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问答题你对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有什么认识?

题目
问答题
你对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有什么认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你对我公司有什么认识?


正确答案:
        

第2题:

你对小班教学有什么认识?小班教学与素质教育有什么关系?


答案:
解析:
小班教学是在小班条件下开展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运用适合 小班教育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技术等,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实现让 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
小班教学的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一般而言,小班化教学特点具有以下几方面:
(1)缩小班级规模。一个班级通常控制在30人左右。
(2)改变教室空间格局。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课桌椅的布置的多样化, 在教室中配置图书架、玩具、体育器材等设施。
(3)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确立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 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这种教育观念的变化导致学 校从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到评价的整体改革。
总之,小班教学由于学生数量的减少,给教师提供了分组教育和个别辅导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 精神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落实。在小班配置的条 件下,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活动体系,形成以师生 发生多向、充分的课堂交往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体现出合作与交往,强调个性化学习的小班教学。

第3题:

请简要谈谈你对引入参数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作用有什么认识。


正确答案:

第4题:

你对终身教育的理论观点,有什么认识和体会?


正确答案: 终身教育思想是一个发源于古代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而在现代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提倡的重要的教育思想。其主要观点如下:
1.人胎儿到坟墓的人生全程教育,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提倡自我导向的学习,主张学习内容无所不包;终身教育的目标是要通过教育实现完善的人、建设和谐的社会。
2.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和传播有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它不但使教育成为有效、公正、人道的事业,而且引发和推动着教育思想观念的巨大改变,指导和促进着教育实践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3.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正在体会到:教育,可以使我们一生过得顺利、充实而快乐,使我们的潜能得到深入的挖掘,从而让人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对于社会的贡献,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4.在终身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对于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民主和法制政治的建设,对于整体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均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虽然,倡导终身教育基本上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终身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也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目前现实的情况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5.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直接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需要出发,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按照自我导向式学习的要求,来树立新的终身教育的观念,自觉融合于新的教育体系的构建,将促进和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作为我们新的职业信条,通过不断学习,体验和探索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做新时代的开创者。

第5题:

谈谈你对新时期诗歌发展历史的认识。


正确答案: 70年代后期迄今,是当代诗歌发展的第三个时期,亦称为“新时期诗歌”。1978年改革开放后,一大批经受磨难的诗人加入了“归来”的合唱,加上改革开放又引发了一场新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变革,自80年代起先后出现了“归来者诗群”“朦胧派诗群”“新边塞诗群”“新生代诗群”以及建国前就有的“九叶诗群”“七月诗群”,舒婷、傅天琳、李小雨、梅绍静、翟永明等女诗人的成批崛起,形成了群落众多、风格多样、流派纷呈的“新时期诗歌”的崭新气象。
从中国新时期诗歌的发展历史来看,新诗经过朦胧诗的集体叙述,对抗意识形态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写作之后,到了新生代那里,开始标举“生存体验:瞬间的内觉、自渎、自虐、自戕、命运、死亡及性”。

第6题:

你对接受新的知识有何认识?你是否有信心做好今后的工作,为什么?


正确答案:
   

第7题:

结合你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能力发展规律的认识。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其身心发展阶段性有关,一方面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吸引学生写作的题材,一方面要设置一定的阶梯,循循诱导学生不断进步。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写作的总目标和四个学段的目标,并将第一学段(1-2年级)定名为为“写话”,第二(3-4年级)、三学段(5-6年级)定名为“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定名为“写作”。
培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最为重要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认识世界
这一目标涉及到“阶段目标(1-2年级)”的第1条、“阶段目标(3-4年级)”的第1-2条、“阶段目标(5-6年级)”的第1-2条、“阶段目标(7-9年级)”的第2-3条、“高中(必修)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的第1-2条。文章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准确的认识客观世界,这种认识是一种全面的、客观的认识;而所谓的“全面”,是一种辩证的“全面”。在认识过程中,只有选好自己的立足点,才能抓住所要反映的事物的关键,才能相识的占有一切相关资料;在认识过程中,要是自己的观点、看法和主张具有正确性,就要在分析事理时坚持辩证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真切的认识世界,主要有材料的取舍来体现。
第二:整理思路
这一目标涉及到“阶段目标(5-6年级)”的第3条和第6条、“阶段目标(7-9年级)”的第4-7条、“高中(必修)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的第3条和第5条。文章不是字词句的随意堆砌,应接一定的章法排列。要使文章的条理清楚,就得注意它的开头与结尾、段落与层次、过渡与照应,这就牵涉到学生本身思路的清晰。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整理思路,主要通过材料的安排以及文章的构思(及谋篇布局)来体现。
第三:锤炼语言
这一目标涉及到“阶段目标(1-2年级)”的第2-3条、“阶段目标(3-4年级)”的第5-7条、“阶段目标(5-6年级)”的第5-6条、“阶段目标(7-9年级)”的第8-9条。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锤炼语言,主要有遣词造句(包括标点符号的运用)来体现。如有计划的多做一些造句练习,自然能“下笔如有神“了。
1、入门写作训练:小学进行写通句子的训练;
2、单项写作训练:又称片段写作教学、“小作文”,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为了培养某一方面的写作能力而进行的教学、训练活动;
3、综合写作训练:也称“大作文”,写成一篇文章的教学、训练活动。
4、强化写作训练:立论训练——提炼分论点训练——寻依据训练——列提纲训练。

第8题:

市场调查的含义是什么?你对市场调查的作用有什么认识?


正确答案:(1)市场调查是指运用科学方法,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有关市场方面的各种信息资料,为预测提供资料数据,为决策计划提供依据。

第9题:

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正确答案: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和人才在生产实践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邓小平一再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2.教育是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在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为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是人才培养的基地;
(2)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知识创新,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3)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现的生产里。
3.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
(1)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始终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2)教育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教育是立国之本;
(3)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4.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5.实施科技兴国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
(1)以邓小平关于科技,教育的思想为知道,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为;
(2)各级领导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教育工作;
(3)要千方百计把教育投入问题解决好;
(4)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10题:

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你有什么认识?


正确答案: (1)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把灭洋放在第一位,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具有爱国主义性质,对义和团和广大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有鼓舞和动员作用。但是,这个口号并不是义和团经过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后提出来的。是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的产物。
(2)“扶清灭洋”口号继承了人民群众在反教会斗争中所逐渐形成的朴素认识,也反映了不代表新生产力的广大小生产者无法冲破皇权主义的封建思想束缚,而只能停留在把封建国家作为被侵略的整体来保卫的认识阶段。
(3)“灭洋”虽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虽然具有爱国主义和保国的含义,但是,又把“中国”与“大清王朝”等概念等同,这在主观上反映出义和团不反对清政府和封建制度。
(4)这一口号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动组织农民参加斗争和壮大声势的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但是,口号也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未能识破清朝统治的阴谋诡计,致使后来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