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问答题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题目
问答题
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学堂乐歌”是我国清未民初新型学校教育改革的具体产物之一,最初是“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提出,“维新变法”失败后,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文人仍积极为之进行呼吁。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如萧友梅、沈心工,李叔同等,先后主动到日本考察以便在国内效法推行。许多知识分子也自动编写“乐歌”,以便通过乐歌的习唱对年轻学生灌输新的民主主义的启蒙教育。一时间各式提供新学堂习唱的唱歌本、乐歌教材等纷纷得以出版发行,因此,“学堂乐歌”首先是一种教育改革和资本主义思想启蒙教育的历史现象。
主要内容有:
(1)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列强欺凌的爱国主义要求,代表性的歌曲有:《中国男儿》、《何日醒》、《十八省地理历史歌》、《黄河》、《扬子江》、《祖国歌》等。
(2)积极宣传和推行“军国民教育”的代表性歌曲有:《体操——兵操》(沈心工编)《出军歌》(黄公度编)、《海战》(曾志文心编)、《陆战》、《行军》等。
(3)积极拥护推翻帝制,欢呼民主共和新政的建立。如《革命军》(沈心工编)、《光复纪念》(华航琛编)《美哉中华》(沈心工词)等。
(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的“反封建”民主精神,如《勉女权》(秋瑾编)、《女子体操》(沈心工编)。《缠足苦》(沈心工)《天足乐》(冰兰编)等。
(5)鼓吹学习新文化、推动“移风易俗”民主思想的,如《格致》《地球》《运动会》、《文明婚》等。
(6)结合学校生活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和热爱生活的教育的,如《始业式》(沈)、《勉学》(吴怀疚编)、《送别》(李叔同编)、《春游》(李叔同词曲)等。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学堂乐歌”是我国清未民初新型学校教育改革的具体产物之一,最初是“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提出,“维新变法”失败后,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文人仍积极为之进行呼吁。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如萧友梅、沈心工,李叔同等,先后主动到日本考察以便在国内效法推行。许多知识分子也自动编写“乐歌”,以便通过乐歌的习唱对年轻学生灌输新的民主主义的启蒙教育。一时间各式提供新学堂习唱的唱歌本、乐歌教材等纷纷得以出版发行,因此,“学堂乐歌”首先是一种教育改革和资本主义思想启蒙教育的历史现象。
主要内容有:
(1)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列强欺凌的爱国主义要求,代表性的歌曲有:《中国男儿》、《何日醒》、《十八省地理历史歌》、《黄河》、《扬子江》、《祖国歌》等。
(2)积极宣传和推行“军国民教育”的代表性歌曲有:《体操——兵操》(沈心工编)《出军歌》(黄公度编)、《海战》(曾志文心编)、《陆战》、《行军》等。
(3)积极拥护推翻帝制,欢呼民主共和新政的建立。如《革命军》(沈心工编)、《光复纪念》(华航琛编)《美哉中华》(沈心工词)等。
(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的“反封建”民主精神,如《勉女权》(秋瑾编)、《女子体操》(沈心工编)。《缠足苦》(沈心工)《天足乐》(冰兰编)等。
(5)鼓吹学习新文化、推动“移风易俗”民主思想的,如《格致》《地球》《运动会》、《文明婚》等。
(6)结合学校生活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和热爱生活的教育的,如《始业式》(沈)、《勉学》(吴怀疚编)、《送别》(李叔同编)、《春游》(李叔同词曲)等。

第2题:

简述学堂乐歌的形式。


正确答案: 齐唱曲(“单音歌曲”)、合唱曲(“复音歌曲”),这两类大多是根据现成格调填以新词而编成。

第3题:

论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及意义?


正确答案: 学堂乐歌的歌词,音乐创作方式都与传统歌曲有许多不同,如:文,白语言形式兼采的歌词,主要以外国歌词音乐作为乐歌旋律的倾向都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歌曲的创作,通过乐歌的传唱和乐歌为主的学校音乐教育,向中国大众尤其是学生开始较系统地输入西方音乐知识,具有启蒙的意义.

第4题:

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正确答案:从清末民初康有为、梁启超的“百日维新”开始的,他们力主在学校开设“歌乐”课程,效仿日本与西方的科学文明,他们的主张在中国的教育界、音乐界产生巨大影响。

第5题:

简述学堂乐歌


正确答案: 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及教唱的歌曲,以及为此而编创的歌曲。学堂乐歌创作方式以依曲填词为主,旋律多选自日本、欧美曲调或中国传统乐曲、民歌曲调,此外也有少量自创曲调。歌曲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大部分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爱国思想,还有一些宣传妇女解放、反映学生生活,也有少部分鼓吹封建伦理道德。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文等,代表作品如《体操——兵操》《春游》等。学堂乐歌对其后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史的开端。

第6题:

学堂乐歌概念是什么?


正确答案: 是我国自十九世纪末开始在新式学堂和社会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歌唱形式及学堂开设乐歌课及其所教唱的歌曲。

第7题:

学堂乐歌产生的国内外因素?


正确答案: (1)国外因素:1900年以后,清政府往日本派送了很多留日学生,这些学生受到日本学堂乐歌的影响(学堂乐歌在日本维新时已经很普及)。另一方面,中国的“改良派”和“革命派”极力推崇学堂乐歌的兴起。
(2)国内因素:国内的新型知识分子受到日本留学生的影响,极力主张和开展“学歌运动”,呼声很高。另外,清政府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挽救其岌岌可危的清朝命运,于1903年,在规定的学校章程中,第一次把唱歌课列为学校的课程,从而,为学堂乐歌的进一步发展争取了机会。

第8题:

()是清末民初时期的学校歌曲,当时的新学校称做“学堂”。以李叔同、沈心工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人事,在学堂中开设“乐歌”课,以此得名。

  • A、学堂乐歌
  • B、乐歌
  • C、学堂
  • D、哥堂

正确答案:A

第9题:

“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产生于什么时期?


正确答案:清末民初

第10题:

学堂乐歌是什么?


正确答案:清末明初学校里的音乐课和所教唱的歌曲。20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新文化同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废科举、办新学,蔚然成风。当时所建新学,称“学堂”,学堂里开设有“乐歌”课,教唱新的歌曲。多为填词歌曲,曲调主要来自日本及欧美国家,因而使得西洋音乐文化广泛传入我国,为近现代新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