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判断题西周对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进行区别对待,分别减轻或加重处罚,所谓“惟终”与“非终”就是指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A 对B 错

题目
判断题
西周对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进行区别对待,分别减轻或加重处罚,所谓“惟终”与“非终”就是指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存在于()过程中。

A.直接故意犯罪

B.故意犯罪

C.过失犯罪

D.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参考答案:A

第2题:

西周时期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故意称为( )。

A.端

B.不端

C.眚

D.非眚


正确答案:D
解析:《尚书.康诰》记载:“敬明乃罚。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其中“非眚”意思是故意。选项A不正确,故意,在秦简中称“端”。《法律答问》载:“甲告乙盗牛若贼伤人,今乙不盗牛、不伤人,问甲可(何)论?端为;为诬人;不端,为告不审。”选项B不正确,秦简中称“不端?是指过失。选项C不正确,眚是指过失,意思是有人犯了大罪,但是由于过失或偶犯,也可不杀。

第3题:

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 )。

A.非眚与眚

B.非终与惟终

C.误与故

D.不端与端为


正确答案:A
解析:《尚书康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及有大罪,非终,及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根据这条规定,“眚”和“非眚”为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凡属故意犯罪,即使罪行较小,也要从严惩处,如属过失犯罪,虽然罪行比较严重,但却可以从轻给予减刑处治。

第4题:

已满()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A、60
  • B、65
  • C、70 
  • D、75

正确答案:D

第5题:

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  )。
A.非眚与眚
B.非终与惟终
C.误与故
D.端为和不端


答案:A
解析:
解析:西周将故意和过失区分为眚和非眚,将惯犯和偶犯区分为惟终和非终;汉朝将故意和过失区分为故与误;秦朝将故意和过失区分为端为和不端。

第6题:

盗窃罪属于( )。

A.故意和过失犯罪

B.过失犯罪

C.故意犯罪

D.故意或过失犯罪


正确答案:C

第7题:

已满七十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8题:

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 )。

A.非眚与眚

B.非终与唯终

C.误与故

D.不端与端为


正确答案:A
解析: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非眚与眚,过失为眚,故意为非眚。非终与唯终是指偶犯与惯犯。不端与端为是秦代对过失与故意的区别。

第9题:

已满()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75

第10题:

比较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心理的不同。


正确答案: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不同点:从法学角度看:
(1)社会危害性比较上,故意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大;
(2)犯罪的主体和主观方面二者有所不同;
(3)犯罪的客体和客观方面二者有所不同;
(4)刑事责任的比较上,过失犯罪要轻。从心理学上看:心理结构的内容和形式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心理机制不同。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