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填空题某班级有100名学生,为了了解学生消费水平,将所有学生按照学习成绩排序后,在前十名学生中随机抽出成绩为第3名的学生,后面依次选出第13、23、33、43、53、63、73、83、93九名同学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属于()

题目
填空题
某班级有100名学生,为了了解学生消费水平,将所有学生按照学习成绩排序后,在前十名学生中随机抽出成绩为第3名的学生,后面依次选出第13、23、33、43、53、63、73、83、93九名同学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属于()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系统抽样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地开展中学生健康行为调查,首先将该地中学按照学生人数多少排序,然后按照一定间隔随机抽取学校,在抽中的学校中随机抽取班级,对抽取班级中的所有学生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机械抽样

E.多阶段抽样


正确答案:E
通过一次抽样产生样本为单阶段抽样。但在现场调查中,很难通过一次抽样产生完整的样本,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将整个抽样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来进行,称为多阶段抽样。

第2题:

在一次考试中,某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性别分为两类,同时以60为标准,又将学生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两类。分析学生成绩与性别之间的相关宜用()。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点二列相关

D.系数


正确答案:D

第3题:

● 某班级有学生60名,语文平均成绩为85分,按成绩将学生划分为优秀和非优秀,优秀学生的平均成绩为 90 分,非优秀学生的平均成绩为 75 分,则优秀学生的人数是 (4) 。

(4)

A. 15

B. 20

C. 30

D. 40


正确答案:D

第4题:

下列各种情形中能够计算积差相关系数的是

A.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B.学生的智力分数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C.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D.教师的性别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计算积差相关系数需要满足的条件。计算积差柏关系数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要求成对的数据,即若干个体中每个个体都有两种不同的观测值。本题中,选项A不符合这个条件,教师和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观测值无法计算积差相关系数。(2)两个相关的变量是连续变量。本题中,教师的性别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非连续变量,因此选项CD不符合这个条件。(3)两列变量各自总体的分布都是正态或接近正态分布。这一条件应通过查阅已有资料或进行正态性分布检验进行分析。(4)两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应是直线性的。这一条件应通过绘制相关散点图或查阅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第5题:

为了鼓励孩子在学校取得好成绩,许多家长这样教育孩子:“在学校里从来都是以学习成绩论优劣。你要么成绩好,要么成绩差。在老师的眼里,你要么是好学生,要么是差学生。由于所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好学生,所以每个学习差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差学生。”

为使家长的论证成立,以下假设必须成立的一项是()

A.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指标

B.老师具有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的能力

C.在老师眼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是好学生

D.在老师眼里,好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好


正确答案:D
81.D。【解析】好学生→成绩好,成绩不好→差学生

第6题:

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50个学生

B.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正确答案:C
解析:统计总体是指由客观存在的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各个个体。题中,统计总体是某班50个学生,总体单位是每一个学生。

第7题:

要了解某班45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全班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个学生

D、全班的学习成绩


参考答案:C

第8题:

研究某高中的学生高考情况,其统计总体为()。

A、每名高三学生

B、高三所有学生

C、某一班级

D、某一学生成绩


参考答案:B

第9题:

三名学生都试图探讨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学生A随机抽取了90名大学生,用学习动机量表施测,然后计算动机分数与这些学生的某一学科成绩分数的相关。学生B随机抽取90名大学生,用学习动机量表施测,根据动机分数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组,然后比较这三组在某一学科成绩上的差异。学生C随机抽取90名大学生,把这些被试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100元,第二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50元,第三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5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让三组学生接受该学习内容的测验,然后考察三组被试的成绩是否存在差异。以上的材料中,三名学生的研究中采用非实验设计的是

A.学生A.B.学生B.C.学生C.D.都没有

答案:A
解析:
学生A的研究中考察的是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的相关关系,属于非实验设计。

第10题:

有人试图研究智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他使用学绩测验对学生进行了施测,收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后他将学习成绩排在前27%的学生称之为智力高组,将学习成绩排在后27%的学生称之为智力低组。然后比较这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指出该研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重新进行实验设计。


答案:
解析:
(1)该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该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是混淆了自变量和因变量。该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智力水平,因变量是学习成绩。本研究中研究者只获得了被试的学习成绩,将学习成绩既当做自变量又当做因变量。(2)新的实验设计该研究应获得的自变量的数据是学生的智商分数,应获得的因变量的数据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研究者应通过智力测量获得学生的智商分数,并将学生分成智力高组和智力低组。同时,研究者通过学业测验获得学生的学习成绩,然后对智力高组和智力低组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差异检验,分析智力差异对于学习成绩是否存在影响。 实验设计之前首先要明晰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以及无关变量有哪些。这样实验设计时就能有的放矢,知道如何操纵自变量、如何获得因变量的指标、如何控制无关变量。本题中涉及的实验设计属于准则组设计,这种设计实际上是一种非实验设计,因为研究者并未对自变量进行操纵,如本题中研究者并不能对智力进行操纵。研究者只是对两类被试进行比较,追溯可能存在的原因。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