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职称考试建筑工程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中级)

单选题某6层学生宿舍建筑面积4800m2,7度抗震设防,采用砖砌体(泥水墙)和钢筋混凝土构柱组合墙,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采用卷材防水层,由甲施工单位承包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1:当施工到一层墙体砌筑时,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现场例行检查,发现存在干砖上墙,通缝、砌筑不规范等问题,向施工项目部下发了停工整改通知。事件2:在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时,也存在基层不合格便施工防水层,防水层施工扣件不规范的行为,监理工程均立即进行了制止。 屋面防水工程采用水泥砂浆找平层,其分格缝的纵横间距不宜大于()m。A 6B

题目
单选题
某6层学生宿舍建筑面积4800m2,7度抗震设防,采用砖砌体(泥水墙)和钢筋混凝土构柱组合墙,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采用卷材防水层,由甲施工单位承包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当施工到一层墙体砌筑时,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现场例行检查,发现存在干砖上墙,通缝、砌筑不规范等问题,向施工项目部下发了停工整改通知。 事件2:在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时,也存在基层不合格便施工防水层,防水层施工扣件不规范的行为,监理工程均立即进行了制止。 屋面防水工程采用水泥砂浆找平层,其分格缝的纵横间距不宜大于()m。
A

6

B

7

C

8

D

9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方案初期,某四层砌体结构房屋顶层局部平面布置图如图所示,层高均为3.6m。墙体采用MU10级烧结多孔砖、M5级混合砂浆砌筑。墙厚为240mm。屋面板为预制预应力空心板上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屋面板总厚度为300mm,简支在①轴和②轴墙体上,支承长度为120mm。屋面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2kN/m2,活荷载标准值为0.5kN/m2。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2013年真题]



3.试问,为提高顶层①轴墙体上端的受压承载力,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行?(  )

A、①轴墙体采用网状配筋砖砌体
B、①轴墙体采用砖砌体和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
C、增加屋面板的支承长度
D、提高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至M10

答案:A
解析:
①轴墙体上端仅承受屋面板传来的竖向荷载,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4.2.5条第3款规定,板端支承压力作用点到墙内边的距离为:0.4a0=0.4×120=48mm,距墙中心线的距离为:120-48=72mm。
A项,根据第8.1.1条第1款规定,偏心距e/h=0.3>0.17,不宜采用网状配筋砌体,不可行;
B项,根据第8.2.4条规定,砖砌体和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可大幅度提高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可行;
C项,增加屋面板的支承长度可减小偏心距,提高承载力影响系数Ψ值,可行;
D项,提高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可提高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可行。

第2题:

某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底层框架-抗震墙多层砲体房屋的底层框架柱KZ、砖抗震墙ZQ、钢筋混凝土抗震墙GQ的布置如图1-15所示,底层层高为3.6m。各框架柱KZ的横向侧向刚度均为KKz=4.0x104kN/m;砖抗震墙ZQ(不包括端柱)的侧向刚度为=40.0X104kN/m。地震剪力增大系数η=1.4。

假定,框架柱上下端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均为200kN*m;砖抗震墙的实际截面面积为1.2m2,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fvE为0.2MPa;框架梁的高度为0.6m。试问,由砖抗震墙和两端框架柱组成的组合截面的抗震受剪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50 (B)450 (C)550 (D)650


答案:D
解析:

第3题:

配筋砌体结构由配置钢筋的砌体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是()结构的统称。

A、网状配筋砌体柱

B、水平配筋砌体墙

C、配筋砌块砌体

D、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

E、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合砌体柱(墙)


参考答案:ABCDE

第4题:

某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多层砌体结构住宅,底层某道承重横墙的尺寸和构造柱设置如图所示。墙体采用MU10级烧结多孔砖、M10级混合砂浆砌筑。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40mm×240mm,采用C25混凝土,纵向钢筋为HRB335级4



14,箍筋采用HPB300级Φ6@200。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在该墙顶作用的竖向恒荷载标准值为210kN/m,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传至该墙顶的活荷载标准值为70kN/m,不考虑本层墙体自重。[2012年真题]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



3.以下关于砌体结构的4种观点:
Ⅰ.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Ⅱ.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有组合墙楼层处的钢筋混凝土圈梁高度不宜小于180mm;
Ⅲ.抗震设防时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中部构造柱的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6%;
Ⅳ.网状配筋砖砌体所用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正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

A、Ⅰ、Ⅱ正确,Ⅲ、Ⅳ错误
B、Ⅱ、Ⅲ正确,Ⅰ、Ⅳ错误
C、Ⅲ、Ⅳ正确,Ⅰ、Ⅱ错误
D、Ⅰ、Ⅲ正确,Ⅱ、Ⅳ错误

答案:D
解析:
Ⅰ项,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8.2.9条第3款,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应在纵横墙交接处、墙端部和较大洞口的洞边设置构造柱,其间距不宜大于4m,正确;Ⅱ项,根据第8.2.9条第4款,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应在基础顶面、有组合墙的楼层处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240mm,错误;Ⅲ项,根据第10.2.2条第3款规定,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中部构造柱的纵向钢筋截面总面积的配筋率不小于0.6%,大于1.4%时取1.4%,正确;Ⅳ项,根据第8.1.3条第5款规定,网状配筋砖砌体所用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错误。

第5题:

某24层高层住宅楼,首层层高3.25m,结构总高度66.80m,采用钢筋混凝土全现浇剪力墙结构。底层某矩形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墙体端部约束边缘构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墙体分布钢筋和端部约束边缘构件箍筋采用HRB335级。

1.若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则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  )级。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C
解析: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11.1.3条表11.1.3可知,剪力墙结构、7度设防、丙类建筑、结构总高度66.8m小于80.0m,剪力墙抗震等级应为三级。

第6题:

某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底层框架-抗震墙多层砲体房屋的底层框架柱KZ、砖抗震墙ZQ、钢筋混凝土抗震墙GQ的布置如图1-15所示,底层层高为3.6m。各框架柱KZ的横向侧向刚度均为KKz=4.0x104kN/m;砖抗震墙ZQ(不包括端柱)的侧向刚度为=40.0X104kN/m。地震剪力增大系数η=1.4。

假定,将砖抗震墙ZQ改为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且混凝土抗震墙(包括端柱)的抗侧刚度为250.0x104kN/m,作用于底层顶标高处的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V=1000kN。试问,作用于每个框架柱KZ上的地震剪力设计值Vkz(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4 (B)10 (C)20 (D)30


答案:B
解析:

第7题:

某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多层砌体结构住宅,底层某道承重横墙的尺寸和构造柱设置如图2-11所示。墙体采用MU10级烧结多孔砖、M10级混合砂浆砌筑。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40mm×240mm,采用C25混凝土,纵向钢筋为HRB335级414,箍筋采HPB300Φ6@200。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在该墙顶作用的竖向恒荷载标准值为210kN/m,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传至该墙顶的活荷载标准值为70kN/m,不考虑本层墙体自重。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作答。

以下关于砌体结构的4种观点:
Ⅰ.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Ⅱ.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有组合墙楼层处的钢筋混凝土圈梁高度不宜小于180mm;
Ⅲ.抗震设防时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中部构造柱的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6%;
Ⅳ.网状配筋砖砌体所用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试,针对上述观点正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A)Ⅰ、Ⅱ正确,Ⅲ、Ⅳ错误 (B)II、Ⅲ正确,Ⅰ、Ⅳ错误
(C)Ⅲ、Ⅳ正确,Ⅰ、Ⅱ错误 (D)Ⅰ、Ⅲ正确,II、Ⅳ错误


答案:D
解析:
答案:(D)
解答:Ⅰ.根据《砌规》8. 2. 8条,正确;
Ⅱ.根据《砌规》8. 2. 8条,不正确;
Ⅲ.根据《砌规》10. 3. 2条,正确;
Ⅳ.根据《砌规》8. I. 3条,不正确。故选(D)

第8题:

位于8度地震区某小区内,拟建一批六层住宅,在结构体系的选择上,下列论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

A.不可采用无抗震墙的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
B.可采用砌体墙和钢筋混凝土墙的混合结构
C.不可采用内框架结构
D.底部框架一抗震墙体系中,其底部的抗震墙不应采用砌体抗震墙

答案:B
解析:
由于板柱结构(无抗震墙者)抗震性能较差,北京市建筑设计院1992年出版的《结构专业技术措施》中规定,对于未设抗震墙的板柱结构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地区,层数不能超过四层,房屋总高不能超过16m;7度区为三层及12m,8度区为二层及8m。《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章的适用范围是烧结普通黏土砖、烧结多孔黏土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及材料性能满足要求的烧结砖和蒸压砖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以及底层或底部二层框架一抗震墙和多层的多排柱内框架砖砌体房屋。多层砌体房屋中采用砌体墙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混合承重的结构类型,在建筑方案和结构布置上超出了抗震规范第7章的适用范围,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属于超规范、规程设计。多层内框架结构楼房,虽然内部用钢筋混凝土承重,外围用砖墙承重,但这类房屋底层开间大,空间也大,上层则用轻质隔墙隔成小房间,这样下层整体性和刚性都差,上层则隔墙多,头重脚轻,在7度地震多数会出现轻微破坏,8度地震作用下,可能会出现中等破坏,即房屋承重构件轻微破坏,局部有明显裂缝,个别非承重构件破坏严重,需要修理方可使用。底层框架砌体抗震墙,底层的纵横墙数量较少且平面布置不对称,而上部砖房则纵横墙的间距较密,上部砖房的侧移刚度较底层大得多,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由于底层的抗侧力刚度和极限承载能力相对于第二层薄弱,结构将在底层率先屈服、进入弹塑性状态,并将产生变形集中的现象。底层的率先破坏将危及整个房屋的安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这类房屋的总层数给予了较严格的限制,即6、7度区不宜超过六层,8度区不宜超过五层,9度区不宜超过三层。

第9题:

方案初期,某四层砌体结构房屋顶层局部平面布置图如图1-16所示,层高均为3. 6m。墙体采用MU10级烧结多孔砖、M5级混合砂浆砌筑。墙厚为240mm。屋面板为预制预应力空心板上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屋面板总厚度为300mm,简支在①轴和②轴墙体上,支承长度为120mm。屋面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2kN/m2,活荷载标准值为0.5kN/m2。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

假定,将①轴墙体设计为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成的组合墙。试问,①轴墙体内最少应设置的构造柱数量,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作答。

(A)2 (B)3 (C)5 (D)7


答案:C
解析:
解答:根据《砌规》第8.2.9第3款,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成的组合墙,应在纵横墙交接处、墙端部设置构造柱,其间距不宜大于4m。①轴墙长15m,端部设置2个构造柱,中间至少设置3个构造柱,总的构造柱数量至少为5个,才能满足《砌规》第8.2.9第3款的构造要求。故选(C)。

第10题:

某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总层数四层。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8级。其中一榀框架立面如图4-4所示,托墙梁截面尺寸为300mm×600mm,框架柱截面尺寸均为500mm×500mm,柱、墙均居轴线中。

假定,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墙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配筋小砌块砌体墙,墙厚190mm。抗震构造措施满足规范要求。框架柱上下端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均为165 kN·m,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fvE=0.52MPa。试问,其抗震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220
B.1250
C.1550
D.1640

答案:C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