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问答题简述李杲对脾胃内伤病病理变化的认识。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李杲对脾胃内伤病病理变化的认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李杲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李氏在中国医学史上,首开专题研究脏腑学说之先河,此后便形成补土一派,李氏主张以补脾升阳,扶正为主,增强体质的治疗思想,实为后世温补学派之肇始。明代薛立斋、李中梓、张景岳等,都在继承李氏学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建树,使脾胃学说内容更臻完善,从而形成中医治病,注重脾胃这一根本治疗思想,其他如丹溪虽为滋阴派,但他治杂病,亦善学东垣,极重胃气;汪石山也继承东垣学说,喜用参芪;叶天士为温病学家,亦在东垣基础上,创胃阴学说,使脾胃学说更为完备。

第2题:

简述李杲对脾胃内伤病病理变化的认识。


正确答案: 李杲认为脾胃内伤病的病理变化不外气火失调和升降失常两个方面所谓气火失调,是指脾胃亏损可使元气与阴火间的正常关系紊乱,李杲认为正常状态下元气与阴火是对立统一的,即元气充沛可使阴火敛藏,但在脾胃亏损的病变状态下,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就会变成势不两立,一胜一负的关系,即元气不足不敛阴火,致使阴火上冲并反过来消耗元气,成为“元气之贼”,从而形成内伤热中证,又称气虚发热证。所谓升降失常,是指脾胃虚损可使升清降浊的功能异常,李杲认为脾胃健运时可维持清阳浊阴的正常升降运动,但脾胃虚损时则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甚则中气下陷,湿浊下流,激发阴火上乘,从而促使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九窍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如肺之脾胃虚、肾之脾胃虚、九窍不利、恶寒、发热等即是其例。

第3题:

对脾胃学说有重要贡献的医家不包括()。

A.李杲

B.王纶

C.李中梓

D.缪希雍

E.张子和


参考答案:E

第4题:

以下哪几项是李杲对脾胃生理功能的认识()

  • A、脾胃为精气升降运动的枢纽
  • B、脾胃为元气之本,元气为健康之本
  • C、人体之气名称虽多,皆为胃气之异名
  • D、胃属阳土,脾属阴土
  • E、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李杲脾胃论学说的主要论点是()、()。


正确答案: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第6题:

下列医家中被称为“脾胃学派”代表的是()

  • A、刘完素
  • B、李杲
  • C、朱震亨
  • D、李中梓

正确答案:B

第7题:

李杲对脾胃内伤的病因病机是如何阐发的?


正确答案:李杲认为导致内伤的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伤胃,劳役过度伤脾,精神刺激。这三种因素既可单独致病,又可综合致病。其病理变化一是气与火的关系失调,阴火炽盛,元气耗伤,阴火上冲而发生“热中证”。二是升降失常,脾胃不足,清气不能上升,表现为头痛耳鸣,九窍不利,清气下陷可见泄痢,脱肛,小便闭涩;清浊相混,气机逆乱,可见痞膈,中满。也即是说升降失常,向上影响肺,向下影响肾。

第8题:

试述李杲脾胃内伤的治疗特点。


正确答案:李杲根据脾胃内伤的病机是脾胃元气不足、气火失调、升降失常,治疗上针对不同病机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如甘温除热法(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法、生阳除湿法。

第9题:

试述李杲对脾胃生理功能的论述。


正确答案: (1)李氏认为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而元气必赖胃气充足,方能生成。元气不足,实由脾胃损伤所致。因此元气实际上是胃气的异名,本质是元气必须依赖于胃气,充分强调了元气与胃气的不可分性。<2)生命是永恒运动的,运动的表现形式是元气的升降出人,而元气与胃气不可分,因此升降出人是否活跃,实际上取决于胃气充足与否,因此,脾胃便是调节人体元气升降出人的枢纽。(3)脾胃调节元气升降出人的关键是脾的升阳布精,只有脾气生发,元气布散,升降正常,生机活跃,方能脾湿不生,阴火敛藏,如果脾湿下流,元气衰微,生机不旺,阴火便会乘机上冲,内伤发热诸症即随之而生,故李氏特别强调脾胃升发阳气这一主导方面。

第10题:

李杲对脾胃的生理功能是如何阐述的?


正确答案: (1)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本: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既是脏腑功能的反应又是其活动的产物,李氏认为气是决定人体健康与否的关键,而脾胃又是决定元气虚实的关键,故脾胃伤则元气伤,元气伤则疾病所由生。
(2)脾胃为精气升降运动的枢纽:李氏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时刻运动变化着,土旺于四时,故土在升降浮沉和万物的生长收藏过程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天人相应,脾胃居于中焦,调节人身精气的升降运动,人体清浊之气的升降取决于脾胃,脾胃之气充沛,则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若脾胃之气受损,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疾病所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