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名词解释题光的波粒二象性

题目
名词解释题
光的波粒二象性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关于光产生与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对普朗克的能量子理论进行了推广,提出光量子假说。他指出,光子不但具有能量hν,而且还与粒子一样具有动量p=h/λ,“这些量子能够运动,但不能分割,而只能整个地被吸收或产生出来,”光子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单个的能量粒子,它服从普朗克公式。根据E=hν,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而与强度无关,每个光量子的能量要达到一定数值才能克服电子的逸出功,从金属表面打出电子来。
微弱的紫光虽然数目比较少,但是每个光量子的能量却足够大,所以能从金属表面打出电子来;很强的红光,光量子的数目虽然很多,但每个光量子的能量不够大,不足以克服电子的逸出动,所以不能打出电子来。利用光量子假说爱因斯坦可以圆满地解释光电效应,并得出了爱因斯坦方程:hν=½MV2+hν0。爱因斯坦将光看成是不连续的一份一份的光子,而光子的能量又是通过光的频率来定义的,这样光就同时具有了粒子和波两种特性,从而将光的波动说和粒子说统一了起来,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具有波动性,又有传播性。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光的本质是()。

  • A、可见到的光
  • B、波粒二象性
  • C、紫外光
  • D、电磁辐射

正确答案:D

第3题:

爱因斯坦提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牛顿提出了光的什么学说()

  • A、粒子说
  • B、波动说
  • C、波粒二象性
  • D、没有任何学说

正确答案:A

第5题:

简述光子说及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长和频率,可用波动方程来描述,其传播速度等于光速,但同时,空间传播的光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波动,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可将光束视为具有一定能量和动量的粒子流。光子是组成光的最小单位,每个光子都具有能量,能量的大小与它的频率成正比,E=h*v
式中:
E——光的能量
V——光子的频率
H——普朗克恒量
H=6.63*10-34焦耳-秒
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就是光的波粒二像性.

第6题:

光既是粒子也是波,这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光的基本特性是()。

  • A、可见到的光
  • B、紫外光
  • C、电磁辐射
  • D、波粒二象性

正确答案:D

第8题:

光具有( )

A.流动性

B.直射性

C.反射性

D.波粒二象性


正确答案:D

第9题:

在光的波粒二象性启发下,提出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假说的人是()

  • A、海森堡
  • B、霍尔海姆
  • C、德布罗意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光的基本特性是波粒二象性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