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医学高级)

问答题何谓呼吸运动的化学性调节?

题目
问答题
何谓呼吸运动的化学性调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正常呼吸运动的调节功能。


正确答案:呼吸是由呼吸中枢进行调节。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它们分布于脊髓、延髓、脑桥、间脑、大脑皮质等神经。各部位调节作用不同,延髓和脑桥产生基本正常的节律性呼吸,大脑皮质可随意控制呼吸,如屏气、加快呼吸。

第2题:

何谓呼吸运动的化学性调节?


正确答案:呼吸运动的化学性调节是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氢离子浓度〔H十〕的改变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当血液中PaC02升高,H+升高,PaO2降低时,刺激化学感受器,从而作用于呼吸中枢,引起呼吸运动的加深加快,维持血液中PaO2、PaCO2、〔H+〕相对稳定。其中PaC02在呼吸运动调节过程中有很大作用。

第3题:

呼吸运动调节过程中,( )和( )是产生基本呼吸节律性的部位,大脑皮质可随意控制呼吸运动。


正确答案:延髓;脑桥
延髓;脑桥

第4题:

关于呼吸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肌节律运动受控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
  • B、呼吸中枢的神经细胞群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
  • C、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将刺激呼吸加速
  • D、呼吸运动不受神经性反射调节
  • E、血液中pH值降低,将刺激呼吸加速

正确答案:D

第5题:

简述呼吸的化学性调节重要的生理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1)缺氧:缺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尤其是颈动脉体来实现的。当吸入氧浓度低于16%或动脉氧分压(Pa02)低于60mmHg时出现通气增强,因而这一调节对正常人作用不大,但对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二氧化碳:CO2是维持和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化学因素。CO2对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都有作用,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02的变化尤为敏感。
(3)H+浓度:血液中的H+不易通过逝脑屏障。它对呼吸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所引起。当H+浓度增高时,使呼吸加深加快,反之,呼吸运动受抑制。

第6题:

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
1.肺牵张反射。
2.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3.防御性呼吸反射。

第7题:

关于呼吸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肌节律运动受控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

B.呼吸中枢的神经细胞群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

C.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将刺激呼吸加速

D.呼吸运动不受神经性反射调节

E.血液中pH值降低,将刺激呼吸加速


正确答案:D

第8题:

关于呼吸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肌节律运动受控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

B、呼吸中枢的神经细胞群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

C、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将刺激呼吸加速

D、呼吸运动不受神经性反射调节

E、血液中pH降低,将刺激呼吸加速


参考答案:D

第9题:

何谓“完全的双循环”、“双重呼吸”、“双重调节”?结合鸟类的特征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1、鸟类的心脏分为四腔,分化为二心房二心室。
多氧血和缺氧血在整个心血管系统中完全分流,不再在心脏内相混。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完全是多氧血;右心房和右心室内完全是缺氧血。为完全的双循环。
2、鸟类气囊:
气囊是保证鸟类在飞翔时供应足够氧气的装置,形成了鸟类独特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 
鸟类的呼吸动作:
1)、吸气时,部分空气经中气支管直接进入后气囊(含有丰富氧气),还有一部分进入次级支气管,再入副支气管,在此处的微支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
2)、吸气时,前气囊也扩张,但不接受吸进来的空气,而是接受从肺来的气体。
3)、呼气时,后气囊中的气体(含有丰富氧气)排入肺内。
因此,鸟类无论吸气或呼气时都有新鲜空气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肺内均进行气体交换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3、双重调节:眼球的前巩膜角膜肌能改变角膜的屈度;后巩膜角膜肌能改变水晶体的屈度。因而鸟类眼不仅能改变水晶体的形状以及水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而且还能改变角膜的屈度,称为双重调节。

第10题:

调节心血管运动和呼吸运动的中枢位于()。


正确答案:延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