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单选题《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A 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B 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C 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D 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题目
单选题
《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
A

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B

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C

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

D

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握的主要是

A 决策 B 行政 C 监察 D 司法


正确答案:B

第2题:

明初,罢中书省,六部的地位上升,上承皇帝之命。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宰相的事权,与六部尚书合称“七卿”的是( )。

A.大理寺卿
B.通政司长官
C.都察院长官
D.内阁大学士

答案:C
解析:
明代以六部尚书、左都御史为七卿。其中,六部分别为吏部、礼部、刑部、兵部、户部、工部;而左都御史则为都察院长官

第3题:

元朝为有效地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地方上以行中书省总揽“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各种军政大权。明太祖认为这种制度有利于皇权的高度集中,为此他( )

A.废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B.设立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C.设立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

D.设立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正确答案:C
C【解析】题中所讲是地方行政体系的问题,所以对应于元朝以行中书省总揽“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各种军政大权,应该选C。

第4题:

明太祖时,内阁大学士为正五品,职掌是“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也就是皇帝的秘书班子。()皇帝以后,内阁地位渐重,阁臣可以兼领六部。嘉靖中叶以后,有些大学士被授予保、傅、太师等三公名号,班次已在六部长官以上。

  • A、仁宗
  • B、武宗
  • C、宪宗
  • D、神宗

正确答案:A

第5题: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A、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 B、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 C、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 D、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正确答案:A

第6题:

雍正年间,因与准噶尔部作战,为了紧急处理西北军务,设( ),挑选内阁中谨慎可靠的中书办理机密事务,后又改称( )。

A.军机房,殿阁大学士
B.军机处,殿阁大学士
C.军机房,军机处
D.殿阁大学士,军机处

答案:C
解析:
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第7题:

沈阳故宫东、中、西路重要建筑依次是( )。

A.大政殿、崇政殿、文溯阁
B.崇政殿、文溯阁、大政殿
C.十王亭、崇政殿、大政殿
D.崇政殿、大政殿、文溯阁

答案:A
解析:

第8题:

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正确答案:B
C、D选项只是表述了六部的部分权力,不够完善,A选项的权力归皇帝所有。

第9题:

《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明初,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到永乐时期,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嘉靖时,阁臣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万历初年,张居正任首辅,威柄之操,几于震住。这一发展过程说明()

  • A、内阁始终不掌实权
  • B、内阁权力逐渐坐实
  • C、皇帝专制得到抑制
  • D、六部之权尽归内阁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