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问答题试述对杜尔干理论的评价。

题目
问答题
试述对杜尔干理论的评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中干学”理论。

A.韦伯

B.杜能

C.舒尔茨

D.阿罗


参考答案:D

第2题:

试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它对教学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2)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3)习得的行为不一定都表现出来,学习者是否会表现出已习得的行为,会受强化的影响。强化分为三种:①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②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③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4)教学启示:①教学中注重教师的榜样作用;②适当地运用表扬艺术,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③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3题:

教师资格考试: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班杜拉受过严格的行为主义的训练,但不满于极端行为主义的观点。他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而且他重视对社会学习的研究,形成了他很有特色的社会学习理论。

  (1)交互决定论。班杜拉认为个体(主要是认知等个人因素)、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它们彼此之间的影响都是相互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2)观察学习。班杜拉强调,由直接经验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实现。所谓观察学习,又称为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的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观察学习的榜样。观察学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A直接的观察学习;B抽象性观察学习;C创造性观察。可见,观察并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复杂的过程。
  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A注意过程。即对榜样情景各个方面的注意和知觉。B保持过程。即对示范信息的记忆,这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过程。C复制过程。即自己仿照做出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这是一个从内到外的过程。D动机过程。个体是否愿意表现出愿意实施这一行为,这取决于对行为的强化,因为行为可以导致有价值的结果,即直接强化,也可能因为替代性强化或者自我强化。
  (3)对强化的重新解释。除了直接强化外,班杜拉还提出了另外两种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A替代性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B自我强化——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惩罚自己。
  对教育的启示:
  A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榜样具有替代性强化的作用,这使人们对榜样在儿童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教育者应该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道德规范,不但注意言传,更应该注意身教,使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例如:很多父母为了防止孩子打架,就在他们斗殴时打他们,这样做往往使孩子间的格斗变本加厉了,这就是消极示范的影响。这提醒我们,品德教育中应尽量多提供正面、积极的榜样,少提供反面、消极的榜样。另外,我们从班杜拉的实验中也看到年幼儿童易于模仿地位高的人(如父母、教师、英雄模范人物);对受奖行为比受惩行为模仿的可能性大;敌对的攻击性行为最易被模仿,因此电视、电影中提供过多攻击性场面,是不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即使是好的影片,教师与家长也应该加强指导,以免儿童模仿与社会道德相悖的思想行为。
  B其次,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对我们有效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也有启发作用。比如:教学中教师认真作好示范,突出知识技能的主要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提供详细的言语解释,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表象系统和符号编码;在学生运用知识或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纠正或改正学生的错误,并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之通过自我调节来改进自己的学习。

 

第4题:

试述杜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正确答案: (1)杜尔干对社会生活所做是一种进化论的研究,他赞同斯宾塞的观点,认为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进化的特征是:群体中个人专门化分工的不断发展,导致了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但是,斯宾塞认为,这种合作关系是个人之间为了相互利益而达成的一种“契约关系”;而杜尔干认为,合作关系是由社会规范所创造的,也就是法律的和道德的规范是社会合作的真正源泉。
在《社会分工论》中,杜尔克姆提出了“机械的结合与有机的结合”这一对著名的概念。他认为,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结合关系是以“同质”为基础的机械结合关系,这种关系产生一种惩罚性质的社会规范;机械结合的基础是把个人同化为具有共同信仰和感情的整体,其团结的取得是以牺牲个性为代价的,周期性的宗教仪式同机械结合紧密联系在一起。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们的结合关系是以“分工”为基础的有机结合关系,社会分工造成异质性和相互依赖两种后果,这种关系产生一种倾向于赔偿性质的法律;有机结合主张维护人的个性,个体部分的个性越鲜明,社会的团结或合作越牢固,因为相互依赖的程度越高。
(现代工业社会要求人们有分工,但是这种分工依然聚合在社会大机器的运转中,人的个性未必得到鲜明的体现,相反,人弱化为机器中的一个螺丝。)
(2)杜尔干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强调社会是一个整体的观点,这也可以讲是研究社会的基础。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他明确写到:“社会是一个由各个群体或者说各个分子组成的整体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相加的总和。因此,要考察社会现象的原因,或者社会现象的产生,不能在那些组成集体的各个分子中去寻找,而必须对这个已经组成的集合体进行研究”。同样在这本著作中,杜尔克姆提出了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对于整体的“功能”问题,“为了说明某一社会现象,仅仅提出它得以产生的原因是不够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至少还必须说明它在确立社会秩序中的功能”。
(3)杜尔干提出了“集体意识”的概念,并坚持认为,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应是“社会事实”。
(4)强调正确运用比较法,剩余方法、相同方法、相异方法及共变方法(相关分析方法)。

第5题:

对杜尔哥的主要经济思想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 (一)社会阶级结构理论:他把魁奈所称的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的内部又再划分为资本家和工人。杜尔哥认为,资本家是通过垫支资本,使用别人的劳动而取得利润。他还认识到雇佣工人是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时候产生的。工人因失去生产资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谋生,工资只限于维持工人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二)工资理论和“纯产品”学说:杜尔哥进一步发展了工资理论。他认为,工人出卖劳动的代价是工资,但工资的高低又取决于买卖劳动双方自由竞争的结果。在出卖劳动的工人较多的情况下,工资自然只限于维持工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同时他对“纯产品”学说做出进一步说明。强调“纯产品”是土地对于农业劳动者的赐予,认为只有农业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超过他的劳动工资,并为土地所有者所占有。
(三)关于收入的学说:杜尔哥相当完备地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说明了工资、利润、地租、利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他把地租视为剩余价值的一般形态,在使用价值的形态上进行考察,却忽视了对商品价值的分析和研究。
(四)主观价值理论:他提出主观价值论的概念,即商品出卖者对自己商品的估价,把主观价值与客观价值相区别。
和其他重农主义者相比,杜尔哥进一步发展了重农主义理论,他的理论的封建主义外观已经消失。马克思对此作出了评价:“特别是在杜尔哥那里,这个外观完全消失了,重农主义体系就成为在封建社会的框子里为自己开辟道路的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表现了。”

第6题:

杜尔哥哪些方面发展了重农主义理论的?


参考答案: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是法国重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杜尔哥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是1766年写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他对重农主义理论的发展表现在:第一,他在重农学派把社会国民划分为三个阶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地把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各自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阶级,即把生产阶级划分为农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同时把不生产阶级划分为工业工人和工业资本家。第二,杜尔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和雇用工人两个阶级,进行比较正确的解剖和说明。杜尔哥明确指出,资本家占有和投入资本,使别人从事劳动,而赚取利润;雇用工人则一无所有,靠给别人劳动而挣取工资。第三,杜尔哥的工资理论也是很有见地的他把自由竞争的原则应用到工人和资本家的关系上,提出了在当时来说是最好的工资理论。杜尔哥已正确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竞争的现象,而竞争的结果,必然使工人的工资限定在为维持他们生活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水平。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市场上,存在供给总是大于需求的状况,杜尔哥还没能、也不可能对此做出明确的解释。第三,杜尔哥对魁奈的“纯产品”理论有重要的发展,达到了重农主义理论的最高峰。魁奈根本不把纯产品看成劳动的产物,而是把他说成是自然的恩赐。在最后这一点上,杜尔哥的观点与魁奈的观点虽有共同点,但他又强调这是土地对农业劳动者的劳动赐予。这样杜尔哥就把“纯产品”的生产和劳动联系起来。杜尔哥并且说,土地所有者如不通过土地耕种者的劳动是什么也得不到的;土地所有者从土地耕种者那里获得生活资料,并且由此支付其他薪资人员的劳动报酬。第四,杜尔哥在资本的来源和用途方面也进行了独特的论述。他举出资本的五种使用方式:买进田产,租用土地,从事工业、制造业生产,经营商业和放债。第五,与魁奈相比,杜尔哥相当完备地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他把基本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

第7题:

试述对杜尔干理论的评价。


正确答案: 我国留学法国的著名民族学家杨堃曾发表了大量介绍和评论法国社会学派理论方法的译述和论著.他概括了法国社会学派的传统和特点:
1),法国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关系至为密切;
2),偏重理论研究;
3),以社会进化学说进行民族学研究,是民族学中进化学派的一支.

第8题:

杜尔哥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魁奈的经济理论。


参考答案:①杜尔哥修正并发展了魁奈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学说:他叫魁奈等重农主义代表对社会阶级结构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他在重农学派把社会国民划分为三个阶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的把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即把生产阶级划分为农业工人额农业资本家,把不生产阶级划分为工业工人和工业资本家
②杜尔哥对魁奈的“纯产品”的理论有重要的发展,达到了重农主义理论的最高
度:魁奈把“纯产品”不看成是劳动的产物,而说成是自然的恩惠。在这一点上,杜尔哥与魁奈虽有共识,但他又强调这是土地对于农业劳动者的劳动的赐予,把纯产品的生产和劳动联系起来,把纯产品看作是由农业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剩余劳动生产物。
③与魁奈相比,杜尔哥相当完备地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他把基本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

第9题:

简述杜尔克姆“自杀论”的理论结构。


正确答案: 1.社会基本性质决定自杀率。虽然组成自杀事件的个别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群体自杀率却受到基本社会事实的制约。自杀率只能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解释。社会整体具有的基本性质是社会成员的结合状态以及伴随这种结合状态的集体意识或集体情感。自杀率随社会基本性质的变动而起伏。
2.整合与规范。社会基本性质可分解为两个基本因素,社会整合和社会道德规范,是影响自杀率的基本原因。整合反映着群体成员与集体的联系方式和结合状态,其实质是一种内聚力。对群体成员产生一种支持作用。社会道德规范的实质是一种控制力,其作用是限制和控制社会成员的欲望、行为,帮助人们将多种欲望转化称为可以实现的目标并规定了实现目标的方式和途径。
3.对自杀率变动的解释。社会整合状态与社会道德规范共同影响着一个社会的自杀倾向。它们的平衡状态对社会自杀倾向有着遏制的作用。当二者处于适度、稳定状态,社会自杀率就处在稳定的低水平上。一旦整合与规范超出了适度范围,不论是不足还是过度,都会引起自杀率上升。因此杜尔克姆根据可能发现的非适度的四种情况,确立了自杀理论的四个基本命题。由于规范与整合这两个概念具有高度抽象性概括性,是任何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人都不得不受其影响的社会力量,因此自杀理论的四个基本命题可以解释统计资料所显示的自杀率的所有差异。
社会团结及其道德基础是杜尔克姆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因此把整合与规范作为解释社会自杀率的基本变量,实际上是在自杀研究中贯彻并验证了他的社会学基本理论。

第10题:

杜尔干


正确答案: 代表作:《社会分工论》(1893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论》(1895年)、《自杀论》(1897年)、《原始分类》(与外甥莫斯合著,1903年)、《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1912年)。1898年创办《社会学年鉴》,此刊物是法国社会学家的论坛,影响极大,故法国社会学派又被称为“社会学年鉴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