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问答题简述历史时期中国人口分布的变迁。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历史时期中国人口分布的变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中国植被变迁趋势?


参考答案:(一)在地带性总体格局不变的条件下,植被呈现不同程度的地域性变化。由于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历史时期植被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十分明显,即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际,呈现森林—草原—荒漠依次过渡的景观,从北至南,森林依次演变为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二)在历史时期发展过程中各地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特别是人为活动的影响,其植被类型也随着不断发展和变迁。总的趋势是栽培植被的不断扩展和天然植被的逐渐缩小。
(三)生物分布界线的推移,历史时期以来,我国气候曾经发生过多次波动,随之气候位置也出现相应的南北摆动,这必然会影响到动植物分布界线和农作物的种植制度。

第2题:

气候变迁对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和迁移的影响是()

  • A、黄河流域人口大增
  • B、人口向边疆地区迁移
  • C、人口向南方迁移
  • D、人口向山区迁移

正确答案:C

第3题:

简述历史时期中国海岸演变的趋势。


参考答案:

中国的基岩海岸有变化,但总的看来变化并不太大,变化大的主要是低(平原)海岸。低海岸的变化与河流的来沙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使中国几千年来低海岸发生了大量变化,而且我们也可结合天津、上海的成陆以及珠江三角洲的演变讲述其变化。
辽河三角洲与营口变迁:苏北海岸推移与盐城的变迁珠江三角洲:原为一浅海湾,成陆已有1万多年历史,而广州正处在这三角洲上,距今5000年左右,珠江溺谷型海湾已经形成。
渤海湾:主要是受黄河,滦河口的影响,过去黄河在此流入渤海,一般入海口往往发育成三角洲,海岸线外伸为泥质海岸,而黄河改道后,往往又演变为侵蚀性海岸。


第4题:

简述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总的趋势。


正确答案: 从我国温暖和寒冷气候交替变迁情况来看,历史时期气候波动总的趋势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从生物分布的变化上可以反映出这个趋势。
一、全新世大暖期,又称大西洋期,即距今8000年至5000年左右的温暖期,为冰后期的最适期。
二、约公元前3000—公元前1100年的温暖时期。
三、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8世纪中叶的西周时期,气温有所下降,是中国我国气候在长达几百年的第一温暖期之后,进入了第一个短暂的寒冷期。
四、春秋、战国、秦、西汉时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我国气候又转入第二个温暖期。气温比现在要高1.5℃左右。
五、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东汉、三国到六朝时代,我国气候又转入第二个寒冷期,气温比现在要低1~2℃左右。
六、从公元600年到1000年的隋、唐到北宋初期,我国气候又进入第三个温暖期,气温比现在要高1℃左右。
七、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的两宋时期,我国气候又转向第三个寒冷期。
八、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的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又进入第四个温暖期。
九、从公元1400年—1900年的寒冷时期
十、公元1900年以来的气候波动时期。(第一在时间上,大致以四十年代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到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是世界性的气候增暖时期,在这个时期,气温总的趋势是升高的。第二是在地区上,高纬地区的气候变化比中、低纬地区明显)

第5题:

简述历史时期中国沙漠化演变的趋势。


正确答案: 我国历史时期的沙漠化趋势总的来看是越来越严重,其趋势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草原地区的荒漠化加快;荒漠地区的沙漠扩大。
(1)草原地区的沙漠(又称历史时期形成的沙漠)主要是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乌兰布和沙漠等,这些沙漠或沙地多是在历史时期形成,也就是说,它们大多是由于人为的因素导致了草原地区的沙漠化在不断加快。
(2)、荒漠地区的沙漠(又称地质时期形成的沙漠)主要是指塔克拉玛干沙漠、河西走廊沙漠、腾格里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库姆塔格沙漠。这里的沙漠大多形成于地质时期,多由于自然因素所致,因为它们所在地区大多为干旱,至少是半干旱地区,降雨量少,而蒸发量多。

第6题:

简述世界及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正确答案: 全球人口分布特点中国人口分布特点
a)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1.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
b)四大人口稠密区2.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
c)小面积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3.我国人口具有明显低地指向性特点,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不平衡

第7题:

中国历史时期人口分布的界限是淮河、秦岭、太行山这条线。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简述历史时期中国人口分布的变迁。


参考答案:

(1)演变趋势: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化较大,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体现为南与北的不同变迁,东与西的不断推移,具体讲:南与北的关系,历史时期的人口分布表现为由北多南少(北重南轻)到北少南多(北轻南重)的转变。东与西的关系,历史时期人口分在东西方向性,虽然表现为东西互动,但更主要表现为自西向东的转移,这里,西与东的概念中,东部是指受海洋影响较大的东部季风区,其它称为西。
(2)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当然,决定人口密度分布的社会或人文因素很多,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都有,但这里更重要的,或者具有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发展因素。政治因素,对于人口密度分布的作用,在社会发展初期作用明显(甚至明迁都北京时仍能看到)但是愈到后期作用便日趋淡化了,影响与作用日趋减弱。


第9题:

简述历史时期中国边疆演变的历史。


正确答案: 纵观中国边疆(边域)演变的历史,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小到大的疆域拓展时期(上升时期)从时间上讲,主要是从华夏文明诞生开始,结束于清后期乾隆,道光年间,基本上截止于鸦战之前。
从大到小的损疆失地时期(沉沦、下降时期)
从时间上讲,开始于鸦片战争,结束于新中国成立之前(应为之初)。
巩固时期或中兴时期,即(实现)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时期。从新中国建立开始至今。

第10题:

简述中国人口分布—胡焕庸线。


正确答案: 我国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东南半壁人口高度密集(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西北半壁人口分布极为稀疏。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最早的论述,提出了自黑龙江的瑷珲(今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为止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人口分布的第二个特点是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我国人口分布的第三个特点是人口的低地指向性,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