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单选题武汉失守后,蒋介石集团虽继续抗战,却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这主要是由于()A 日本诱降政策的影响B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壮大C 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立场D 美英对日推行绥靖政策

题目
单选题
武汉失守后,蒋介石集团虽继续抗战,却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这主要是由于()
A

日本诱降政策的影响

B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壮大

C

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立场

D

美英对日推行绥靖政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为什么由内战政策转为主张抗日?


参考答案:

第一,中日民族矛盾不断升温,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蒋介石由内战政策转为主张抗日的客观原因。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在华东华北不断地蚕食,华北事变之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进一步推动了全国抗日民族运动的开展。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开始。面对民族危亡之际,国民党必先进行全面抗日。
第二,中国共产为争取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建立统一的抗日民族战线的努力。从《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中共政策政策的调整,努力争取国共第二合作和建立……..
第三,一二八事变,日本大举进攻中国最富庶的沪宁杭地区,直接威胁到美英在华利益,美英要求蒋介石抗,除此,南京危机,迫使国民政府不得不抗日。
第四,国民党内部主战派以及社会各界爱国人士要求抗战。
第五,西安事变成为蒋介石内战政策转变直接原因。


第2题:

中共在抗战时期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退步”和抗战胜利后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两个口号的共同点在于

A.为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为争取继续同蒋介石集团维持合作
C.尽力争取国内和平,实现民主
D.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中共在抗战时和抗战胜利后提出的两个口号的异同点。
【正确分析】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退步”三大口号,坚决揭露打击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降活动,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抗日。1945年8月24日,毛泽东根据时局变化指出,抗战结束,和平建设阶段开始,中央考虑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次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干扰分析】A选项是1939年三大口号的目的;C、D选项是1945年三大口号的目的。

第3题: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已定,因此谈判是没有必要的。(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

第4题:

抗战胜利后,面对蒋介石的邀请,毛泽东没有去重庆参加谈判,去的是周恩来。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抗战爆发后,战时中国的航空中心是()。

  • A、上海
  • B、武汉
  • C、昆明
  • D、重庆

正确答案:D

第6题: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全面抗战

D.战略反攻阶段


参考答案:A

第7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作战方针,对国民党采用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办法,结果出现()。

  • A、太原,徐州等地相继失守,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 B、武汉,广州被日军占领,中国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
  • C、汪精卫叛国投敌,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 D、蒋介石出卖上海抗战成果,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正确答案:C

第8题:

南方旱土淹水后,磷的有效性(),这主要是由于土壤()态磷的释放。


参考答案:增大 难溶性

第9题:

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下列关于抗战防御阶段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是主战场
  • B、蒋介石集团口头上抗战,行动上妥协
  • C、日本用主要兵力进攻敌后根据地
  • D、蒋介石组织正面会战,力图争取时间,坚持抗战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