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知识竞赛

判断题软土路基的压实质量、反压护道宜与路基本体同时分层填筑,反压护道与路堤本体填筑时,在路堤填筑达到临界高度后进行护道填筑。A 对B 错

题目
判断题
软土路基的压实质量、反压护道宜与路基本体同时分层填筑,反压护道与路堤本体填筑时,在路堤填筑达到临界高度后进行护道填筑。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路堤填筑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 500mm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应不小于 100mm
B.优良土应填在上层,强度较小的土应填在下层
C.河滩路堤填土,路堤与护道应分别填筑
D.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应做2%-4%的双向横坡
E.透水性较大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应做4%的双向横坡

答案:A,B,D
解析:
2019版教材P7页
1. 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 500mm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应不小于 100mm
3.(3) 在透水性不好的压实层上填筑透水性较好的填料前,应在其表面设2%-4%的双向横坡,并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不得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填料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覆盖透水性不好的填料。

第2题:

在软弱地基上修建的土质路堤,采用下列哪些选项的工程措施可加强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

A、在路堤坡脚增设反压护道
B、加大路堤坡角
C、增加填筑体的密实度
D、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答案:A,D
解析:
加强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可以对地基进行加固;反压护道指的是为防止软弱地基产生剪切、滑移,保证路基稳定,对积水路段和填土高度超过临界高度路段在路堤一侧或两侧填筑起反压作用的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土体。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第7.7.5条规定,①反压护道可在路堤的一侧或两侧设置,其高度不宜超过路堤高度的1/2,其宽度应通过稳定计算确定。②软土地基上路堤底部宜设置排水垫层,厚度宜为0.5米。③对浅层厚度小的软土地基,可采用换填处理。④路堤加筋应采用强度高、变形小、耐老化的土工合成材料总作为路堤的加筋材料。⑤路堤可采用粉煤灰等进行填筑。

第3题:

用普通土填筑的既有路基,由于水浸路堤产生路堤下沉或造成路堤溜坍时,可采用渗水土护道加固。()


参考答案:√

第4题:

路堤反压护道应与()路堤填筑,其填料、填筑压实方法、压实标准应符合一般地基路堤相应部位的规定。

  • A、先后
  • B、同步
  • C、分步
  • D、错开

正确答案:B

第5题:

关于填石路基填筑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A、 路堤施工前,应先修筑试验路段
B、 边坡码砌与路基填筑宜同步进行
C、 岩性相差较大的填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
D、 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的填石路堤应分层填筑压实
E、 宜选用自重不小于18t的光轮压路机

答案:A,B,C,D
解析:
路堤施工前,应先修筑试验路段,确定满足表2B311013-2中孔隙率标准的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压实速度及压实遍数、沉降差等参数。(2)路床施工前,应先修筑试验路段,确定能达到最大压实干密度的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压实速度及压实遍数、沉降差等参数。(3)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的填石路堤应分层填筑压实。二级以下砂石路面公路在陡峻山坡地段施工特别困难时,可采用倾填的方式将石料填筑于路堤下部,但在路床底面以下不小于1.Om范围内仍应分层填筑压实。(4)岩性相差较大的填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严禁将软质石料与硬质石料混合使用。(5)中硬、硬质石料填筑路堤时,应进行边坡码砌,码砌边坡的石料强度、尺寸及码砌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边坡码砌与路基填筑宜基本同步进行。(6)压实机械宜选用自重不小于18t的振动压路机。(7)在填石路堤顶面与细粒土填土层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过渡层。所以应选“ABCD”。

第6题:

关于路堤填筑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有()。

A、 不同土质混合填筑时应分层,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宜小于0.5m
B、 优良土应填在上层,强度较小的土应填在下层
C、 河滩路堤填土,路堤与护道应分别填筑
D、 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应做2%-4%的双向横坡
E、 透水性较大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应做4%的双向横坡

答案:B,D
解析:
参考第四版教材P4,BD都有描述,所以E错,路堤与护堤应该同时填筑,增加稳定。

第7题:

下列公路路堤反压护道设计与施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压护道一般采用单级形式
B.反压护道的高度一般为路堤高度的1/2~1/3
C.反压护道的宽高一般采用圆弧稳定分析法确定
D.反压护道应在路堤基本稳定后填筑

答案:D
解析:
据公路路堤设计的有关规定及《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 10035—2002)3.3.5条, A、B、C均正确,而反压护道与路堤同时施工。

第8题:

反压护道的填筑材料、护道高度、宽度应符合实际要求,压实度不低于百分()。


A.80%
B.85%
C.90%
D.95%

答案:C
解析:
反压护道的压实度不低于90%。

第9题:

(一)
背景资料
某铁路工程路基位于滨海地区海相沉积软土地基上。地基处理设计采用塑料排水板和上铺砂垫层方法加固;设计路堤填筑高度 5m,路堤两侧设宽 12m、高 1.5m 的反压护道;设计排水板长度为12m,布置方式为 1m×1m 正方形。
设计要求路基填筑施工中按照沉降综合观测数据进行分层填筑控制。具体控制指标为:竖向沉降小于 10mm/d,边桩位移小于 5mm/d,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度大于 80%。施工中若不能满足控制指标时必须停止填筑,待指标恢复到控制指标范围时,方可继续填筑。
施工单位进场后,由于征地拆迁原因导致开工时间延期。为确保总工期目标,施工单位根据经验及以往施工参数进行路堤填筑,反压护道利用修正路堤时的刷坡土方进行填筑施工。
该段路堤填筑高度至 3m 后,某日分层填筑高度累计达 1m,压实质量经检测合格。施工当日观测组在相邻段进行沉降观测。不久,该段路堤发生了坍塌。如图 1-1 所示。
事故发生后,经调查,施工前一日的全部观测数据:竖向沉降为 10mm/d,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度为 20%,观测数据已按程序及时上报;排水板实际施工长度为 8m。



问题
1.指出坍滑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给出该段路堤填筑的正确做法。

3.针对沉降观测及数据分析工作的不妥之处,给出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1.答:路基坍塌直接原因: (1) 地基处理深度不够,设计要求排水板达到12m,实际施工长度8m,导致地基承载力不足; (2) 填筑速率过快,当日分层填筑速率累计达1m; (3) 反压护道未与路基填筑同步施工。
2.答:路基填筑正确做法: (1) 填筑前进行填筑工艺性试验; (2) 填筑作业应根据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控制填筑厚度和碾压遍数; (3)反压护道与路基填筑同步施工; (4) 应根据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数据控制填筑速率。
3.答:: (1)沉降观测应与填筑作业同步进行; (2)边桩位移应同时观测; (3) 应严格按照观测数据及结果控制路堤填筑。

第10题:

路基基床以下路堤本体分层填筑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压实能力、填料种类和要求的压实密度,通过现场工艺试验确定,当采用砂类土和改良细粒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cm。分层填筑的最小分层厚度不宜小于10cm。

  • A、20
  • B、30
  • C、40
  • D、50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