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问答题“五斗米道”是怎么来的?

题目
问答题
“五斗米道”是怎么来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张陵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什么是五斗米道?


正确答案: 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于东汉时由张陵创立。顺帝时学道于鹤鸣山(今四川)中,称得到太上老君亲授,制订了一系列宗教仪式,要求入道的人都要交五斗米,病人请医生诊治也要出五斗米,以符水为医疗手段。后人称张陵为“天师”,他的儿子张衡、孙子张鲁被称为“系师”和“嗣师”。五斗米道的组织系统称作“治”。在巴蜀一带设立了24个“治”,这是处理道教事务和祭神的地方。仪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经常仪式,静室思过,让病人或教徒在静室忏悔自己的过失。第二种是请祷仪式,称“三官手书”,即在纸上写病人姓名,表示服罪的意思。第三种是祭神仪式,偶像是太上老君及九卅土地之神。
主要教义思想是:“道”为“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就是“道”的化身,五斗米道的尊神。创立较为系统的道教斋戒仪范,为南天师道。唐、宋以来,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到元代演变为“正一道”。

第3题:

五斗米道和太平道是怎么回事?


参考答案:
  五斗米道,亦称鬼道,它是早期道教的重要派别,创始人为东汉张陵(又名张道陵),因入道者须交纳五斗米,故称为五斗米道。
  太平道也是中国早期主要的道教派别,因信奉《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而得名。创始人是东汉末年巨鹿人张角。后成为黄巾起义的有力工具。

第4题:

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这位“天师”是()

  • A、张道陵
  • B、张角
  • C、张鲁
  • D、张衡

正确答案:A

第5题:

五斗米道和太平道有什么异同点?


正确答案: 相同点:都信奉黄老道,都信奉阴阳五行。
不同点:
A、采用的经典不同,各有侧重。其中五斗米道采用《道德经》和《老子想尔注》,而太平道采用《太平经》
B、这两种宗教受到了社会的不同对待(由于政治主张不同)
五斗米道主张互助互济,初期没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本身没有向政治靠拢,但被统治者利用,与封建统治发生关系,不仅在民间流传,还在上层社会流行。众多思想参杂起来,丰富和充实了宗教的内容和教义,主要是一些忠君伦理,打上了封建阶级的烙印,并不断发展壮大。
太平道一开始就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封建统治阶级,以宗教的形式发动起义,因此遭到封建统治阶级的镇压,所以后来消失了。

第6题:

五斗米道


正确答案: 道教派别之一,又称天师道。顺帝时张陵(后称张道陵)创立于蜀郡鹄鸣山,入道者每人需缴纳五斗米,故名五斗米道。陵死后,子衡、孙鲁相继为教主。益州牧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击汉中太守苏固。鲁杀张修,遂自号「君师」,雄据巴汉近三十年。教内组织严密,初入道者称「鬼卒」;受道已信者称「祭酒」,「鬼卒」由「祭酒」统率。部众多者称「治头大祭酒」。信徒必须绝对服从教主。诸「祭酒」在道旁设「义舍」,内置「义米肉」,以供行人取食

第7题:

五斗米道的创始人是谁?他什么时候创立了五斗米道?


正确答案: 五斗米道的创始人是张陵,东汉末年创立了五斗米道。
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即张道陵)汉明帝时任巴郡江州(今重庆市)令,后弃官退隐,先后在北邱山,龙虎山学道,然后转入四川,在今大邑的鹤鸣山,吸取当地氏羌人的巫术创立道派(五斗米道)。张陵将信徒组织起来,划分24个教区,即"二十四治"。这些教区主要分布在川西、川北和陕西汉中地区

第8题:

东汉末年,()在四川地区创造了五斗米道。


正确答案:张陵

第9题:

原始道教阶段代表性的道教组织是()。

  • A、正一道
  • B、真大道
  • C、全真道
  • D、五斗米道
  • E、太平道

正确答案:D,E

第10题:

“五斗米道”是怎么来的?


正确答案: “五斗米道”是一个俗称,因为加入这一教派的人需要交纳五斗米作为起初凭据。它的正名实叫“正一盟威之道”,后来尊称为“天师道”、“正一道”。
东汉时,张陵在四川创立“五斗米道”。据《道门科略》记载,这一教派禁戒科律、检视万民逆顺、祸福、功过,令人知好恶。以清约廉耻治民,向神明认罪盟约(把病人生来犯的所有罪过写在纸上,分抄三份,一呈与山,二埋于地,三沉之水。此外,还有修路等类似做功德的方式)以治病之类的事情。可见这一教派是由宗教入政治,而且科教文卫都一手抓了。
张陵死后,其子张衡、孙张鲁相继掌教,尊老子为教祖,著名的《老子想尔注》就在这时问世。三国战乱,张鲁占据汉中,政教合一,使用教中道人做官,后归降曹操,被封侯;而关中信众被迁至江东一代,至此汉中“五斗米道”逐渐衰落。传至张鲁的儿子张盛,他辞官不受,并从汉中迁居江西龙虎山,以此为中心传播天师道。到晋代时,豪门士族如王羲之、谢灵运都信奉天师道。
元代,天师道发展至鼎盛。从第36代掌教张宗演开始,代代被元朝封为天师、真人,主领江南道教。至第38代张与材时,更被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位居诸符箓派之首。龙虎山因此也成为此后诸符箓派众山之首,且有“道都”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