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填空题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人”,为此必须采取()、教育性教学和训育等三种教育手段。

题目
填空题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人”,为此必须采取()、教育性教学和训育等三种教育手段。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管理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阐述赫尔巴特的教学的教育性?


参考答案:

1、定义:由于深入地分析了教学和教育的关系,赫尔巴特特别重视教学在整个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2、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善(德)行,培养由道德的人。
3、赫尔巴特的教学的教育性的内涵非常丰富。通过教学形成学生的性格;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遵守秩序的能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力,即综合的审思和判断能力,形成广阔的思想范围;教学必需激发学生兴趣,并形成多方面的兴趣和知识。
4、赫尔巴特的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实际是对教学的目的性的深入阐发,极大的揭示和丰富了教学目的性的内涵。


第2题:

在赫尔巴特看来,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

A.分而治之
B.教育先于教学
C.教学先于教育
D.教育性教学

答案:D
解析:
与前人不同,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教育与教学统一。

第3题: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是一种教育思想,不同于教学的教育性,是一种教学的原则。()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


正确答案:道德

第5题:

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理论。


答案:
解析:
从教育史上看,教育性的教学反映了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历史上这样明确地阐述教学的教育意义的,他是第一人。赫尔巴特揭示了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的规律,并且强调了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在当时和今天都是正确的。可是,他把教学当作实施德育的唯一途径(有时说是最重要的途径),视知识的增长和品德的提高是无条件的同步运动,他没有认识到德育和智育是各有相对独立性的。他毫无根据地以教学来取代复杂的教育过程,而且没有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情绪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他不正确地认为,情感与意志不是人的心理的独立表现,而仅仅只是观念的一些变体,这是他的不足和保守性在教学论上的反映。思想品德教育和系统知识教学两者不是对立的,而应当统一起来。 教学具有思想品德教育意义。首先,教学具有教育性,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客观需要。任何学校的教学总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其次,教学具有教育性,是教材内容的必然反映。科学知识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加强教学的教育性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全过程,也始终是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培养审美能力和政治思想品德的过程。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教学的客观规律,它给我们以启示:(1)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着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以得到教学的德育效果: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得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效果。(2)教师必须注意正确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见效,前提是教师对自己是否严格要求,教师不仅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去教育学生,而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来影响学生。教师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学习,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使教学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学生的成长发育。学校教育工作的客观实践证明,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

第6题:

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


答案:
解析:
赫尔巴特在西方教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明确了教学是实现教 育的重要手段。他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品 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在他看来,教学必须具有教育作用,教 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限于学生某种知识技能的获得,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 但是,他把教学当做实施德育的唯一途径,视知识增长与品德提高为无条件的同步运动,没有 认识到智育和德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7题:

赫尔巴特将教育过程分为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三个部分,即

A.统觉、教学和训育
B.兴趣、教学和训育
C.联想、教学和训育
D.管理、教学和训育

答案:D
解析: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他将教育过程分别为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三个部分,即管理、教学和训育。

第8题:

赫尔巴特提出教育过程的核心是:

A、管理

B、教学

C、训育

D、过程


参考答案:B

第9题: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赫尔巴特把教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 A、管理
  • B、课程
  • C、教学
  • D、训育

正确答案: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