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问答题试述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严重错误的根源。

题目
问答题
试述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严重错误的根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是毛泽东。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中国共产党在80年代的奋斗历程中,依据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先后探索出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两次探索有何异同点?


正确答案:相同点:
①都曾照搬苏联经验,走了弯路;
②左的错误都曾造成过重大损失;
③都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④都跟杰出领导人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⑷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第一次探索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二次探索是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情况下进行的;
②共产党所处的地位不同:第一次探索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处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之下,第二次探索共产党已经成熟,处于执政党的地位。

第3题: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


答案:
解析:
理论贡献的主要有三方面:1.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2.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3.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第4题:

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正确答案: 对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犯的错误,需要做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价。
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它的性质和宗旨都没有改变,人民群众依然把它看作是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对它表示信任并寄予希望。就是在“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时期,党和政府依然具有团结人民共度难关的巨大凝聚力,依然具有认真总结教训、妥善解决问题、把事业推向前进的能力。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共度难关。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里,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摧毁而且还能维持统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国家仍然保持统一并且在国际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这些重要事实,既同毛泽东的巨大作用分不开,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保护过一些党政军领导干部和党外著名人士,使一些负责干部重新回到重要的领导岗位;毛泽东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对江青、张春桥等人也进行过重要的批评和揭露,不让他们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图谋得逞。在对外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始终警觉地维护国家的安全,并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能够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并在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发现错误,抵制错误,纠正错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是艰难曲折的,并且一直没有停止过。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政府和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和干部的共同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文化大革命”整个过程的严峻考验表明: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会和它所选出的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书记处的成员,绝大多数都站在斗争的正确方面。党的干部,无论是曾被错误地打倒的,或是一直坚持工作和先后恢复工作的,绝大多数是忠于党和人民的,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是坚定的。遭到过打击和折磨的知识分子、劳动模范、爱国民主人士、爱国华侨以及各民族各阶层的干部和群众,绝大多数都没有动摇热爱祖国和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的立场。在“文化大革命”中,尽管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但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干部群众终于战胜了他们。即使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犯了严重错误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仍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要成就。
历史一再表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

第5题:

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中国共产党在80年代的奋斗历程中,依据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先后探索出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两次探索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各自主要成果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


正确答案:成果:第一次探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探索,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的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经济建设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形成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无论革命和建设都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共两次探索都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说明中共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两次探索都遇到重大的挫折和失误,但中共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第7题:

中国共产党在80年代的奋斗历程中,依据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先后探索出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分别是什么?依据的最基本国情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民主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依据的最基本国情是: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落后;

第8题: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经济建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第9题:

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的。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像“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错误?


正确答案: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会犯“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严重错误,“文化大革命”之所以会发生并且持续十年之久,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这些错误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处于起始阶段。中国共产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因此,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第二,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并且面对新条件下的阶级斗争,又习惯于沿用过去熟悉而这时已不能照搬的进行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群众性斗争的旧方法和旧经验,从而导致阶级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同时,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主观主义的思想和做法,由于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某些设想和论点加以误解或教条化,反而显得有“理论根据”。这就造成把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某些具体制度和具体政策当作社会主义本质来坚持,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迷误当成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所谓继承和发展,把党内不同意见的正常争论当作两条路线的斗争,甚至直接说成是阶级斗争。
第三,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致使党无法依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本来,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是毛泽东亲手培育起来的优良制度、优良传统。然而,中国共产党在面临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新任务因而需要特别谨慎的时候,毛泽东逐渐骄傲起来,逐渐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日益凌驾于党中央之上,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至破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由于没有正确解决领袖和党的关系问题而出现过的一些严重偏差,对中国共产党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对封建主义特别是对封建土地制度和豪绅恶霸进行了最坚决、最彻底的斗争,在反封建斗争中养成了优良的民主传统;但是长期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遗毒不是很容易就能够肃清的。种种历史原因又使得中国共产党没有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制度、法律,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权威。这就提供了一种条件,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这样也就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和制止像“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错误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