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单选题唐朝每个丁的租是:()A 2石B 5石C 10石D 20石

题目
单选题
唐朝每个丁的租是:()
A

2石

B

5石

C

10石

D

20石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唐朝两税法的基本原则是()。

A.量地计丁

B.量入制出

C.夏秋计征

D.量出制入


参考答案:D

第2题: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盛世”。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文景之治—汉朝
B.武丁盛世—商朝
C.康乾盛世—清朝
D.开皇之治—唐朝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史。
第二步,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创的局面。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发展生产,又攻灭了陈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同时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所以史学家称之为“开皇之治”

第3题:

唐朝租调法


参考答案:

唐朝租庸调法规定,受田男子每年向国家缴纳谷物二石,叫做“租”,(1分)约绢二丈、锦三两、叫做“调”,(1分)壮年男子每年服徭役20夭,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代役,叫做“庸”。(2分)唐初赋役比前代有所减轻,特别是纳绢代役的规定,保证了农时,有利农业的发展(1分)


第4题:

唐朝的税收制度实行的是租庸调制,请解释“租”“庸”“调”的含义。


正确答案: 授田者每年纳粟两石,叫做“租”;
根据其地方出产情形,或纳绢、绫、绘各二丈,绵二两,或纳布二丈四尺,麻三斤,叫做“调”;力役每年二十日,逢闰年加二日,不役者每日折纳绢三尺,叫做“庸”。

第5题:

丁西林的独幕剧(),通过租与不租的矛盾冲突,赞美了无产无势者的机智勇敢、相互同情、联合斗争的精神。


正确答案:《压迫》

第6题:

唐朝后期实行的赋税制度是(  )

A.两税法
B.一条鞭法
C.摊丁入亩
D.租庸调制

答案:A
解析:
两税法是唐代后期的经济制度,正确选项是A项。唐前期的赋税制度是租庸调制,一条鞭法是明代实行的制度,摊丁人亩是清朝实行的制度。有关两税法的背景和内容也需掌握。唐朝后期,由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破坏,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新的赋税制度——两税法。内容是按照户等分夏、秋两次征税,将租庸调折钱并入两税征收。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税制改革。

第7题:

关于寻租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要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就存在寻租的可能
B、寻租是人类社会采用分工以提升生产效率时无法回避的风险
C、监督环节同样可能存在寻租现象
D、监督可以控制委托代理带来的寻租行为,因此监督环节不会存在寻租现象

答案:D
解析:
委托代理关系是造成双方当事人存在信息不对称、目的不一致的根本原因,好的制度设计可以减轻信息不对称、目的不一致的程度,却无法改变委托代理关系是两个主体而非一个主体的根本特征。因此,只要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就存在寻租的可能,换句话说寻租是人类社会采用分工以提升生产效率时无法回避的风险。很多组织倾向于以加强监督来控制委托代理带来的寻租行为,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监督本身也构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即利益主体与监督部门构成了新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监督环节同样可能存在寻租现象。

第8题:

唐朝每个丁的租是:()

A.2石

B.5石

C.10石

D.20石


参考答案:A

第9题:

下列属于有形动产租赁的是()。

  • A、远洋运输的光租业务
  • B、航空运输的湿租业务
  • C、远洋运输的程租
  • D、远洋运输的期租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材料一:赋税之法,每丁岁纳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绢二丈,布则加五分之一;岁役二旬,若不役,由收其庸。 材料二: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役悉省。 材料三: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 概括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征税标准。


正确答案: 材料一,是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材料二与材料三,是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