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单选题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相同的内容是()A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 鼓励发展近代工业C 解决农村土地问题D 提倡教育文明开化

题目
单选题
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相同的内容是()
A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

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

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D

提倡教育文明开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主要有利用农民的土地政策是:()

A.美国《宅地法》

B.日本明治维新时的土地政策

C.法国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

D.俄国农奴制改革时的土地政策


参考答案:C

第2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

A. 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 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C. 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答案:A
解析:
答案为A。

第3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


正确答案:A
A【解析】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自上而下的变革,保留了封建残余。

第4题:

与“17世纪80年代““社会上层政变”“不流血”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光荣革命”
  • B、美国独立战争
  • C、日本明治维新
  • D、俄国农奴制改革

正确答案:A

第5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


正确答案: 19世纪中叶,俄国资本主义关系发展,农奴制逐渐瓦解。农民起义不断,革命民主主义者宣传革命思想,鼓动人民推翻农奴制度。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败,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改革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形势,宣布自上而下进行改革。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签署《农民改革法令》和《改革宣言》。该《法令》由17个文件组成,包括《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关于赎买法令》、《地方法令》等。其中《总法令》最重要,共207条,规定了废除农奴制的基本条件。改革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民结婚和干涉其家庭生活。农民可以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商业、手工业,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农民可获得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依法交60卢布赎金,6个月后即可获得宅旁园地所有权。农民取得份地,须经地主同意,缴付赎金。在赎取份地前,农民仍要向地主服“暂时义务”;以村社为单位实行连环保制度,未经允许农民不得随便到外地谋生。列宁指出,农奴制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它使数千万农奴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但这场改革极不彻底。大片土地仍在贵族地主手中。农奴制残余在俄国大量保留下来了。

第6题:

搜集史料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资料卡,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农奴制改革


参考答案:D

第7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之处是( )。

A.在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进行的
B.自上而下进行的
C.保留了专制政体
D.分配给农民土地

答案:B
解析:
两者的相同点是:①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都深受工业文明潮流的影响。②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③结果相同: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二者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第8题: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下列改革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有( ).

①商鞅变法②戊戌变法

③日本明治维新④罗斯福新政

⑤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正确答案:A
A[解析]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为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特性决定了其最终结果,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只能算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也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故排除②、④,可选出A项.

第9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 D、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正确答案:A

第10题:

主要有利用农民的土地政策是:()

  • A、美国《宅地法》
  • B、日本明治维新时的土地政策
  • C、法国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
  • D、俄国农奴制改革时的土地政策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