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名词解释题西夏

题目
名词解释题
西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澶渊之盟的签约双方是()。


A.辽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南宋与金

答案:B
解析:
l004年,辽军大举南侵,逼近东京。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真宗到达前线,宋军士气大振,大挫辽军锐气。于是,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第2题:

1038年,西夏正式建国,国号是(  )

A.西夏
B.党项国
C.大党项
D.大夏

答案:D
解析:
李元昊在公元1038年10月11日,称帝建国,国号“大夏”。又因其在西方,故宋人称之为“西夏”。因此。正确答案是D。

第3题:

澶渊之盟发生在()之间。

A.辽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北宋和吐蕃


参考答案:B

第4题:

西夏文书及西夏文书


正确答案: (1)西夏文是我国古代西夏党项羌族使用的文字。11世纪西夏主李元昊称帝,在广运三年(1036年)颁布西夏文,并命野利仁荣加以演绎,曾在西夏境内与汉文同时流行。西夏国灭亡(1227年)后,西夏党项后裔仍有人使用,此后逐渐湮没,成为“西夏文之谜”。1898年法国人德维亚首次考订西夏碑正面为西夏文。
(2)1908年,在我国黑城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出土了多种西夏、藏、蒙古、汉文的文书。其中有一本书称《番汉合时掌中珠》,此书为西夏文—汉文双解的字典,此书讲解了西夏文的构造、文字和文意。最先将西夏碑文译成汉文的是中国学者罗福成,他在1932年发表了《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一文,将西夏文译成汉文。
(3)20世纪初,俄人科兹洛夫、英人斯坦因先后在黑城盗掘;30年代前后,中瑞(典)联合西北科学考察团来此考察和发掘;建国后,甘肃、内蒙古文物部门,多次在这里调查和发掘。上述各方,每次调查和发掘,均有所获,而科兹洛夫的发掘,所获文物最多,特别是西夏文文书,还有汉文、藏文、回鹘文、突厥文和波斯文的文书。其中,世俗文献重要的有:汉籍西夏文译本《孟子》、《论语》、《孝经》、《孙子兵法三注》、《类林》等;字典和语音表《番汉合时掌中珠》、《文海》、《音同》、《五声切韵》等;西夏文学原著《西夏诗集》、《新集慈考记》、《圣立义海》、《贤智集》、《新集锦合辞》等。

第5题:

西夏王陵


正确答案: 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着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第6题:

西夏陵是我国现存最大的西夏文化遗址,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答案:对
解析:

第7题:

西夏


正确答案: 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西夏属于番汉联合政治,以党项族为主导,汉族与其他族群为辅。制度由番汉两元政治逐渐变成一元化的汉法制度。漠北的蒙古国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后拆散金夏同盟,让西夏与金朝自相残杀。西夏内部也多次发生弑君、内乱之事,经济也因战争而趋于崩溃。最后于公元1227年亡于蒙古。

第8题:

征服西夏以后,蒙古牧民从西夏人那里学会了驯养()的技术。


参考答案:骆驼

第9题:

西夏是()族建立的国家。


正确答案:党项

第10题:

简述西夏文及西夏文文书


正确答案: 西夏文是我国古代西夏党项羌族使用的文字。11世纪西夏主李元昊称帝,在广运三年(1036年)颁布西夏文,并命野利仁荣加以演绎,曾在西夏境内与汉文同时流行。西夏国灭亡(1227年)后,西夏党项后裔仍有人使用,此后逐渐湮没,成为“西夏文之谜”。1898年法国人德维亚首次考订西夏碑正面为西夏文。1908年,在我国黑城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出土了多种西夏、藏、蒙古、汉文的文书。其中有一本书称《番汉合时掌中珠》,此书为西夏文—汉文双解的字典,此书讲解了西夏文的构造、文字和文意。最先将西夏碑文译成汉文的是中国学者罗福成,他在1932年发表了《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一文,将西夏文译成汉文。
20世纪初,俄人科兹洛夫、英人斯坦因先后在黑城盗掘;30年代前后,中瑞(典)联合西北科学考察团来此考察和发掘;建国后,甘肃、内蒙古文物部门,多次在这里调查和发掘。上述各方,每次调查和发掘,均有所获,而科兹洛夫的发掘,所获文物最多,特别是西夏文文书,还有汉文、藏文、回鹘文、突厥文和波斯文的文书。其中,世俗文献重要的有:汉籍西夏文译本《孟子》、《论语》、《孝经》、《孙子兵法三注》等;字典和语音表《番汉合时掌中珠》、《文海》、《音同》、等;西夏文学原著《西夏诗集》等。《音同》,是用西夏文编写的一部依声检字的“同音字典”,刊于夏崇宗乾顺正德六年(1132年),它按汉籍《广韵》排列,按语音相同的原则排列,共收六千多个西夏文字,是研究西夏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宝贵资料。分两版,第一版在公元1132年刊印,第二版是在公元1176年刊印,为第一版的校订本。1976
年甘肃考古局考古时发现。《文海》是一部大型西夏文韵书,编纂体例上兼有汉文《说文解字》和《广韵》的长处。每一字条下有三部分注释:先以四字解释文字构成,次以较多的字解释字义,最后以反切注音。西夏墓葬的类型主要有火葬、土葬和舍利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