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全科(医学高级)

问答题烂喉痧常见哪些证型?如何辨治?

题目
问答题
烂喉痧常见哪些证型?如何辨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医不称猩红热为()

  • A、疫痧
  • B、疫疹
  • C、疫毒
  • D、烂喉痧
  • E、烂喉丹痧

正确答案:C

第2题:

丹痧又称为()

  • A、风痧
  • B、喉痧
  • C、疫疹
  • D、疫痧
  • E、烂喉丹痧

正确答案:B,C,D,E

第3题:

中医不称猩红热为 ( )

A.疫痧

B.疫疹

C.疫毒

D.烂喉痧

E.烂喉丹痧


正确答案:C
猩红热中医称谓丹痧,为感受痧毒。

第4题:

少阳病的兼证有哪些?如何辨治?


正确答案: 少阳为枢、居于半表半里之位,其病容易发生兼挟。少阳病之兼证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兼太阳病表证:少阳外邻太阳之表,且其病邪亦可由太阳传变而来,故两经证候常有兼挟。如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汤主之。”在外感风寒数日之后,邪入少阳出现有微呕、心下支结,且发热恶寒、肢节烦疼等表证仍在,故用柴胡桂枝汤和解发表兼施、表里双解。另外在96条小柴胡汤加减法云:“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三两,温覆取微汗愈。”在典型少阳证基础上,口不渴而身有微热者,是太阳表邪未尽而少阳证已成。因病情偏于少阳,故用小柴胡汤减人参,加桂枝,且温覆取微汗以解表。
②兼阳明病里证:少阳居半表半里之位,内近阳明之里,故少阳病可兼阳明里证。少阳兼阳明里证又有以下几个方证:
大柴胡汤证:原文103、136、165等条。若临床见往来寒热,胸脋苦满,郁郁微烦、呕吐不止、心下急迫或痞硬,不大便或下利,舌红苔黄,脉弦数等。此为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之较重证,治以大柴胡汤和解少阳,通下阳明里实。
柴胡加芒硝汤证:原文103条。若少阳兼阳明里实误用丸药攻下后,大便虽呈“微利”,但燥热结实未除,少阳枢机仍不畅利,“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等症不解。此为少阳兼阳明里实之轻证,因误下正气已虚,故先用小柴胡汤和解;仍不愈者,再以柴胡加芒硝汤和解少阳,泻热去实。
黄芩汤证及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原文172条。少阳郁火较重,内迫阳明大肠而见下利等症,治当以黄芩汤清热止利;若又兼少阳邪热迫于阳明胃腑而呕者,则以上方加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即为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另外还有229、230条,首冠“阳明病”,而治疗用小柴胡汤,皆属少阳兼阳明而以少阳病为主者。
③兼水饮内结证:原文147条。少阳相火内郁,枢机不利,即可致三焦决渎失职而兼见水饮内停,亦可因脾虚中寒而罹患此证。临床见往来寒热、心烦口苦、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等。此属少阳兼水饮内结证,治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④兼心神逆乱证:原文107条。表证误下,损伤正气,邪入少阳,胆火内郁,弥漫三焦,扰乱心神。临床出现胸满苦满、心烦心悸、警惕谵语、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等症。此属少阳郁火内盛,弥漫三焦内外,心神逆乱,虚实并见。治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

第5题:

烂喉痧失治误治可致()

  • A、内陷营血
  • B、内陷心包
  • C、两者均可
  • D、两者均不可

正确答案:B

第6题:

猩红热轻证可见()。

  • A、壮热无汗
  • B、痧隐神昏
  • C、痧色深紫
  • D、喉烂气秽
  • E、痧色红润

正确答案:E

第7题:

请述烂喉痧、大头瘟后期病机、证治之异同。


正确答案:大头瘟、烂喉痧后期多见肺胃阴伤表现,由于致病温毒不同,临床表现有所差异。大头瘟由于其营血分传变较烂喉痧相对为少,而以头面红肿为局部特征,故后期一般无发热;烂喉痧后期则常留有余邪而出现午后低热,因其局部症状为肌肤丹痧,后期则表现为皮肤干燥而脱屑。治疗上,大头瘟以滋养胃阴为主,方用七鲜育阴汤;烂喉痧则在滋阴生津基础上,兼清余热,使用清咽养营汤。

第8题:

烂喉痧别名()

  • A、丹痧
  • B、疫喉
  • C、疫毒痧
  • D、疫喉痧
  • E、疫毒

正确答案:A,B,C,D,E

第9题:

猩红热又称()。

  • A、烂喉痧
  • B、喉痧
  • C、疫痧
  • D、风痧
  • E、烂喉猩红热

正确答案:A,B,C,E

第10题:

《伤寒论》中太阴兼太阳表证有哪些证型?如何辨治?


正确答案: 《伤寒论》中太阴兼太阳表证者属表里同病,主要有以下三个证型:
①太阴兼太阳而偏表者:原文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平素脾阳虚弱,具有纳差,脘腹胀满,便溏等里症;复感风寒后,又出现了恶风寒发热,头痛,汗出,脉浮等表证。此即太阴与太阳同病而病偏太阳。盖太阴病属里证,若以太阴病为主者,其脉当沉而缓弱;今脉反浮者,提示太阴里虚不甚,正气尚能达表抗邪,其病势向外,故以太阳表证为主。遵表里先后缓急治则,当以解表法治之,方宜桂枝汤。
②太阴兼太阳而偏里者:原文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太阳伤寒之初,当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今却又见心中悸而烦,则知此非单纯表证而兼有里证。在表证之初,未曾误治,却出现少阴心经里证,分析病机与素体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有关。盖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太阳为外卫,心主为宫城。在少阴里虚的前提下,太阳表邪易于内陷,里虚邪扰,故致此证。此属表里同病而偏于里,故治疗不可攻表,当以治里为主。虽证见少阴心经,却宜建中补脾,益气血生化之源,以安内以攘外,方用小建中汤。
③太阴兼太阳而需表里双解者:原文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太阳病表证,法当发汗解表。医者失察,屡用苦寒攻下,是属误治。误下之后不仅表邪不除,而且损伤脾阳,而致此证。脾虚中寒,寒湿内盛,故下利不止,心下痞硬;表证仍在,故发热恶寒。外有表证之发热,里有虚寒之下利,故谓之“协热而利”。此乃表里同病,治宜表里双解,用桂枝人参汤温中解表。桂枝人参汤即人参汤加桂枝而成,人参汤亦即理中汤。理中汤温中散寒,健脾止利;桂枝既解肌祛风散表邪,又助干姜温阳散寒。此方虽属表里双解,但仍侧重于温脾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