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问答题材料一: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题目
问答题
材料一: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 “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沈钧儒等《团结御悔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 材料三: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在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蒋介石看作当时的主要敌人之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二
按: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沈钧儒等《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
(1936年7月15日)
材料三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
年9月1日)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蒋介石看作当时的主要敌人之一?
(2)根据材料二(含按语)和三。说明中国共产党在1936年9月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适当”的原因。
(3)参照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取得了什么成果?


答案:
解析:
(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外采取不抵抗政策,对内镇压抗日爱国力量。
(2)因为蒋介石作出了“御侮救亡”的表示,中国共产党又认为在当时情况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3)原因:蒋介石虽有抗日的表示,但他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镇压抗日力量,没有“真正的准备抗日”。成果: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2题:

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A

第3题: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表现在()

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纲领

B.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C.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

D.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参考答案:A, B, C, D

第4题:

1935年12月,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

  • A、《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 B、《论持久战》
  •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 D、《论新阶段》

正确答案:C

第5题:

材料一: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 “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沈钧儒等《团结御悔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 材料三: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在1936年9月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适当”的原因。


正确答案: 因为蒋介石作出了“御敌救己”的表示,中国共产党又认为在当时情况下“国民党中央军或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第6题:

下面是一组关于统一战线的材料。
材料一
国民党虽然有许多缺点与错误,然终为中国唯一革命的民主派,自然算是民主的联合战线中重要分子。
反对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以工人农民及小资产阶级革命的党派或分子为主力军,向一切帝国主义者加以攻击;同时亦可联合半民族运动的党派,向一派帝国主义者作战。
—摘自192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对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
材料二
完成中国的民族解放及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之任务,现在已经完全放到工农运动身上,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才能履行这一任务;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与国际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以及一切资产阶级直接斗争—“民族”资产阶级亦在其中——如此,方能履行这一任务。
——摘自1927年8月21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议决案》
组织各色各种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公开组织,或者参加一切已经存在的反帝组织而夺取他们的领导。经过这些组织正确实行反帝运动中的下层统一战线,和吸收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的阶层参加斗争。
—摘自1931年9月22日《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材料三
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与上层的),才能战胜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
一摘自1935年12月25日《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材料四
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1936年9月1日《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材料五
根据于资产阶级及国民党内部的开始向着抗日救国方向的变化,本党从一九二六年八月即发表了“致国民党书”,提出了为“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而斗争的总目标。在这一总目标下,我们主张“联蒋抗日”与“国共合作”。
西安事变发生后,本党本此方针,调解双方冲突,使内战得以避免,和平获得最后的胜利。本党对于联合全民族一致抗日的忠诚,至此才为全国各界所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无疑的是全中国民族的胜利,也是本党新政策的胜利。
——摘自1937年4月15日《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和二,指出“下层统一战线”与“联合战线”相比其构成有何变化?说明这一变化的主客观原因。
(2)比较材料二、三、四、五,指出党的策略有何变化?
(3)根据材料三、四、五,说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客观依据。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为什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统一战线问题?


答案:
解析:
(1)变化: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下层统一战线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原因:因为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脱离了革命;党内存在“左”倾错误,把资产阶级看成革命对象。
(2)由实行下层统一战线到实行上、下层结合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政策;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由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3)日本扩大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不仅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也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4)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路线。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法宝。

第7题:

材料1:反对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以工人农民及小资产阶级革命的党派或分子为主力军,向一切帝国主义者加以攻击;同时亦可联合半民族运动的党派,向一派帝国主义者作战。 ——摘自192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对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 材料2:完成中国的民族解放及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之任务,现在已经完全放到工农运动身上,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才能履行这一任务;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与国际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以及一切资产阶级直接斗争,——“民族”资产阶级亦在其中——如此,方能履行这一任务。 ——摘自1927年8月21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议决案》 材料3: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与上层的),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 ——摘自1935年12月25日《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材料4: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1936年9月1日《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材料5:西安事变发生后,本党本此方针,调解双方冲突,使内战得以避免,和平获得最后的胜利。本党对于联合全民族一致抗日的忠诚,至此才为全国各界所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无疑的是全中国民族的胜利,也是本党新政策的胜利。 ——摘自1937年4月15日《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 请回答: ①比较材料1、2、3、4、5,指出党的策略有何变化?(5) ②根据材料3、4、5,说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客观依据。(5) ③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为什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统一战线问题?(5)


正确答案: ①由单纯的下层统一战线到实行上、下层结合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由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5)
②日本扩大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不仅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也有参加抗日的可能。(5)
③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路线。(3)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法宝。(2)

第8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1935年,中共中央在一份决议中指出: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1937年4月,中央在另一份文件中又指出:国民党的政策已开始了转变,进入巩固国内和平准备对日抗战的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内我们必须坚持联蒋的方针,以准备全国性的对日抗战,只有同蒋介石南京政府共同合作抗日才是中华民族的出路。
——摘编自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概括指出材料中反映的中国共产党对蒋策略的变化及其原因。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1分)变化:由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4分)
原因:日本扩大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民党政策改变。(7分)

第9题:

材料一: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 “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沈钧儒等《团结御悔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 材料三: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从1936年7月13日到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又有哪些不利于抗日的行动?


正确答案: 制造“七君子事件”;到西安督战,进攻红军。

第10题:

早在1935年12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就指出"帝国主义还是一个严重的力量,革命力量的不平衡状态是一个严重的缺点,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