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问答题简述古典主义时期宗教音乐的发展状况?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古典主义时期宗教音乐的发展状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外国音乐史的时间划分 ()-()是古代音乐时期。 ()-()是荷马史诗时代。 ()-()是古典时代。 ()-()是希腊化时代。 ()-()是神话时代。 ()-()是中世纪宗教音乐时期。 ()-()是文艺复兴时期。 ()-()是巴洛克音乐时期。 ()-()是罗可可音乐时期。 ()-()是古典主义音乐时期。 ()-()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 ()-()是近、现代音乐时期。


正确答案:公元前12世纪;公元5世纪;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3世纪;公元5世纪;公元5世纪;1450年;1450年;1600年;1600年;1750年;1700年;1825年;1750年;1825年;1825年;1900年;1900年;至今

第2题:

简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整体风格特征?


正确答案: 1、音乐从教堂步入宫廷,并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
2、音乐创作不再以巴罗克时期的复调手法为主,采用的是主调音乐形式。加强了旋律与和声的对应,建立起“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和声进行。
3、确立曲式分段式结构原则,旋律不再采用巴罗克时期延绵不断、扩充的音型,而是以短小对称的2、4小节(也有3、5、6小节)为基本单位形成方整型乐句结构。音乐呈现出优美、简单、均衡的特征。
4、主题动机式发展,以主题间的对比取代巴罗克时期单一主题的模进发展。
5、“通奏低音”被明确的乐器记谱取代,使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体验更明晰。
6、追求客观的美,描绘自然界中的人挣脱对教堂中的神、宫廷中的君主的依恋,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
7、音乐的重心移到新型的器乐体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上。这些变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3题:

简述战国时期郡县制的发展状况。


参考答案:(1)春秋时期,楚、晋、秦、齐、吴等国,即开始设县。
(2)县的长官称“令”、“长”、“公”、“尹”、“大夫”、“啬夫”等,一般称县令或县大夫,由国君直接委派并向中央负责。
(3)郡作为县的上一级行政区划已经出现。战国初期,郡设在各国的边地,长官称“守”或“太守”,军政合一,常以武官出任。
(4)中央——郡——县——乡——里——什伍,这样一个庞大而严密的政治法网,在战国时期就已初具规模了。君王通过层层行政长官,可以将自己的意志贯彻到他管辖范围之内的任何一个地方,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第4题: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状况。


正确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诸候割剧称雄,诸候列国之间经常互相讨伐,征战年年不断,诸候之间无论是为了进攻还是防御,都不得不根据自己的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极力扩大旧城和建筑新城,结果大大地加速了城市的兴起。第一,城市分布的范围数量进一步扩大,如在长江流域出现了郢(江陵)、吴(苏州)、蜀(成都)等比较重要的城市,著名的经济都会就有26个。第二,城市人口的规模得到迅速发展。战国时期各大国的都城,大邑人口规模都在万户以上,其中齐国都城临淄高达7万户20万人,是当时规模最大的都城之一。第三,城市的经济(商业贸易)职能等到了很大的体现。如临淄、邯郸、开封、洛阳等城市均属当时商业兴旺的大都会。

第5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和中世纪宗教音乐的区别?


正确答案: (1)文艺复兴是一个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全面开展的思想文化运动。
(2)文艺复兴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具有世俗性的特点,与中世纪宗教文化相对。
(3)人文主义文化提倡“以人为本”,区别于中世纪神学的“以神为本”。
(4)人文主义文化研究的中心议题是人自己。
(5)文艺复兴在科学、哲学、宗教改革、伦理道德、美学、艺术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文艺复兴文学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特别是艺术,它以人为中心,模仿自然,表现个性,重视形式技巧的特点,都在文学中有所反映。它们共同构成了文艺复兴的文化景观。

第6题:

请简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整体风格特征。


正确答案: (1)音乐从教堂步人宫廷,并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
(2)音乐创作不再以巴洛克时期的复调手法为主,采用的是主调音乐形式,加强了旋律与和声的对应,建立起“主一下,属一属一主”的功能和声进行。
(3)确立曲式分段式结构原则,旋律不再采用巴洛克时期延绵不断、扩充的音型,而是以短小对称的2、4小节(也有3、5、6小节)为基本*单位形成方整性乐句结构。音乐呈现出优美、简单、均衡的特征。
(4)主题动机式发展,以主题间的对比取代巴洛克时期单一主题的模进发展。
(5)“通奏低音”被明确的乐器记谱取代,使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体验更明晰。
(6)追求客观的美,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
(7)音乐的重心移到新型的器乐体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上。

第7题: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调式:()已得到充分发展。


正确答案:大小调体系

第8题:

简述西汉时期音乐的发展状况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发展状况
(1)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音乐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了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开展礼乐教化,西汉政府于元鼎五年(前112年)将乐府进行了改组,增加编制充实了唱奏各地民间音乐的人员,是乐府称为采集和表演民间音乐的专门机构。
(2)扩大后的乐府设在帝王有了的上林苑内,那年担任协律都尉,还有几十个文学家担任诗词的创作和改编。
(3)到西汉末年,由于阶级矛盾的加剧,国力衰退,经济衰败,哀帝即位后,为了减轻负担。节制贵族们的纵情声色,荒淫奢侈的生活,于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六月下诏说:“郑声谣而乱乐,圣王所放,其罢乐府。”乐府被撤销。
意义:西汉乐府延续了105年,他不仅对当时的民间音乐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少朝代沿袭乐府的做法,对民间音乐进行收集和整理,保存流传下来一部分乐府民歌。

第9题:

简述古典主义时期宗教音乐的发展状况?


正确答案: 宗教音乐发展到18世纪时已经衰败,音乐从教堂、宫廷走向市民阶层,以往的宗教体裁音乐出现在世俗的舞台上。宗教音乐特有的音乐体裁,如弥撒曲、经文歌、清唱剧等与当时歌剧音乐的创作几乎没有多大区别,它越来越深地受到世俗音乐,特别是戏剧音乐的影响,因而只有少数人继承帕勒斯特里那的复调音乐创作传统。在意大利,主要的宗教音乐作曲家实际上也是歌剧作曲家;只有法国的宗教音乐与其他国家不同,一直保持自己的传统。
巴赫去世后,路德教会的音乐迅速衰退,当时的北德作曲家多采用半宗教半世俗的清唱剧形式进行创作。18世纪下半叶最突出的宗教音乐作曲家是埃曼纽尔·巴赫和K.H.劳恩,后者的受难康塔塔《耶稣之死》(DerTedJesu,1755)一直到19世纪末仍然十分流行。值得一提的是,18世纪末最著名的宗教音乐作品出自莫扎特和贝多芬之手。

第10题: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各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如何?


正确答案: 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①在三四十年代,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兴起,路易十四的专制统治日益巩固,首相红衣主教黎塞留直接干预文艺,文学创作开始规范化,文学反映出阶级妥协的精神。悲剧诗人高乃依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
②六七十年代是古典主义文学繁荣的时期,路易十四的极权统治也达到巅峰。王权进一步拉拢和控制文艺界,使文学更加规范化,御用化。这一时期文坛繁荣,名家辈出,佳作不断问世。代表人物有喜剧家莫里哀、悲剧家拉辛、寓言家拉封丹、文艺理论家布瓦洛等。
③十七世纪末期是古典主义文学衰败的时期,也是路易十四王朝盛极而衰的时期。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和封建贵族的迅速没落,阶级妥协日益瓦解,古典主义的政治基础已经动摇。拉布吕耶尔的散文和费讷隆的小说,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批评。"古今之争"中的进步作家与古典主义保守势力展开了斗争,他们对王权不满,要求冲破古典主义的桎梏,争取更大的创作自由,显示出十八世纪启蒙思潮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