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填空题李叔同填词歌曲有《春景》《送别》《西湖》等,也有少量创作歌曲,如《春游》《留别》《早秋》等,其中()是一首三部合唱曲,也是现在见到的我国最早的一首合唱曲。

题目
填空题
李叔同填词歌曲有《春景》《送别》《西湖》等,也有少量创作歌曲,如《春游》《留别》《早秋》等,其中()是一首三部合唱曲,也是现在见到的我国最早的一首合唱曲。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春游》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学堂乐歌大多选取日本和欧美的歌曲旋律填词而成。下列由我国音乐家自创的学堂乐歌是( )。


A.沈心工《竹马》
B.李叔同《送别》
C.李叔同《春游》
D.沈心工《体操——兵操》

答案:C
解析:
本题中涉及到中国近代音乐史中学堂乐歌时期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并对相关的学堂乐歌时期音乐的特点也有所考查。

A项:《竹马》由沈心工填词。这是一首短小简练、易唱易记的学堂乐歌,1911年沈心工采用民间流行的《马队喇叭调》的音乐素材写成的。全曲歌词浅显易懂、意味深长,曲调结构简单,旋律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儿童特点,是《沈心工新编儿童歌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歌曲。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春游》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三声部声乐作品,也是中国作曲家运用西洋作曲技法进行多声部音乐创作的最早探索。与题干相符,当选。

D 项:沈心工编写出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乐歌之一《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2题:

歌曲《送别》是()词。

  • A、聂耳
  • B、李叔同
  • C、田汉
  • D、刘天华

正确答案:B

第3题:

下谱例中的作品是(  )根据美国歌曲《旅愁》的曲调填词而成。


A.曾志忞
B.沈心工
C.李叔同
D.萧友梅

答案:C
解析:
该作品名为《送别》,是李叔同根据美国歌曲《旅愁》的曲调填词而成,是当代骊歌的典型代表。曾志忞、沈心工与李叔同均为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萧友梅为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作有歌曲《问》《五四纪念爱国歌》等。

第4题:

我国近代最早一首三部合唱曲是()

  • A、赵元任《春游》
  • B、李叔同《春游》
  • C、赵元任《海韵》
  • D、李叔同《海韵》

正确答案:B

第5题:

歌曲《梦到家和故乡》被李叔同重新填词后,歌名改为()。


正确答案:《送别》

第6题: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是近代文人李叔同(弘一法师)创作的《送别》里的歌词,其实《送别》的曲子原是美国歌曲作者奥德威所作,日本歌曲作者也曾根据它的旋律填写了歌曲《旅愁》。上述材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B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逐渐趋同

C不同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D艺术家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归属感


A
不同国家的歌曲创造者引用同一歌词或旋律,这说明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有共同之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文化是世界的,A说法正确;B“逐渐趋同”意味着走向一致,违背了文化多样性原则;C强调不同民族文化的个性,与题意不符;D与材料内容不符。

第7题:

中国的多声部合唱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李叔同的三部合唱《春游》。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艺术歌曲《问》的曲作者是( )。

A.黄自
B.箫友梅
C.赵元任
D.李叔同

答案:B
解析:
萧友梅,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是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为中国20世纪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独唱歌曲《问》是他的著名音乐作品,词作者易韦斋,整首歌曲表现了游子独自徘徊的情思和对家国沦丧、山河破碎的忧愁。

第9题:

歌曲《梦到家和故乡》被李叔同重新填词后,歌名该为()

  • A、《旅愁》
  • B、《乡愁》
  • C、《送别》
  • D、《离别》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歌曲《问》的曲作者是()

  • A、黄自
  • B、萧友梅
  • C、李叔同
  • D、沈心工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