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填空题以广场为交点的()道路成为巴洛克式城市的标志

题目
填空题
以广场为交点的()道路成为巴洛克式城市的标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设计条件
1.下页图为一城市广场和城市道路关系图,道路路面宽24m,广场120m×45m。
2.广场坡度为1%,道路横坡坡度为2.5%,纵坡坡度为1%。
3.广场C、D、E点的高程分别为85.00、85.00、85.60。


G点北侧的等高线突出方向为( )。
A.东
B.南
C.西
D.北

答案:
解析:
D
参考评分标准

第2题:

设计条件
1.下页图为一城市广场和城市道路关系图,道路路面宽24m,广场120m×45m。
2.广场坡度为1%,道路横坡坡度为2.5%,纵坡坡度为1%。
3.广场C、D、E点的高程分别为85.00、85.00、85.60。


广场左下角B点的标高为( )。
A.84.55
B.84.70
C.84.85
D.85.00

答案:
解析:
A

第3题:

道路交通标志适用于()。

A.公路

B.城市道路

C.广场

D.公共停车场

E.物业小区内


正确答案:ABCD

第4题:

设计条件
1.下页图为一城市广场和城市道路关系图,道路路面宽24m,广场120m×45m。
2.广场坡度为1%,道路横坡坡度为2.5%,纵坡坡度为1%。
3.广场C、D、E点的高程分别为85.00、85.00、85.60。


任务要求
1.要求沿路面纵坡方向绘出路面等高线,等高线高差为0.15m。
2.绘出广场等高线,等高线高差为0.15m,并与路面等高线连接。
3.标出A、B、G点的标高。
4.标出通过A点的路面等高线与道路中心线的交点距G点的水平距离。

答案:
解析:
解题要点
1.绘制等高线。
2.掌握等高距的概念。
3.熟练计算等高线间距。
4.正确理解与确定场地和道路的排水坡向。
作图提示
1.广场等高线绘制:
(1)已知广场C、D、E点的高程,根据等高距为0.15m,可知EC和ED间应分别有85.45、85.30、85.15三个高程点,其距离为0.15÷1%=15m。
(2)由C、D点高程可求出A、B点高程为85.00-45×1%=84.55m。CA和DB间应分别有84.84、84.70两个高程点,其距离也为15m。
(3)同理可求出F点高程点84.55+60×1%=85.15m。AF和BF间也有三个高程点84.70、84.85、85.00。
(4)在广场的一侧连接上述同值的高程点,则可得广场该侧的等高线,对称绘制另一侧,即可得广场的全部等高线。
2.道路等高线绘制:
(1)根据F点高程值和道路的横向坡度为2.5%,可求出G点的高程为85.15+12×2.5%=85.45m。
(2)通过A点的路面等高线与道路中心线的交点的高程为84.55,G点高程85.45,且等高距为0.15m,所以通过A点的路面等高线与道路中心线的交点距G点的水平距离为(85.45-84.55)÷1%=90m。
(3)根据等高距0.15m,通过A点的路面等高线与道
路中心线的交点距G点间有84.70、84.85、85.00、85.15、85.30五个高程点。其间的距离应为0.15÷1%=15m。
(4)连接道路一侧同值的高程点即可得到该侧的道路等高线。另一侧的等高线可对称画出。

第5题:

设计条件
1.某城市广场及其紧邻的城市道路如图所示。
2.广场南北向及东西向排水坡度均为1.0%,A、B两点高程为101.60。
3.人行道纵向坡度为1.0%(无横坡),人行道路面与广场面之间为无高差连接。


城市广场的坡度为( )。
A.0
B.1.0%
C.1.4%
D.2.0%

答案:
解析:
C

第6题:

设计条件
1.下页图为一城市广场和城市道路关系图,道路路面宽24m,广场120m×45m。
2.广场坡度为1%,道路横坡坡度为2.5%,纵坡坡度为1%。
3.广场C、D、E点的高程分别为85.00、85.00、85.60。


广场中心下方道路中心G点的标高为( )。
A.84.85
B.85.15
C.85.45
D.85.75

答案:
解析:
C

第7题:

设计条件
1.某城市广场及其紧邻的城市道路如图所示。
2.广场南北向及东西向排水坡度均为1.0%,A、B两点高程为101.60。
3.人行道纵向坡度为1.0%(无横坡),人行道路面与广场面之间为无高差连接。


任务要求
1.绘出经过A、B两点,等距离为0.05m的人行道及城市广场的等高线。
2.标出C点、D点及城市广场最高点的高程。
3.绘出城市广场坡向并标注坡度。

答案:
解析:
解题要点
1.满足设计任务书与题意要求。解题的关键在理解广场与人行道之间的“无高差连接”,同时又不在同一个坡面上。广场地面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排水坡度随人行道,都是1.0%;而广场地面的实际坡向则是由东北向西南,呈450斜向。坡度应为1.4%。
2.根据A、B两点高程、坡度与坡向正确理解场地条件,并进行三维空间思维。
3.根据要求和场地条件绘制场地和道路等高线。
4.根据绘制出的等高线正确估算C、D两点高程。
5.正确运用设计等高线法进行场地竖向设计。
作图提示
1.分析、计算与画(标)出C点的场地高程为101.75m。
2.分析、计算与画(标)出D点的场地高程为101.95m。
3.分析、计算与画(标)出城市广场的坡度为1.4%。 4.分析、计算与画(标)出城市广场最高点的高程为102.20m。

第8题:

以广场为交点的()道路成为巴洛克式城市的标志


参考答案:三叉式

第9题:

设计条件
1.下页图为一城市广场和城市道路关系图,道路路面宽24m,广场120m×45m。
2.广场坡度为1%,道路横坡坡度为2.5%,纵坡坡度为1%。
3.广场C、D、E点的高程分别为85.00、85.00、85.60。


通过A点的路面等高线与道路中心线的交点距G点的水平距离为( )m。
A.60
B.70
C.80
D.90

答案:
解析:
D

第10题:

设计条件
1.某城市广场及其紧邻的城市道路如图所示。
2.广场南北向及东西向排水坡度均为1.0%,A、B两点高程为101.60。
3.人行道纵向坡度为1.0%(无横坡),人行道路面与广场面之间为无高差连接。


城市广场最高点的高程为( )。
A.101.80m
B.101.95m
C.102.15m
D.102.20m

答案:
解析:
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