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问答题“百日维新”教育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题目
问答题
“百日维新”教育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898年6月至9月的"百日维新"中,清政府颁布了大批维新变法诏令,其中有关教育改革的内容主要有:
①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改革科学制度
②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还负起统辖各省学堂的职责③把各地旧的大小书院一律改为新式学堂,筹办高等、中等、初等各级学堂
④创立铁路、农务、矿务等各种专门学堂
⑤派人出国游学,考察外国的学校制度
⑥建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编译外国教科书及其它书籍。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体现了维新派否定传统教育的资产阶级教育精神。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
    (1)记忆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离不开记忆.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特别是知觉恒常性和空间知觉,更和经验密切相关,而经验的积累主要靠记忆。
    (2)儿童的想像和思维过程依靠记忆,记忆把知觉和想像、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像和思维,儿童最初的原始的想像和记忆不容易区分。
    (3)儿童学习语言靠记忆,记住声音的语义,交际时对句子的理解和连贯性的保持也需要记忆。
    (4)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受记忆影响,记忆使儿童积累一些情感体验的经验,从而使情感丰富起来。意志行动离不开记忆。

第2题:

简述“百日维新”教育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参考答案:内容:(1)废八股,变科举(2)广兴学堂(3)建立译书局,编译局(4)派人出国
游学意义:这次维新变法和教育改革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为人民思想进一步解放开创了先例。经过这次斗争,封建伦理纲常开始发生动摇,“民权“思想深入人心,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维新人士的“维新觉世之功”在我国近代文化教育史上是应该肯定的。

第3题:

何谓心理?人的心理活动在体质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心理是指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是感觉、知觉、情感、记忆、思维、性格、能力等的总称,属于中医学神的范畴。人的心理活动在体质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人格、气质、性格等的差异。

第4题: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答案:
解析:
⑴创办京师大学堂百日维新运动中,在光绪皇帝的严令督促和梁启超等人的提议下,开办了京师大学堂,吏部尚书孙家鼐为官学大臣,管理京师大学堂。民国初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在百日维新之时不仅是全国最高学府,也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办学宗旨依然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京师大学堂形成了一系列系统的规定,为中国近代新学制的制订提供摹本,是我国学制史上的新起点。在中国教育行政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过渡性的作用。⑵书院改办学堂 1898 年,光绪帝在《明定国是诏》中明确宣示:从今以后,王公大臣、土子以及庶民百姓,都要兼习中、西学。随后,光绪帝又令各省及地方官将各省、府、厅、州、县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以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堂,郡城之书院为中学堂,州县之书院为小学堂,地方自行捐资办理社学、义学等也要一律中、西学兼习。凡民间祠庙不在祀典者,也一律改为学堂,并鼓励绅民捐资兴学。⑶改革科举制度1898 年 6 月 23 日,光绪帝下诏废除八股,此后人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学问,客观上促进了西学的传播。不久,光绪帝再次下诏催立经济特科,议设法律、财政、外交等专门之课科,以选拔维新人才。并宣布以后的取土以“实学实政”为主,不以楷法优劣为取舍标准,科举考试和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虽然百日维新失败后恢复了八股取士,罢经济特科,但经此改革之后,人们开始向往富有生机的新式教育,科举应试人数锐减

第5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是
A.废除八股考试 B. 颁布近代学制
C.设立京师大学堂 D.书院改学堂


答案:B
解析:

第6题:

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推动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1)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之下,教育改革的进程加快。 (2)丰富的教育理论使得教育改革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3)教育理论的不断创新促使教育改革具有新颖、与时俱进的性。

第7题:

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之一。()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8题:

在事故应急救援特点中,应急活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第9题:

在1898年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中,清政府明确 了废除科举制度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表。


答案:错
解析:
这一表述是错误的。 在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曾下诏宣布从下一 科开始,一切科举考试都不再使用“八股文",改 试策论,并催立经济特科,以选拔维新人才。但 是,对于废除科举制度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表,在 百曰维新的教育改革中并未明确,而是等到清末 新政,即在1904年,张百熙、荣庆、张之洞拟定的 《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折》奏呈并获得照准时, 才予以明确的。所以说,上述题干的表述是错 误的。 【

第10题:

清末百日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答案:
解析:
维新派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实践主要有五个方面: (1)兴办学堂。维新性质的学堂包括两类:一类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学堂,如康有为在广州设立的万木草堂等。另一类是在办学类型与模式、招生对象、教学内容等某个或某些方面对洋务办学观念有所突破,领风气之先的学堂,如北洋西学学堂、南洋公学等。 (2)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为了宣传维新思想,维新派还创办了各种学会,如北京强学会、上海强学会等,并发行了各种报刊,如《万国公报》《强学报》《时务报》等。 (3)创办京师大学堂。由梁启超参考日本和西方学制,起草京师大学堂章程,创办京师大学堂,不仅要管理自身,还要成为各省学堂的表率,而且还掌握统辖各省学堂的大权。 (4)改革科举制度。光绪皇帝下诏废除八股,此后人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学问,客观上促进了西学的传播。不久,光绪皇帝再次下诏催立经济特科,以选拔维新人才。 (5)书院改学堂。光绪帝又令各省及地方官将各省的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