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问答题试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题目
问答题
试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阐述英国较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英国较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有以下几条主要原因:
(1)英国的封建势力相对软弱,它经历的时间较短,直至十一、十二世纪才最后确立。封建专制制度也相对软弱,都强王朝时期(1485—1603年)才确立专制制度。英国无常备军,无权力很集中的官僚机构。英国国王的权力比法国国王的权力差得多,特别是没有收税权。另外,英国中世纪史上曾发生过贵族混战,封建制削弱。这些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资本主义很早渗入到农业中,特别是15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促进了近代英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圈地运动无情地破坏了传统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使生产者农民与生产资料土地分离,使英国农村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过渡到农业资本家对农业工人的剥削,土地与市场联系起来,直接被纳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英国农村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向导。
(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居于统治地位的贵族阶级一分为二,除旧贵族外,出现了新贵族。这些人地位是资产阶级的,又有贵族身份,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他们与工场主、商人等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志趣相投,在政治上结成联盟,一致反对封建王党。英国农民受到圈地运动的影响,陷入急剧的两极分化之中。贵族的分裂和农民的分化以及乡绅的崛起,瓦解了英国封建社会的根基,为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深厚的阶级基础。
(4)革命前的英国尚未出现成熟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革命的思想动力主要来自清教。清教提倡个人独立判断,反对轻信盲从。清教徒们自认为是上帝的选民,“自觉负有作为一个历史上进步阶级来从事革命斗争的使命”,并决心为此而献身。革命前和革命中,清教是很重要的手段,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水平较低,还没有创立一个完备的资产阶级学说,只好举起宗教的旗帜,作为组织手段。另外,下层群众中也有强烈的宗教情绪。
(5)英国特有的议会传统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前两任国王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和查理一世(1625—1649年)不断加强专制统治,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日趋尖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的传统权力,以议会反对派的形式,展开了反封建王权的斗争。1628年他们提出“权利请愿书”,并要求在税收等问题上限制国王。1629年,查理一世下令解散议会,英国开始了长达11年无议会统治的时期。议会同国王的斗争,实质是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权的表现。

第2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英国的执政者并且最后被处死的国王是()

  • A、查理一世
  • B、查理二世
  • C、詹姆士六世
  • D、詹姆士一世

正确答案:A

第3题:

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作用。(13分)


正确答案:


第4题:

攻占巴士底狱的消息传到凡尔赛时,路易十六惊呼:“什么!这是叛乱!”他身边的一个近臣却说:“不,陛下,这是革命!”这段对话的历史背景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 B、法国大革命爆发
  • C、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 D、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正确答案:B

第5题:

因为()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英国1640年爆发(),革命的重要领导人物是(),1689年议会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正确答案:斯图亚特;资产阶级革命;克伦威尔;权利法案

第6题:

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 A、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 B、1649年英国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C、都铎王朝的专制统治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 D、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正确答案:C

第7题:

英国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统治期间。

  • A、伊丽莎白一世
  • B、詹姆士一世
  • C、查理一世
  • D、查理二世

正确答案:C

第8题:

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参考答案:

⑴《凡尔赛条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早在巴黎和会之前,法国、英国和美国已经表明了对和会的不同目的。法国因深受战争伤害及对历史上德国数次对法国的侵略主张严惩并尽可能的削弱德国,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大量的赔款,七分之一的土地,十分之一的人口全部失去了,列宁把它叫对德国进行敲骨裂髓的盘剥。这样,德国的社会矛盾就非常尖锐,非常大。英国出于传统的政策考虑希望能保持一个相对强大并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的德国以保持欧陆均势;美国则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能保证长久和平的体系并从该体系中获益,同时主张德国进行战争赔偿。
三个主要的协约国的目的是不相同甚至存在矛盾的,虽然三国都做出了让步最终达成了一致,但结果是各方都做出了妥协但却没有任何一方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德国没有被彻底削弱也没有得到安抚,这个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
⑵经济危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二战的爆发有其社会根源,那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的矛盾,经济危机是二次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明显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并逐渐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因为经济危机爆发使得各个列强拼命瓜分殖民地,输出商品,而德国受《凡尔赛条约》限制,不能发展军备,又没有殖民地,国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是希特勒的宣传和纳粹特点,使得德国民众和统治者资产阶级地主们都选择了希特勒。
⑶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法西斯政权的迅速崛起
德、日法西斯上台,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对外侵略扩张。
意大利法西斯党1922年10月上台后,为建立横跨地中海、红海和巴尔干地区的“大意大利帝国”,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于1931年征服利比亚,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伙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元首希特勒是“国家社会主义”、反犹太主义、泛日耳曼民族主义、建立德意志第三帝国(DrittesReich)的信奉者。1923年11月8号,希特勒发动了啤酒馆暴动,虽然是以失败告终,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借此写成了《我的奋斗》这本书,宣扬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希特勒在他这本书说,必须同法国一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德国与法国的矛盾,提高德国的国家地位;第二个就是未来的生存观。德国未来的生存空间,生存空间是在东方,就是东欧地区。他说德国必须再次沿着古代条顿骑士团的道路向俄国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德国于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有关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增加军费,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公开扩军;1936年3月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派兵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同年10月与意大利签订《德意轴心协定》,结成柏林-罗马轴心。德、意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1927年6~7月,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确定先夺“满蒙”,后取中国,进而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总方针。1931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1933年3月退出国际联盟。1936年3月标志日本法西斯政权确立的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后,于8月在五相会议上确立保证其东亚大陆地位以及向南洋扩张的战略目标,把中、苏、美、英等列为假想敌国。日本成为远东战争策源地。1936年11月25日,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该协定,法西斯侵略集团初步形成。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签订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见《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20世纪30年代德、日、意先后发动的局部战争,是它们走向世界大战的重要步骤。
⑷“绥靖政策”的鼓动
“绥靖政策”一般的解释是:西方列强为防止战火烧到自己头上,以牺牲弱小国家为代价换取自身的苟安。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悍然撕毁《凡尔赛和约》,3.5万德军奉命进入了莱茵非军事区。当时的德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与驻扎在莱茵河对岸的法军有很大差距,但法国政府在希特勒的挑战面前畏缩不前,英国政府又采取“超然”态度,希特勒挑战《凡尔赛和约》的第一个动作得逞了。随后,德军入侵奥地利的整个过程进行得出奇的顺利,使希特勒摸透了“绥靖主义”者的底牌。而《慕尼黑协定》中有关德与捷克斯洛伐克的不作为更是“绥靖主义”直接体现,但这种不作为的“绥靖政策”的苦果终于砸到了绥靖者自己的头上,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被迫仓促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第9题: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间是?


正确答案: 1789年7月14日

第10题:

试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较早发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1)英国资产阶级改革成功的经济根源。
(2)新阶级的产生和宗教斗争。
(3)英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殊性。
(4)革命的领导者具有软弱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