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判断题柳宗元的“君受命不于天,于其人”是以民为国本、君本的思想体现。A 对B 错

题目
判断题
柳宗元的“君受命不于天,于其人”是以民为国本、君本的思想体现。
A

B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提出帝王“受命不于天,于其人”观点的唐代思想家是( )。

A.刘禹锡
B.柳宗元
C.韩愈
D.柳公权

答案:B
解析:
针对当时流行的“祥瑞”、“符命”等思想,柳宗元提出了“天与人不相应”的观点,认为天与人是两样事物,互不干涉。他反对用宗教天命论来解释人类历史,用自然现象来说明社会治乱。他明确提出帝王“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论断是在《贞符并序》一文中。

第2题:

《谷梁传》的民本思想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A、民为君本
  • B、有志乎民
  • C、惜民力
  • D、重民命

正确答案:A,B,C,D

第3题:

柳宗元和刘禹锡对唐代唯物主义思想有较大贡献,主要论点有帝王“受命不雨天,于其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为贵,()为重,君为轻”是思想家孟子对春秋以来民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


正确答案:民;社稷

第5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

  • A、教育思想
  • B、学术思想
  • C、等级观念
  • D、民本思想

正确答案:D

第6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正确答案: 君权神授
实质:为皇权披上神圣外衣,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第7题:

柳宗元的“君受命不于天,于其人”是以民为国本、君本的思想体现。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没有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错误

第9题:

“民一于君,事断于法”是以下哪一法家思想家的思想()。

  • A、商鞅
  • B、韩非子
  • C、慎到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董仲舒神化君权 ②黄宗羲强调民本 ③孟子倡导以德治国 ④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

  •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