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问答题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书档案工作制度的变化。

题目
问答题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书档案工作制度的变化。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由于文书制成材料的变革和发展,为文书的制作、处理、保存、利用提供了方便,引起了文书制作形式及其处理、保管制度上的一系列变革。首先,文书的装订形式普遍采用卷轴式。卷轴制度源于帛书,为防止抽换作伪,又产生了押缝(骑缝)制度,在文书纸面首尾的接缝处,骑缝加盖印章。
其次,用印制度发生变化。公文用纸后,不再使用封泥,朱色水印代之而起,为钤印字迹清晰,印章改为反字阳文(以前为阴文),方径变大,印文字数增多,官员携带不方便,而设有专员保管。同时官员离任迁除,即需铸造新印,南朝宋时产生了官印移交制度。
其三,公文处理程序的变革。在沿用两汉旧制的基础上,又有较大的革新,主要表现在文书处理机构、处理环节增多,分工更加严密,文书处理程序更趋健全等方面。在中央三省制度确立的过程中,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权力时有交替,尚未完全固定,它们的主要职任都商不开辅佐皇帝处理文书和参与决策,并逐渐形成了中书省拟旨,门下省驳正,尚书省执行的文书处理系统,为后世的公文处理制度莫定了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制度制度
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纸张已成为公文唯一载体等原因,产生了一系列公文制作制度
1.公文用纸制度,重要的是用黄纸书写,以防虫蛀,一般公文用白纸书写
2.卷轴制度,开则便于阅读,批答,合则便于携带,收藏,是公文形式的一发进步
3.用印制度,改用朱色水印
4.骑缝,押缝制度,根据纸制公文的特点,起到防止公文伪造,保证其真实性的作用
5.连暑制度,也称联署制度,即几位官员在同一公文上联合签署姓名,以表示对该公文内容共同负责
6.勾检制度,专门稽核皇帝和中央政府颁发的下行文,说明对公文的复核已有专门部门负责
7.帖敕,即由主持朝政的大臣在奏章后签署意见,做为敕命,批发判行8.一文一事制度

第2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严格,由此使得()受到特别重视。

  • A、方志档案
  • B、谱牒档案
  • C、皇族档案
  • D、士族档案

正确答案:B

第3题:

简述魏晋时期档案保管机构的变化。


参考答案:

魏晋时档案保管机构仍遵汉制,如魏、蜀、吴、西晋设立东观作为集中贮存档案图籍之所。北魏迁都洛阳后,也有东观之设。三国时兰台亦未废。宗庙也是重要档案典籍收藏之处。此外,各国还设有专门管理户籍的籍库。在中央,足见形成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中枢系统。自曹魏起,中央尚书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西晋始设门下省,长官为侍中。


第4题: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对档案机构的破坏。


正确答案: “八王之乱”、“永嘉之乱”档案典籍损坏尤为严重。战乱兵及各种认为的破坏,使各国的文书档案几乎荡然无存,各国所收集的档案典籍也因此遭受到更大的损坏。

第5题:

文章与文书区别成“文”与“笔”是在()。

  • A、三国时期
  • B、魏晋时期
  • C、南北朝时期
  • D、隋唐时期

正确答案:C

第6题:

简述秦汉时期的文书工作制度
从大量出土的秦汉简牍文书和古籍记载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文书拟制,处理制度
1.行文规定,凡该行文请示之事,必须书面上报,不得口头或拖人代办请示
2.书写格式,秦汉的皇命文书的正文一般由缘由,内容,要求等部分组成,文尾使用公文专用语。
3.避讳制度,秦始皇命令无论是自己颁布的制,诏,臣下上呈的奏议,还是史官的记载,或各级官府的文书中,凡遇到皇帝名字的字,一律以其他字,词代替,连与皇帝名字音近似的字也不准用
4.文书运转程序,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对收文,发文都要有详细注明年,月,日,时辰,规定须将收文日期,地点上报,各级经办的秘书人员都须签名;对诏书和中央政府的下行文,各级收文单位都层层转发,并根据来文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作出具体指示
5.文书校勘制度,秦朝规定,文书草拟完毕,须校勘无误方可发出;抄转文书也须校勘,并应作记录
6.用印制度,秦朝规定皇帝之印称“玺”,百官的印章称印。根据官员官职的高低,授予不同质地和系扎不同色彩之绶的印,印的质地有金,银,铜,绶的色彩有紫,青,黑和黄
7.公文传递制度,包括:凡皇帝颁布的诏书,制书和标明急字的公文,必须立即发出,收受者立即向下一站传送,不急的也须当天发出或传送,不得过夜;传递人员须谨慎挑选;路程近的文件,由行步快捷的小吏步行传传送;路程远的由小吏骑快马传送或通过邮亭,特别重要或机密文书则派专人传送,所经各县不得查问和阻拦;公文传送规定有期限,进出公文须详细登记进出时间和经手人的姓名,以备查考,严格防止公文在传递过程中遗失,严格防止传递伪文书,定期检查传递情况。秦朝的文书工作制度用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以刑罚的手段强制秘书人员执行,遵守,这一方面说明了统治者对秘书工作的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另一方面说明了秘书工作制度已初步确立

第7题: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绘画、造像、建筑、音乐、舞蹈等大放光彩,是我国书法艺术取得突破性成就的时代,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不仅涌现一大批书法家,而且书法艺术有了飞跃,人们由注重汉字形体美一升到追求书法的神韵,以表现作者的精神风貌。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重要的人物。
这一时期的绘画,名家辈出,绘画理论也有了发展。
这一时期的雕刻继承两汉的传统,同时受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形成独特的风格。雕刻作品主要保存在石窟中。石窟艺术随着佛教的流传而发展起来,是雕刻和绘画的综合,最为著名的是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这一时期的建筑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尤以佛寺和宝塔的建筑最为有特色。除此之外,这一时期在宫殿、都城、园林建筑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第8题: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书档案工作制度的变化。


参考答案:

由于文书制成材料的变革和发展,为文书的制作、处理、保存、利用提供了方便,引起了文书制作形式及其处理、保管制度上的一系列变革。首先,文书的装订形式普遍采用卷轴式。卷轴制度源于帛书,为防止抽换作伪,又产生了押缝(骑缝)制度,在文书纸面首尾的接缝处,骑缝加盖印章。
其次,用印制度发生变化。公文用纸后,不再使用封泥,朱色水印代之而起,为钤印字迹清晰,印章改为反字阳文(以前为阴文),方径变大,印文字数增多,官员携带不方便,而设有专员保管。同时官员离任迁除,即需铸造新印,南朝宋时产生了官印移交制度。
其三,公文处理程序的变革。在沿用两汉旧制的基础上,又有较大的革新,主要表现在文书处理机构、处理环节增多,分工更加严密,文书处理程序更趋健全等方面。在中央三省制度确立的过程中,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权力时有交替,尚未完全固定,它们的主要职任都商不开辅佐皇帝处理文书和参与决策,并逐渐形成了中书省拟旨,门下省驳正,尚书省执行的文书处理系统,为后世的公文处理制度莫定了基础。


第9题: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书的体式。


正确答案: 代表著作:曹丕的《典论·论文》、晋人挚虞的《文章别流论》、应召的《文论》、李充约《翰林论》、南朝刘锯约《文心雕龙》等。都对公文文种的源流和演变、文种的应用、写作、语言风格,及文书处理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这些著作一方面是对我国秦汉及先秦历代文书工作的总结,另一方面,直接记载和反映了槐晋南北朝的文书工作情况。

第10题: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表达方式。


正确答案: 公文的文字表达方式体现在文书用语和文体两个方面,深受时代和时尚的直接影响,“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代公文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定的文书程式的同时,比较讲求公文的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曾就皇帝的六种诏令的文体进行了论述。
魏晋以降,华伪淫丽的文风日趋盛行,与玄学清谈相得益彰,土大夫您意追求语言文字的华艳,借此作为猎取功名禄位的手段,各国统治者也推波助澜,专意选任那些文行秀敏、擅长辞笔者,撰拟公文。著名的“建安七子”中,阮瑀、陈琳都做过曹操的记室参军,军图书檄多出其手。
北魏初,风气纯朴,文书简要,自孝武迁都洛阳,渐染南朝流风,太和以后,愈演愈烈,不得不变。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孝武下沼“求直言极谏,务今辞无烦华,理从简实。北周左承苏绰制文案程式,要求斩彫(diao)为朴,变奢从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