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名词解释题洋务教育

题目
名词解释题
洋务教育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是鸦片战争后的清代教育,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的教育,包括洋务学堂和留学教育,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教育总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封建传统教育制度的首次改革尝试,是中国新教育的胚胎,传播了西学,培养了新式人才,但盲目模仿外国。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洋务教育派主张培养的洋务人才。()

A.“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思想自由

C.尚自然

D.展个性


正确答案:A

第2题:

洋务教育的性质是资本主义教育。()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洋务教育派主张培养()的洋务人才。

A、展个性

B、尚自然

C、“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D、思想自由


参考答案:C

第4题:

从教育目标和改革措施上比较分析中国洋务教育和日本维新的教育改革。


正确答案: (一)在教育目标方面,中国的洋务教育属于清政府的洋务运动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说是清政府为了保巩固封建统治而采取的改良措施,这种措施是表面的学习,并非实质的革命,其教育目标是培养清政府所需要的技术人员。而日本明治维新从根本上废除封建教育体制,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新体制,因此,其维新教育革命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新体制培养治理国家的人才,这与中国的洋务教育培养人才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二)改革措施的对比。明治维新,其中包括对教育的改革。主要内容有:加强国家对教育的管理,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1871年,日本设立了文部省,主管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1872年颁布《学制令》,在确立教育领导制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的学校教育体制。这一时期日本学制的改革,为建立近代的学校制度奠定了基础,但职业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聘请西方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教师来日工作,并且派遣大量的留学生出国深造;大力发展示范教育,培养师资。另外,大力发展高等教育。1877年建成东京大学;在确立教育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的学校教育体制。

第5题:

试从指导思想和改革措施两方面比较中国洋务教育与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


答案:
解析:
(1)指导思想的异同:
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文明开化”与“和魂洋才”。
相同点:都重视引进和兴办西式近代教育,又希望不丢掉本国文化传统的根本。
不同点:洋务教育旨在保留封建教育的同时,兴办西式近代教育;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以否定封建教育为前提,兴办西式近代教育。
(2)改革措施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采用了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措施。②都聘请洋教员执教、办理西式近代学校。
不同点:①洋务教育未能使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同步进行;明治维新则使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同步进行。②洋务教育只是当时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小部分,且主要集中于专门教育:明治维新则对教育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改革,涉及各级各类教育。③兴办洋务教育的主体是部分具有危机和开放意识的官员,未能获得全国统一教育领导机构的有力支持,力量薄弱;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确立了以文部省为首的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是通过政府动员全国力量进行的,力量强大。

第6题: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兴办近代教育事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编练新式陆海军及其他洋务活动


参考答案:ABCD

第7题:

洋务运动掀起的洋务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作用不大。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自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和受农民革命运动冲击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两派——顽固派与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出于“自强”目的,中国进行了近代第一次社会和政治改革,即洋务运动,其基本内容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自强”到“求富”,洋务教育从此起步。洋务教育以学习西方为追求,包括举办学堂、派遣留学生和教育观念的部分转变等方面,中国近代教育由此开端。洋务学堂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方言学堂,也就是外国语学堂,主要有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63年设上海方言馆,1864年广州同文馆等,以学习外国语为主,主要培养翻译人员。第二类,军事学堂,主要有1866年福州福政局附设船政学堂,训练水师人才,1881年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等,这些学校培养能使用洋枪、洋炮的士兵和军官。第三类,技术学堂,1865年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附设机械学堂,1866年福州福政学堂训练制造及驾驶轮船的人等,培养会使用、维修洋机器的人员和一些通讯人员。洋务学堂的兴办、幼童留美,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中国展开了全面向西方学习的高潮,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步。因此,抹杀洋务教育的历史作用是错误的。

第8题:

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正确答案:√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第9题: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
A.“废科举,兴洋务”
B.“办洋务,兴学堂”
C.“废科举,兴学堂”
D.“废私塾,兴学堂”


答案:C
解析:
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堂”是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故选C。

第10题:

中国近代教育始于洋务运动时期。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