避免举重、攀高、挖掘等剧烈活动;避免各种比赛以及竞技性活动;避免长时间活动。
2.呼吸训练:腹式呼吸的要点是在吸气时腹部隆起,让膈肌尽量下降;呼气时腹部收缩,把肺的气体尽量排出
3.坐位训练:开始时可将床头抬高,把枕头或被子放在背后,让患者逐步过渡到无依托独立坐。
4.步行训练:步行训练从床边站立开始,先克服直立性低血压。在站立无问题之后,开始床边步行(1.5-2.0METs)。避免高强度运动,例如患者自己手举盐水瓶上厕所。此类活动的心脏负荷增加很大,常是诱发意外的原因。
5.大便:患者大便务必保持通畅。在床边放置简易的坐便器,让患者坐位大便,其心脏负荷和能量消耗均小于卧床大便(3.6METs),也比较容易排便。禁忌蹲位大便或在大便时过分用力。如果出现便秘,应该使用通便剂。
6.上下楼:可以缓慢上下楼,可以自己洗澡,但要避免过热、过冷的环境和洗澡水;可以做一些家务劳动及外出购物,但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活动强度为40%-50%HRmax。
7.娱乐:可以进行有轻微体力活动的娱乐,可以室内外散步,医疗体操(如降压舒心操、太极拳等),气功(以静功为主),园艺活动。
8.康复方案调整与监护:如果患者在训练过程中没有不良反应,运动或活动时心率增加<10次/min,次日训练可以进入下一阶段。运动中心率增加在20次/min左右,则需要继续同一级别的运动。心率增加超过20次/min,或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则应该退回到前一阶段运动,甚至暂时停止运动训练。
9.一般患者主张3~5天出院,但要确保患者可连续步行200m无症状和无心电图异常。出院后每周需要门诊随访一次。
【Ⅲ期康复】巩固Ⅰ、Ⅱ期康复成果,控制危险因素,改善或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心血管功能,恢复发病前的生活和工作。
1.基本原则
(1)个体化:因人而异地制定康复方案。
(2)循序渐进:遵循学习适应和训练适应机制。
(3)持之以恒:训练效应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训练效果的维持同样需要长期锻炼。
(4)兴趣性:兴趣可以提高患者参与并坚持康复治疗的主动性和顺应性。
(5)全面性:冠心病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脏器疾病和功能障碍,同时患者也常有心理障碍和工作/娱乐、家庭/社会等诸方面的问题,因此冠心病的康复绝不仅仅是心血管系统的问题。对患者要从整体看待,进行全面康复。
2.康复
(1)有氧运动:通常为低、中等强度且持续较长的耐力运动,运动形式常为肢体大肌群参与且具有节律性、反复重复性质的运动,如步行、登山、游泳、骑车、中国传统形式的拳操等。
(2)运动方式:分为间断性和连续性运动。间断性运动其优点是可以获得较强的运动刺激,同时时间较短,不至于引起不可逆的病理性改变。主要缺点是需要不断调节运动强度,操作比较麻烦。连续性运动主要优点是简便,患者相对比较容易适应。
(3)运动量:合理的每周总运动量为700卡~2000卡(相当于步行10~32公里)。运动量<700卡/周只能维持身体活动水平,而不能提高运动能力。运动量>2000卡/周则不增加训练效应。运动总量无明显性别差异。运动量的基本要素为:强度、时间和频率。
(4)训练实施:每次训练都必须包括准备活动、训练活动和结束活动。
(5)性功能障碍及康复:Ⅲ期康复应该将恢复性生活作为目标(除非患者没有需求)。
(五)康复教育
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心脏结构、功能、冠状动脉病变,药物治疗的作用及运动的重要性;避免竞技性运动。运动中如发现心绞痛或其他症状,应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2.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生活行为与冠心病的影响关系。
3.估测每天热量摄入,给予低脂、易消化饮食,合理安排营养,避免摄入酸、辣、刺激性食物;勿食或少食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戒烟酒,多吃水果蔬菜,避免饱餐,防止短时间心脏负荷过重。定时监测空腹血脂水平如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以及近期降脂药物治疗情况。测定体重指数,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
4、了解心理障碍程度;
5、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反应的影响;
6、识别心绞痛、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7、提供给冠心病患者有关性生活方面的指导。

第10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区护理目标的核心标准()

  • A、与患者、家庭和社区人群共同建立护理目标
  • B、根据护理诊断确立患者和社区健康的预期目标
  • C、目标制定包括健康促进、保护、治疗、康复
  • D、预期目标的制定应简明、扼要、可观察和可测量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