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问答题简述梁启超教育思想的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梁启超教育思想的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高度重视师范教育”是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之一。()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在教育思想上的共 同点。


答案:
解析:
其共同点有:①论教育作用、目的:重视教育作用,认为教育兴衰维系国家的前途命 运,倡导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经世致用 的人才。②主张废除八股取士,改革科举制度。 兴办学校,建立资产阶级的教育制度,以新的学 校体系代替科举制度。③重视学龄前教育,主张 为孩子办新式学校,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合乎儿 童年龄特征,同时涵盖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 育。④要求解放妇女,主张男女教育平等,倡导 妇女教育。⑤设立师范学堂,发展师范教育,培 养急需师资。⑥提倡“西学”,学习西方的自然科 学和社会科学,认为“以治西学为当务之急”。

第3题:

简述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教育目的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即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1)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观点。
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性是美好的,并且是永恒不变的,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就是培育人性,使美好的人性得以展示和发挥。无论在何时何地,人性依然如故,教育亦依然如故。人文主义者主张,理性是人的最高价值,这种理性是指价值理性,而非工具理性和科学理性。
(2)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观点。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观。它是伴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科学功能的日益显现而产生的。20世纪以来持这种教育目的观的教育哲学流派主要有实用主义教育和学科结构主义教育。
(3)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观点。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科学人文主义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道,它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方向和目的。科学人文的最高目的是在科学和人文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中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解放。

第4题:

简述DBAE美术教育的思想的特点。
1.美术教育的内容包括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作为美术教学内容的完整统一;
2.强调对经典艺术作品的学习和研究;
3.教学内的编排应该有简入繁、循序渐进,并以各领域的专业表现为教学目标;
4.强调教学时应有书面课程设计,并进行系统性教学。

第5题: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主要从以下六点回答。(1)“开民智”“伸民权”的教育作用。(2)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3)论学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确定学制的不同阶段和年限是近代西方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系统介绍和倡导这一理论的人。(4)师范教育:《变法通议·论师范》,首次以专文论述师范教育,最早提出设立师范学校。(5)女子教育:《变法通议·论女学》,经正女学的筹办。(6)儿童教育:《变法通议·论幼学》,比较中西,建议中国应从编写儿童教学用书人手对儿童教育进行改革。

第6题:

简述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


答案:
解析:
(1)教育是改变中国落后状况、救亡图存的基础,国势强弱取决于人民的受教育程度。教育具有民主肩蒙的内涵,为“兴民权”而“开民智”,而教育是“开民智”的必然途径。 (2)国家应实施国民教育,教育应以“制造国民”为宗旨。国民教育包括德、智、体三个方面。理想国民必须具备新道德、新精神、新品质,如国家意识、权利意识、政治能力、冒险精神,以及自由、自治、自尊、尚武、合群、生利、毅力等。

第7题:

试评述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梁启超是清末维新变法时期极其重要的领导人物,其教育思想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针对中国当时的现状,梁启超认为国势的强弱随人民的教育程度而转移,并明确地将“开民智”与“伸民权”联系起来,为“伸民权”而“开民智”,权生于智,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专制与愚民、民主与科学的内在联系。他的“开民智”实具有科学与民主启蒙的内涵。后来梁启超觉察到“民智”和“民权”并不能画等号,教育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权利”意识,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奴隶性,因此他提出教育应该有宗旨。可见他对当时中国社会问题的剖析比较深刻,也是极为注重教育的作用。
(2)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梁启超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新民,他所定义的新民必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新的特性和品质,诸如国家思想、权利思想、政治能力、冒险精神以及公德、私德、自由、自治、自尊、尚武、合群、生利、民气、毅力等。可以看出这种新民正是具有资产阶级政治信仰、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和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的新国民,因而梁启超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具有资产阶级品质的新型国民。
(3)论学制。梁启超借鉴西方心理学研究成果中的年龄与身心发展的关系理论,列出了一份《教育期区分表》,将受教育者划分为5岁以下(幼儿期——家庭教育与幼稚园期),6~13岁(儿童期——小学校期),14~21岁(少年期——中学校期),22~25岁(成人期——大学校期)四个年龄阶段,分别介绍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智、情、意、自观力(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基本特征。
(4)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梁启超于1896年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次以专文论述师范教育。在文章中,梁启超对新旧学堂中的教师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当时府州县学、书院和蒙馆等传统学校的教师都是一些不通六艺、不读四史的人,更不了解西学的基本情况。中国急需普遍设立中、西学兼习的新式学堂,但不能依靠这些人,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设立师范学校,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
重视女子教育也是梁启超维新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他在《变法通议·论女学》中,系统论述了女子教育问题,从女子自养自立、成才成德、教育子女、实施文明胎教等方面揭示了女子教育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指出接受教育是女子的天赋权利,也是男女平等的保障,中国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女性这一巨大的人才资源。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论幼学》中,倡导对中国儿童教育进行改革。通过对中、西儿童教育的比较,他指出西人强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而在中国则与之相反;西人重视理解,而在中国注重识记;西人注意直观教学,实物教学,而在中国只注重言语文字。他建议中国应从编写儿童教学用书入手对儿童教育进行改革。
总的说来,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代表的是时代发展的一种方向,他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企图以教育改变国家的命运,“开民智”进而“伸民权”,这一点具有进步意义,体现了它自身资产阶级的革命性;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和资产阶级固有的妥协本性,粱启超无法认识到改变中国社会的根本途径,企图借封建统治阶级的力量进行改良救国,是不可能的,因而其教育主张很多不能彻底实现,但其中的意识和趋向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尤其是在教育公平、女子教育和向西方学习方面,梁启超有很多思想是值得褒奖的。

第8题:

近代教育中,“男女同权”教育思想是()提出的

A.梁启超

B.康有为


参考答案:B

第9题: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在教育思想上的 主要特点。


答案:
解析:
其主要特点有: (1)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兴衰维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倡导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2)主张废除八股取士,改革科举制度。兴办学校,建立资产阶级的教育制度,以新的学校体系代替科举制度。 (3)重视学龄前教育,主张为孩子办新式学校,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合乎儿童年龄特征,同时涵盖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4)要求解放妇女,主张男女教育平等,倡导妇女教育。(5)设立师范学堂,发展师范教育,培养急需师资。(6)提倡“西学”,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认为“以治西学为当务之急”。

第10题:

简述民国期间教育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1)以当时的政府法令为准绳。国民党政府颁布的教育法令、教育政策贯穿全书,并成为教育管理的理论依据。
(2)提倡教育管理的专业化。把教育管理当作一种专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内部的各种管理人员要进行专业分工,并进行岗位培训才能上任。
(3)提倡教育管理的科学化。一是应当对教育管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专业工作分析,合理、有效地配置人、财、物等管理资源,以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强调教育管理的科学程序。教育行政管理中的各项事务,如学校建设、课程设置、学籍管理、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都要经过专家的论证,按照科学程序进行和实施。
(4)提倡教育管理的民主化。一是教师和学生都有权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反对专制和独裁式管理;二是重视学校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形成和谐的管理氛围。三是强调校风、校训的建设,以增强教育管理的凝聚力。
书中体现了学者们对教育管理的理想化追求,并不是民国期间教育管理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