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问答题简述古代西亚和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并举例分析它们对古代欧洲服装产了怎样的影响?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古代西亚和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并举例分析它们对古代欧洲服装产了怎样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文艺复兴对服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完成服装外观理想形态的塑造在当时出现了哪些工艺技术与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人的个性,反对宗教对人的束缚。人们开始通过服装表现人体的形体美、曲线美,表现男女性别差异的服装成为流行。男子下衣紧裹肢体,上衣宽大雄伟,突出阳刚之美。女子则强调女性细腰丰乳与肥臀,上衣袒胸低领,下裙呈倒扣的钟式造型,尽显女性风流。文艺复兴对服装的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把服装的本质发掘出来并予以美化和市俗化;也有消极的一面,部分服装忽略了服装的实用功能,而盲目追求其视觉享受,为后来西方服装中的夸张形式铺垫了道路。
1、切口装饰,是裂口、剪口的意思,是指流行于16世纪男女服装上很具有时代特色的一种装饰,有横方向的、竖方向的,还有斜方向的,不仅用在上衣的胸部和袖子上,极盛期连裤子、鞋、手套、帽子等处都有这种装饰。
2、填充装饰,男装的肩部、胸部和短裤内用填充物垫起,造成上身宽阔,下身挺拔。男女袖子上施加填充物,或袖山鼓起、或袖筒肥大至袖口收紧、或袖筒间隙地系上缎带,形如藕节。有泡泡袖、羊腿袖、藕节袖。
3、领部装饰,拉夫领是独立于衣服之外的一种用白色褶饰花边装饰呈车轮状造型的领饰,制作约需3—4米布,要用浆糊使布料变得硬挺,以便成形,还用金属丝做的撑圈托着。
4、紧身衣具,有硬制和软制两种。硬制用金属丝或鲸须制作,按女子体型做成四片框架,在连接处安上扣钩和合页。软制用布制成,中间加薄衬来增厚,在前、侧、后的主要部分嵌入鲸须,以增加厚度,前下端的尖端则用硬木或金属做成,后面开口处用绳带收紧。
5、裙撑
(1)西班牙风格呈吊钟形,在亚麻布上缝上好几圈鲸鱼须做的轮骨,有时也有藤条、棕榈或金属线做成,轮骨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直径。穿在裙子里面,使裙子张开,呈现圆锥形的造型。
(2)法国式是用马尾织物做成的像轮胎一样的东西,里面塞有填充物,用铁丝定型。穿时系在腰间,外面罩上裙子,形成自腰部平着向四周伸出来,再自然下垂的外形。
(3)英国式又在法国式上罩一个圆形的盖,园盖内圈与裙撑连接,外圈边沿用金属丝或鲸须等撑圆,使裙子向四周扩得更大,下垂时裙撑边沿轮廓更加清晰。


第2题:

简述中山装和旗袍的特点和影响。从它们的演变过程中你怎样理解民族服装的发展?


正确答案: 中山装的特点:中山装外形上呈方形,宽窄适中,领口以下等距排列五粒圆形钮扣,顺衣襟而下,呈中轴线,左右共四个口袋均衡对称,形成含蓄、庄重而平衡的风格影响:中山装最初由孙中山先生作为礼服穿着,出席国务活动。由于政治、审美和使用三大因素的完美结合,中山装在很长时期,成为其他服装的母型,人们在这一服装母型的基础尚,不断进行变化,创造出青年装、军便服、学生装。20世纪50年代后,受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的创导,略有修改而称为“毛式服”,又历数十年不衰。旗袍的特点:首先旗袍裁制简单,一块衣料从上到下一次性剪裁成功,适合普通家庭妇女自己裁制;其次旗袍的衣料要求可高可低;其三,旗袍着衣后,线条简洁流畅,勾勒出女性的曲线美,同时能掩盖体型上的某些不足;其四,衣领和袖子的多样化,既能满足不同女性的审美要求,又能各自衬托出女性的娇美和秀逸;其五,旗袍的适用面极宽,既能用于庄重的社交礼仪场合,又能用于日常生活起居之中;其六,旗袍的服饰搭配非常容易,无论中西、无论冬夏,都可与其他服装和饰物搭配。其七,旗袍的纹饰可素可艳。影响:旗袍的形象既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一种规整、含蓄、端庄的审美要求,也迎合了中国女性温和和内敛的性格。旗袍两侧的开叉,最先为了利于起座活动发展成表现女性优美腿线的这一变化是服装发展美学因素的主导作用所致,它表现了在保留传统的内敛风格同时,追求展现自我的一种时代心理,而这种心理在服装发展上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旗袍的发展:1、旗袍原是清代满族男女通用的长袍,左右开衩,直筒形。2、20世纪20年代,旗袍被汉代女子接受,并结合汉族服饰习惯加以改进,也吸收了西式服装简短的特点,由长及足面缩短至小腿,由直筒式改为收腰式,袖子由宽大改成上贴下散式,领子仍保留高领。3、到30年代,在时装的影响下,整体款式向苗条型发展,恢复了衣长至足的形制,收腰,矮领,袖子变成短袖或无袖。袍开衩越开越高,几近臀下,腰身日益见窄。1935年高衩有降低。4、40年代,旗袍又一次变化,衣身又缩短,仅及膝下,款式增多,是旗袍的成熟期,在保留民族服饰特点的同时,也大胆吸收了西方服饰的因素。5、从50年代旗袍开始消沉,到了80年代,传统优秀的服饰再一次受到重视。

第3题:

举例说明古代希腊的服装样式及其特点,并比较希顿的两种样式的形制与审美特点。


参考答案:

多利安式希顿没有袖子,造型单纯、粗犷。一般用一块长方形的白色毛织物,长边等于伸平两臂后两肘之间距离的2倍,短边等于从脖口到脚踩的长度再加上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穿着时,先把长方形向外折,折的量等于从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这段折返叫“阿波太革玛”。然后把两条短边合在一起对折,把身体包在这对折地布中间,在左右肩的位置上从后面提起布,在前面用大约10cm长的别针固定起来。多余的布料自然地垂挂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爱奥尼克式希顿是一块长方形,其长边等于两手平伸时两手腕之间距离的2倍,短边等于脖口到脚踝的距离再加上系腰带时向上提的用量,两短边对折,侧缝除留出伸手的一段一段固定起来,约需用8--12个别针。希玛纯:穿在希顿外面的所有外衣,广义上也泛指矩形布料。一般为方形的毛织物,大体上长约3至5.5米,宽约1至2米。穿着大致分:全身包裹式、肩部固定式、单肩式、双肩披挂式。多里克式希顿和爱奥尼克式希顿相比,有如下区别:(1)多里克式希顿用毛织物,衣褶厚重、粗犷,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爱奥尼克式希顿用亚麻织物,衣褶细腻丰富,具有柔和、优雅的女性特征。(2)多里克式有折返下来的阿波太革玛;而爱奥尼克式没有。(3)多里克式只用两个别针在双肩固定;而爱奥尼克式用安全别针自肩到两臂固定多处。(4)多里克式侧缝一般不缝合;而爱奥尼克式的侧缝必须缝合。(5)多里克式没有袖子的构成;爱奥尼克式有袖子的构成。两种希顿的流行虽然有先后,但在很多地区是并用的,一般年轻人喜多里克式,而中年以上的人喜用爱奥尼克式。


第4题:

西方服装的历史和西方文化的历史一样,其源头要追朔到古代的亚洲和()。

  • A、希腊
  • B、非洲
  • C、波斯
  • D、欧洲

正确答案:B

第5题:

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服装对汉族服装产生怎样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两晋至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游牧民族服装对汉服装产生了影响,服装按照优胜劣汰的规律,很快吸收了北方民族的形制,从而出现新的服装——裤褶和裲裆。裤褶:上衣下裤的服式称为裤褶服。源于北方的戎服,经改制而成为胫衣和穷袴的结合体,可以直接穿在外面行动方便,裤为合裆,裤脚有小口、大口之分。大口脚即保持汉族衣服宽大的习俗而制成,但不便于活动,于是又在膝下缚一带子,称为缚裤。褶为短上衣,夹层,形若袍,因与裤配穿,故统称裤褶。裲裆:有前后两片衣片,在肩部和腋下用袢带联结。裲裆为夹衣,里面填有絮,男女皆穿,后来因穿于外面,而绣上图案。

第6题:

古代西亚服装


参考答案:

波斯的服装在色彩上有贫贱之分,布料一般为羊毛织物和亚麻布。平民的服装一般只能染成红色,统治者穿蓝紫色的衣服,用白色或者银色进行装饰。波斯人对服饰也很讲究,有钱的人用珍珠、宝石、珐琅镶在服装上。


第7题:

举例分析服装面料、环境对服装色彩的影响


正确答案:服饰面料对服装色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面料材质及面料纹样两方面。例如:同样的一种红色,在粗纺的苏格兰花呢上,色彩表情是粗犷、朴素的;在织金银丝的织锦缎上,色彩表情是豪华、辉煌的;在乔其纱织物上,色彩表情是轻松的、优美的。服装环境对服装色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及季节因素、自然环境色彩、生活空间环境等因素。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空间将越来越大,人们一天中可能处在几个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穿着上既要注意具体环境还要注意职业身份,本人的角色内涵及人与人互为环境等因素。

第8题:

简述哥特式艺术及其影响下的服装形态与特征?为什么说哥特式服装是由古代向近代跨越的重要转折点?


参考答案:

1、哥特式服装受基督教教堂建筑的影响,在强化和夸张立体感的同时十分强调整体的修长效果。高高的圆锥形冒顶,尖头形长长的鞋子,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锯齿状等锐角的感觉,与哥特式建筑尖顶外观如出一辙。2、服装色彩和图案出现不对称的设计风格和各种装饰。这种织物和装饰表现出的富有光泽和鲜明的色调又与教堂中的彩色玻璃一脉相通。13世纪,受建筑风格的影响,衣服的裁剪方法上出现了新的突破:新的裁剪方法从前、后、侧三个方向去掉了胸腰之差的多余部分。从袖根到下摆,在侧面加进数条毽子板一样的三角布,这些不规则的三角布之间,在腰身处形成了许多菱形空间,这就是现在衣服上的“省”。这样就构成一个过去的衣片上所不曾有过的侧面。正是由于这个侧面的形成,才把衣服的裁剪方法上从古代平面二维空间构成的宽衣那里彻底分离出来,确立了近代三维空间构成的窄衣基础。而且,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西方的衣服和东方的衣服在构成形式和构成观念上彻底分道扬镳。也就是说,无论从纵向(古代到近代),还是从横向(东方和西方),衣服构成上的分水岭都在这里。艺术带来了光明而美丽的色彩,另一方面,又使人们沦为服装的奴隶。


第9题:

古代西亚的巴比伦服装多为缠绕式,而亚述则常用()装饰。


正确答案:流苏

第10题:

举例说明中国的工艺品和服装对罗可可时期的欧洲服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东方的中国服装面料、款式、纹样曾给欧洲服装界带进一股清新的风。公元1700年中国美术工艺品商在巴黎所举办的一次商品展览会,竟使法国贵族豪富趋之若鹜。法国1685年派到中国的传教士(耶稣会士)白晋在1697年出版的《中国现状》一书中介绍中国服装并大加赞扬,使皇室贵族以穿中国服装为荣。史载1667年某一盛典中,路易十四着全身中国装束,使全体出席者为之一惊。1699年布尔哥格公爵夫人召请当时返法的传教士李明(1687年来华,1692年返法),他身穿中国服装参加舞会,博得在场观众热烈的喝彩。转一年,王弟在马德里店举办中国服装化装舞会,会后还有一场以《中国国王》为名的戏剧。蓬巴杜夫人也曾穿用饰有中国花鸟的绸裙。法国宫廷还在18世纪的第一个元旦,举行中国式的庆祝盛典,一时,中国趣味不仅吸引了上层社会,而且也影响了整个法国社交界。如开办中国式旅店,里面的服务人员着中国服装;游乐场所点中国花灯,放中国烟花,演中国皮影戏,并设中国秋千等,招待人员以中国服装作为主要装束。西欧著名的拜布林花毡被中国刺绣取而代之。看起来,17世纪末叶~18世纪,中国以及东南亚的服装风格强烈冲击着西欧,确是掀起一股“中国热”、“东方热”。