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问答题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为了赔偿日本商人在战争中工厂的损失,清政府接受日本提出的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屈辱条件,清政府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宣告结束。以上表述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题目
问答题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为了赔偿日本商人在战争中工厂的损失,清政府接受日本提出的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屈辱条件,清政府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宣告结束。以上表述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错误;
理由:甲午战争结束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才规定,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闭关锁国政策宣告结束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正确答案:B

第2题:

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强行夺走了()和()


正确答案:《马关条约》;台湾;澎湖列岛

第3题: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为了赔偿日本商人在战争中工厂的损失,清政府接受日本提出的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屈辱条件,清政府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宣告结束。以上表述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错误;
理由:甲午战争结束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才规定,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闭关锁国政策宣告结束


第4题: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担任日本首相的是()


正确答案:伊藤博文

第5题:

清政府被迫在台湾开放通商口岸是在()

  • A、鸦片战争中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 C、甲午中日战争中
  • D、中法战争中

正确答案:B

第6题:

1895年,日本以清政府出兵为由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

  • A、朝鲜
  • B、越南
  • C、印度
  • D、缅甸

正确答案:A

第7题:

()年,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马关条约》。


正确答案:1895

第8题: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清政府与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给日本。

A.辽东半岛
B.澎湖列岛
C.香港岛
D.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

答案:A,B,D
解析: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1842年8月中英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

第9题:

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清军战斗力不强
  • 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 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 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正确答案:D

第10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正确答案: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度半封建社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